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現行《審查指南》規定,本國申請人為單位時,需具備法人地位,否則不能申請專利。這就將一些依法成立並能對外承擔責任且在民事訴訟中擁有訴權的非法人組織排除在專利法的保護範圍之外,不利於鼓勵發明創造和成果轉化。本文對此作出了分析,並就《審查指南》的修改提出了建議。  相似文献   

2.
專利權是無形財產權,作為一項民事權利,其與有形財產權相比具有顯著的差異。有形財產權的客體是看得見、摸得到的財產,其保護範圍是確定的。而專利權屬於智力成果權,是無形的,這就需要法律對其保護範圍予以界定。對此,我國《專利法》第五十六條對發明及實用新型專利權保護範圍作出了明文規定。然而,在司法實踐中,不同的人對法律規定仍會存有不同的理解與認識。為此,筆者認為有必要就  相似文献   

3.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的邀請,以國家版權局副局長閻曉宏為團長的中國版權代表團一行六人,於2005年9月22 日至24日訪問了WIPO總部。訪問期間,中國版權代表團與WIPO總幹事伊德里斯在非常友好的氣氛中舉行了會談。伊德里斯總幹事表示,中國是重要的發展中國家,近年來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和明顯的成效,對促進國際知識產權制度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談到中國的版權保護工作,總幹事表示:WIPO支持中國版權保護制度的建設,支持中國加入兩個新條約。WIPO願意在版權教育、版權集體管理、民間文學藝術保護等方面與中國開展各種形式的深入合作,特別是對於版權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WIPO願意與中國合作開展相關調查和分析工作。閻曉宏副局長在會談中簡要介紹了近期中國在版權保護方面取得的新進展,特別是去年以來我國《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網絡傳播權行政保護辦法》的頒佈實施、開展專項治理及政府部門軟件正版化活動、舉辦版權保護演唱會以及開展中學生版權保護主題教育活動等有關情况。在談到WIPO兩個新條約時,閻局長表示,我國對加入兩個新條約持積極態度,有關實施信息網絡傳播權的保護條例將於2006年上半年出台;中國  相似文献   

4.
2005年4月2日,第53屆全國藥交會開幕的當天,威爾曼公司以侵犯其一項藥品專利權為由,請求廈門市知識產權局在藥交會展館現場查封了由山東瑞陽製藥有限公司生產、廣州白雲山科技總經銷的抗生素"百定"(其通用名為注射用派拉西林鈉舒巴坦鈉)。然而,耐人尋味的是,威爾曼公司請求予以保護的專利權竟然是一件由於權屬糾紛而處於中止狀態的專利權。根據《審查指南》的規定,專利權中止後,將停止包括無效宣告請求在內的全部程序;但是,現行法律法規中並沒有對處於中止狀態的專利權的行使作出規定。筆者擬就這一問題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二)毁損作品原件可能侵犯保護作品完整權的國外立法例19世紀早期法國法院在判例法中就承認:即使作者已經將所有的經濟權利轉讓給了第三方,但仍然對作品的使用享有某些控制,比如,"手稿的購買者也無權銷毁作品(手稿)"。~8但是,大多數國家對毁損作品載體(尤其是美術作品等造型藝術作品的原件)是否侵犯了作者的保護作品完整權這一問題,還没有做出明確的回答~9。一方面,造型藝術作品的載體轉讓後.  相似文献   

6.
等同原則作為專利侵權判定原則,一經問世就備受爭議。即使是在專利大國的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對於如何適用等同原則進行專利侵權判定,看法也經常搖擺不定。其中原因之一,在於法官認定等同侵權時,較多地行使自由裁量權,增加了判案的不確定因素。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法院在專利侵權訴訟中運用等同原則審理專利案件。在等同原則的適用中,需要在保護專利權人合法權益和保護公眾利益之間尋求平衡。本文試從一起被列為2004年浙江省十大知識產權典型案例的元大金屬實業(深圳)有限公司訴天旗運動用品(寧波)有限公司實用新型專利侵權糾紛案入手,探討等同原則的適用範圍與合理的限制,以期更加準確地理解專利保護制度,真正做到在保護專利權人權益的同時,又不侵害公眾利益。  相似文献   

7.
在我國專利制度設置中,對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專利採用了不同的審查方式:只對發明專利進行實質審查, 對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則僅僅進行形式審查,致使後兩種專利權的穩定性相對較弱,較易受到挑戰。例如,在涉及實用新型專利或外觀設計專利侵權的訴訟中,被告常常會對原告專利權人據以起訴的專利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複審委員會提出專利無效宣告請求,遇到這種情况,法庭將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以及《民事訴訟法》第136條的相關規定考慮是否中止訴訟。  相似文献   

8.
按照《專利合作條約》及其實施細則的規定,一件國際申請,從其申請之日起到獲得專利權,會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一國際階段和國家階段。在國際階段,申請人可以依據《專利合作條約》第19條和第34條規定對其申請文件進行修改。在辦理進入中國國家階段手續的同時和進入國家階段之後,申請人還可以根據條約第28條或41條及中國《專利法實施細則》第51 條、第109條的規定,對其申請文件提出修改。正因為有國際階段的存在,使得PCT國際申請具有不同於國家申請的修改機會。申請人在國際階段所進行的修改,對其進入國家階段後有什么影響?申請人是否可以在進入國家階段的同時做出新的修  相似文献   

9.
我國《商標法》規定,任何能夠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商品與他人的商品區別開的可視性標誌,包括文字、圖形、字筒、數字、三維標誌和顏色組合,以及上述要素的組合,均可以作為商標申請註冊1。我國《著作權法》中規定的作品是指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並能以某種有形形式複製的智力創造成果2。當一個具有獨創性的文字、  相似文献   

