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已成为一个深刻的话题,西部地区的旅游业要想获得长远持续的发展,必须以生态目标为导向。本文主要分析了旅游业的生态属性、生态旅游业的涵义和旅游业的生态目标,并探讨了西部旅游业生态目标追求的必要性,从政府、旅游企业和社会三个层面提出了西部旅游业生态目标追求的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2.
李秀娟 《现代情报》2005,25(10):23-25
旅游业被认为是21世纪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吉林市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本文对吉林市生态旅游资源概况、发展生态旅游业的意义以及吉林市生态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做了初步的探讨,旨在推动吉林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发挥生态旅游业在振兴老工业基地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旅游业是一个很大程度上依赖自然禀赋、社会和文化遗产的行业,保护环境、爱护环境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同列并举,宣示要"五位一体"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这样的背景下同时也考虑到旅游行业的自身特点,旅游业要融入生态文明的理念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发展旅游业,离不开旅游专业人才的支持。本文在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生态文明认知、意识、行为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如何培育学生的生态文明理念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西部地区是旅游资源富集的地区,旅游业是西部地区的特色优势产业,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旅游业的迅猛发展,给西部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综合效益,但同时也给其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从而使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被正式提上了议事日程。可以说,可持续发展将是西部旅游业21世纪的主题。所谓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维持文化完整、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满足人们对经济、社会和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发展和对生活观念的改变,人们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推动着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步伐,生态旅游业作为传统旅游行业的升华,其发展情况将直接影响着整个旅游业。乡村旅游是生态旅游的一种形式,文章主要通过对广西柘村乡村旅游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乡村旅游的生态发展,对其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运用电子商务推进我国西部旅游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西部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由于经济和交通落后等原因,阻碍了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电子商务的出现为西部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本文就西部旅游电子商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论西部地区旅游扶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肖晓 《软科学》2004,18(6):77-79
贫困问题是西部地区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西部地区扶贫开发应与旅游业发展相结合。文章阐释了西部地区旅游扶贫的可行性,论述了发展旅游对西部扶贫的重要意义,提出了西部地区发展旅游业的措施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论西部大开发中旅游业的地位和发展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泽仁  张珍华  刘凯刈 《软科学》2002,16(1):57-61,66
本文分析认为:西部旅游业发展的最大优势是自然资源。西部旅游业大开发应走以开发生态旅游业为主,以历史文化为线整合旅游业综合竞争力之路;西部自然旅游资源难开发,资金需求巨大,因此,必须更新观念与机制,以大开放的姿态、以规范、高效的市场、以高质量的政府服务吸引国内外的资金,尤其要吸收国外的资金,西部大开发才有启动与发展的持续动力;西部旅游业的大开发应采取牵引式层次开发推动旅游业发展的模式,这样即有利于集中合理使用宝贵的资金,又能有效扼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及早排除恶性竞争的可能,以保证西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针对阿拉善发展旅游业在旅游资源和生态形象上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以及在旅游产品和旅游环境上存在的很多不足,进行了全面、具体的分析,提出了推动阿拉善旅游业科学发展的政策建议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纳玛磋 《科教文汇》2008,(14):140-140
大多数西部民族地区是个自然风光优美、民族风情浓厚、历史文化悠久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该区域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产业结构的调整、民族文化的重建等。但是大量的旅游人流带来外来文化,涵化了本土文化,使本土原生文化产生很大的变异。本文从西部民族地区在节庆、婚俗等文化旅游的变异现象出发,分析这种文化旅游的异化对该区域旅游业的影响,并探讨了文化与旅游发展的“双赢”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1.
大多数西部民族地区是个自然风光优美、民族风情浓厚、历史文化悠久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该区域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产业结构的调整、民族文化的重建等。但是大量的旅游人流带来外来文化,涵化了本土文化,使本土原生文化产生很大的变异。本文从西部民族地区在节庆、婚俗等文化旅游的变异现象出发,分析这种文化旅游的异化对该区域旅游业的影响,并探讨了文化与旅游发展的"双赢"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2.
