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水仙花的作品一直深受评论界好评。即使是今天,在当代文化批评的视域下重新审视这部作品集,大家仍会发现她对华裔题材的选择别有深意:她既未像其他部分早期华裔作家那样自我东方化,也未接受友人的建议将华人继续脸谱化,而是在充分尊重美国白人情感接受的基础之上,抵抗主流文化霸权主义,从华人的视角塑造真实、客观、复杂的华人形象,成为公认的华裔美国文学鼻祖。  相似文献   

2.
《女勇士》是美国当代华裔女作家汤婷婷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被盛赞为振兴美国华裔文学的开山力作。作为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它标志着华裔文学在美国主流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开始。在《女勇士》中,作者对古老的中国神话、传说及历史进行改写,并用异域的文化土壤对其进行建构;有意利用文化“误读”策略,将中国民间家喻户晓的女英雄花木兰故事中的人物、情节进行跨文化的移植和变形,为读者展现了一个与传统花木兰原型似像非像、努力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当代女性形象,以符合美国价值观。本文拟从比较文学变异学视野来透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花木兰形象在美国语境中的变异表现,探讨花木兰形象变异的文化根源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3.
西方文学中的中国形象是西方作家对中国历史和现实主观意义上的自我解读,兼具自我性和真实性。美国主流文学中的中国形象,无论是天堂还是地狱,无非是借此传达对本国或赞美或不满的声音,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读成分。美国华裔文学要发挥沟通中西文化的桥梁功能,既有效消弭西方主流文学对于中国形象的误读,又能从数代海外华人奋斗史中汲取有益的教训,不断锻造出一个崭新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4.
张雅伦 《海外英语》2013,(16):224-225
该文简要概括了华裔美国文学中"中国形象"塑造的特殊之处,分析了其与美国主流文化中"中国形象"的差异以及不同华裔作家笔下塑造出不同"中国形象"的原因。着重提出了华裔美国文学中"中国形象"塑造的四个层面,即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和心态文化层,并总结出华裔美国文学中"中国形象"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5.
该文简要概括了华裔美国文学中“中国形象”塑造的特殊之处,分析了其与美国主流文化中“中国形象”的差异以及不同华裔作家笔下塑造出不同“中国形象”的原因。着重提出了华裔美国文学中“中国形象”塑造的四个层面,即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和心态文化层,并总结出华裔美国文学中“中国形象”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6.
美国华裔文学在美国多元文化语境中不断获得发展,并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逐步受到美国主流文化的关注和美国主流文学界的承认,开始进入美国主流文学史和文学选集。中美文化语境中的美国华裔文学研究不断超越译介和一般性的评述。美国华裔文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使华裔文学批评理论的建构成为华裔在学术研究界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挖掘美国华裔文学研究空间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雷庭招在其小说<饮碗茶>中再现了美国华裔社群的生存状态,反映了早期华裔在美国社会身份构建的过程,<饮碗茶>是一部华裔美国文学的经典之作.本文力求从不同角度关注<饮碗茶>的人物在新的文化背景下身份重建的异化过程,以及身份重建过程中的孤独.  相似文献   

8.
华裔美国文学是属于美国文学大范畴下的一种少数族裔文学,它是一部中美文化的碰撞与融和史,在这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过程中,华裔美国作家不断构建自我身份,寻求自我发展。本文探讨了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的中美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梳理了华裔美国作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中美文化交流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颠覆与重塑——汤亭亭小说人物文化身份的探寻与建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国主流文化中存在的华人刻板形象严重阻碍了华人自身的发展。因此,崛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当代美国华裔文学把抗衡主流话语中对"华人形象"的规约性描述作为其写作的重要宗旨。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成名作《女勇士》以"华裔"为背景,以"女性"为主题,重塑了融合男女性格优势的女勇士形象。  相似文献   