10.
十三届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於2020年11月11日在北京閉幕。會議經表决,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决定》,該决定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據瞭解,今年4月和8月,十三届全國人大常委會分别對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進行了初次和二次審議。  相似文献   

11.
根據《審查指南》第四部分第三章中關於合案審查原則的規定,對一項專利權提出了多個無效宣告請求的,專利複審委員會應當儘可能合案審查,其中所有的請求人均為當事人。據此,當前專利複審委員會對針對同一專利權的多個無效宣告請求常常依職權進行合案審查,作出一個決定。這就是合案審查制度。近年來,針對同一專利權的無效宣告請求越來越多,很多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都是合案審查的結果。  相似文献   

12.
一、優先權的意義優先權原則起源於《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目的是便利申請人在不同國家申請專利和商標。優先權原則是指:申請人在巴黎公約成員國首次提出申請後的一定期限內,再向其他成員國提出同一主題的申請時,能以首次申請的申請日作為在後申請的申請日(稱之為優先權日)。外國優先權確立的基礎在於絕大多數國家對專利的授予均採用先申請原則,即法律推定最先提出申請的人為最早完成發明創造的人,對於同樣內容的發明創造,只授權給最先提出申請的人。優先權的法律意義在於  相似文献   

13.
在中國對外開放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中,中國市場對於海外投資者變得越來越具吸引力。為了佔據市場上的競爭優勢,越來越多的外國企業選擇將他們的最新發明在中國申請專利,亚將此作為企業的一項長期的市場策咯。據國家知識產權局最近的統計,截至今年8月底,來自國外的專利申請已經達到85,029件,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幅高達28%。為了幫助外國企業及其律師正確理解中國的《專利法》、《專利法實施細則》以及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審查指南》的一些重要規定,瞭解專利申請過程中的一些實踐要求,本文擬就外國人委託中國涉外代理機構代為辦理專利申請的過程中,在程序方面應當特別注意的問題,提供個人的意見和建議。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荷兰)海尼根公司與(香港)泰中煙草國際貿易公司(下稱"泰中公司")關於"喜力"商標糾紛,經過商標異議、複審、行政訴訟一審、二審,最終塵埃落定,二審法院最後判定維持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關於第1369685號 "喜力"商標異議複審裁定書》。這意味着泰中公司最終獲得了指定在第34類"煙草"等商品上的"喜力"註冊商標專用權。海尼根公司在中國多年經營並最終成為知名商品的"喜力"商標, 在"煙草"類商品上被人分去了半壁江山,這是海尼根公司最不願看到的結果。透過本案在商標局和法院的審理過程,反映出商標審查以及對已註冊商標和馳名商標的保護中存在着一些問题,特別是本案终审結果表面看似符合有關法律條款的規定,但卻明顯有悖於保護知識產權的法律精神。本文想從此案的判決結果分析商標的保護問題,並對中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提出一些反思。  相似文献   

15.
自1985年我國實施專利法以來,實用新型專利就在其中扮演了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二十多年來,我國的實用新型制度對鼓勵發明創造,促進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據統計,自1985年4月至2006年7月這二十一年間,國家知識產權局共受理實用新型專利申請1,215,538件,其中785,544件申請被授予專利權;同一時期發明專利申請量為993,579件,其中271,311件被授予專利權。在申請和授權的數量上,實用新型均大幅度超過發明。在審查實用新型的實踐中,專利審查員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同時也遇到了一些矛盾和  相似文献   

16.
本案判決堅持以相關公眾是否會混淆誤認作為認定商標侵權的基本標準。審理中法官認定,註册商標中包含了國家標準中確定的技術術語的,註册商標專用權人在行使註册商標專用權時無權禁止他人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17.
一、問題的提出中國《專利法》第29條規定:"申請人自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在外國第一次提出專利申請之日起十二個月内,或者自外觀設計在外國第一次提出專利申請之日起六個月内,又在中國就相同主題提出專利申請的,依照該外國同中國簽訂的協議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依照相互承認優先權的原則,可以享有優先權。  相似文献   

18.
《中國專利與商標》雜誌2006年第1期刊登的"等同原則在實用新型專利侵權訴訟中的適用"一文(作者孟繁新,下稱"孟文"),披露了元大公司訴天旗公司專利侵權糾紛案(涉及名稱為"一種可拆的方向把式車把手"的99233491.8號實用新型專利,下稱"車把手"侵權案)的一些基本案情,並針對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對該案的二審判決發表了觀點鮮明的評論意見。  相似文献   

19.
如何“切實保障科技人員的知識產權權益,職務技術成果完成單位應對職務技術成果完成人和在科技成果轉化中作出突出貢獻人員依法給予報酬“,是中國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必須面對的重要問題。中國目前有關職務技術成果的權利歸屬、獎勵和報酬的法律制度,分別體現在不同的法律和行政法規中;從法律層面看,涉及到1993年頒佈的《科學技術進步法》、1996年頒佈的《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2000修訂的《專利法》和1999年頒佈的《合同法》。下面對中國現行職務技術成果法律制度中的主要問題進行探討,並提出完善的建議。  相似文献   

20.
中國著名知識產權學者、中國法學會知識產權研究會會長、中國版權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鄭成思教授於2006年9月10日在北京逝世。鄭教授是中國第一代知識產權法學者,曾參與中國《民法典》、《著作權法》、《專利法》、《商標法》、《反不正當競爭法》、《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起草、制定和修訂;以專家身份參加中美知識產權談判;發表中英文知識產權法學專著40餘部。鄭成思教授對中國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