生态旅游是集旅游、娱乐、教育、生态环境保护为一体,代表人类现代文明的新兴产业。其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效益是其他产业所无法比拟的。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青海丰富而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必将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生态旅游业有望成为青海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13.
闫兴亚  涂远芬 《科技广场》2012,(10):246-248
相比于工业文明来说,生态文明是一种高级且更为先进的现代文明新形态,而且它的核心主张是从传统的人对自然的统治转变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本文以江西省为例,结合其当前旅游发展的生态环境基础及影响,对未来江西旅游业发展的相关策略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4.
绵阳市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绵阳古称涪城、绵州,其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资源禀赋丰富,是四川乃至西部新的旅游热点,但旅游市场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本文从近年来绵阳旅游发展的总体成效、旅游市场各要素发展现状分析得出了绵阳旅游业发展的基本判断。  相似文献   

15.
一、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在旅游业的集中体现,开发和保护关系贯穿在旅游业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并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而日益显出其重要性。旅游资源开发将改善、美化资源环境,旅游收益也为资源保护创造了经济条  相似文献   

16.
一、我国西部草原旅游发展现状分析我国西部经济相对落后,旅游业发展相对迟缓,再加上草原分布区大都地处偏远,远离区域经济中心,因此西部草原旅游的发展更加缓慢。1、西部草原旅游区旅游开发程度低跟东部的旅游景区相比,西部草原旅游区的开发相对较晚。跟西部其他类型的旅游景区相比,草原旅游区的开发程度相对较弱。因此无论是在大的地域范围还是在小的地域范围内,西部草原旅游区均受到其他旅游景区的形象遮蔽。旅游地之间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定位及取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袁翔珠  刘承焕 《软科学》2002,16(1):62-66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传播与使用为基础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它有着自身的特点及对社会各领域新的需求。中国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丰富多彩、极具特色,但其落后的经济水平与自身突出的资源优势极不相称。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在分析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优势以及知识经济时代旅游价值取向的基础上,挖掘出知识经济时代西部民族地区旅游的需求热点,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居民可任意支配收入和空闲时间的逐渐增多,以及追求新知识、新体验和享受健康欲望的进一步增强,旅游迅速发展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新兴产业。相对于其他行业,以服务为主要业务内涵的旅游业有着发展电子商务的天然优势。首先,旅游业不存在有形商品市场普遍存在的物流瓶颈;其次,地域分散的游客资源非常合适通过互联网进行集聚;第三,丰富的旅游资讯可以借助互联网进行全方位展现;最后,旅游业务中的资金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轻松转移。因此,研究旅游业电子商务的发展问题,不但对整合旅游资源,提高旅游业的发展水平有着积极的意义,而且对我们研究服务业电子商务的发展规律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西部地区的旅游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发平 《学会》2002,(4):42-43
一、扶贫兴省-西部地区旅游业肩负的重任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一项新兴产业,常被人们从第三产业中分离出来,称为"第四"或"第五"产业,其原因在于它不但可以繁荣地方经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壮大;而且可以提供就业机会、美化区域环境、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区域合作、推进社会进步.所以,旅游业对一地的生态环境、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有着特殊而重要的贡献.据世界旅游组织(WTO)统计,1950年1990年,全世界国际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由2500万人次和21亿美元,增加到4.25亿人次2650亿美元,40年中分别增长了170倍和125倍,成为仅次于石油工业的第二大创汇产业.90年代以来,旅游业正逐渐赶上石油工业,向第一大创汇产业迈进.旅游业在我国改革开放的20年中,经历了从"事业型"到"产业型"的转变,以高于国民经济总体发展速度的强劲势头向前发展.1996年,我国国内旅游收入达1638亿人民币,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占到3.7%;国际旅游创汇102亿美元,提前四年达到并超出了"到2000年完成100亿美元"的旅游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旅游对普通老百姓采说越来越平常了,西部地区以其特有的自然资源和风土人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眼球,由此带来的西部旅游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但在发展中其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