10.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的美国华裔作家中.赵建秀和汤亭亭无疑是最具影响力的两位作家.作为美国华裔文学和文学传统的先驱和开拓者,他们都积极找回并重述被美国主流文化淹没的美国华裔的历史.颠覆历史的权威以及历史是延续、无缝隙的观念,在历史的裂缝和断裂处重新塑造美国华裔的历史.本文试图对美国华裔作家的杰出代表赵建秀的<唐老亚>和汤亭亭的<中国佬>进行深入地解读,窥一斑而知全豹.从而探讨美国华裔作家如何在文本中借助中国文化资源寻找精神的"父亲",改写中国文学与文化书写,消除性别化的刻板形象,建构华裔的男性气质.  相似文献   

11.
文化身份研究是华裔美国文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视角。在华裔美国文学史一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各时期的华裔美国人对文化身份的认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他们在中美两个世界中对自我的认同经历了从固守中国到接受美国、到拥抱世界的过程。这种动态的思维对今天的文化发展与自我认同都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由于历史断层和文化错位之类社会现象的逐渐普及和日益深化,对于文化身份的各种认同问题业已构成当代华裔美国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本文运用当代文化研究思潮中身份研究的相关理论,分析小说《骨》中两代人的文化经历和身份经验,并在对“身份危机”的多重意义进行深度解读的过程中,以鲜活的文学经验不断加深对于华裔身份杂体性的认知视角和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13.
美国华裔作家拥有双重文化身份,具有双重文化视野,他们在后殖民语境下塑造出了想象中的中国文化形象,同时根据切身观察体验塑造出了他们心目中的美国文化形象。从形象学的角度研究这些可以发现美国华裔作家在后殖民语境下塑造中美文化产生的影响、存在的问题以及美国华裔作家还应做的努力,以便在全球化进程中更好地促进美国华裔文学的发展、增进世界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接受美学理论,从种族、文化、阶级三个角度对围绕《华女阿五》的争论进行客观解读。指出作者黄玉雪塑造的通过个人奋斗获得美国主流社会认可的华裔女性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中国文化,但评论界不少人认为她把具有多样性的华裔形象模式化了。文章就此争论进行了全方位的总结,并尝试给出客观的解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美华文学研究逐渐演变为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方兴未艾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出现了重心从东南亚向北美转移的趋势。本专辑讨论了美华文学研究的两个思路——美华文学文化主题的变迁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互动关系,美华文学中的台湾作家群,当代美华女性文学,“白马社”与当代美华文学史,美华文学在异质文化语境下的文化传递以及美华文论对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论述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美华文学研究逐渐演变为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方兴未艾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出现了重心从东南亚向北美转移的趋势。本专辑讨论了美华文学研究的两个思路——美华文学文化主题的变迁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互动关系,美华文学中的台湾作家群,当代美华女性文学,“白马社”与当代美华文学史,美华文学在异质文化语境下的文化传递以及美华文论对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论述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美华文学研究逐渐演变为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方兴未艾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出现了重心从东南亚向北美转移的趋势。本专辑讨论了美华文学研究的两个思路——美华文学文化主题的变迁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互动关系,美华文学中的台湾作家群,当代美华女性文学,“白马社”与当代美华文学史,美华文学在异质文化语境下的文化传递以及美华文论对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论述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美华文学研究逐渐演变为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方兴未艾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出现了重心从东南亚向北美转移的趋势。本专辑讨论了美华文学研究的两个思路——美华文学文化主题的变迁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互动关系,美华文学中的台湾作家群,当代美华女性文学,“白马社”与当代美华文学史,美华文学在异质文化语境下的文化传递以及美华文论对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论述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现在的华人学研究领域内,面对众多堪称经典的学作品(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却没有统摄一切的通行标准。这个现状本身不容否认。而在是否有必要的把汉语和英语写作纳入统一个标准或标准系统内来进行评判,又众说纷纭。华人学的发展已经在要求华人批评界拿出相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美华文学研究逐渐演变为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方兴未艾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出现了重心从东南亚向北美转移的趋势。本专辑讨论了美华文学研究的两个思路——美华文学文化主题的变迁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互动关系,美华文学中的台湾作家群,当代美华女性文学,“白马社”与当代美华文学史,美华文学在异质文化语境下的文化传递以及美华文论对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论述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