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在某些物理问题中,应用动能定理解题比使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综合解题更简捷、更迅速.应用动能定理解题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一、动能定理1.内容合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改变量,或物体所受各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物体动能的改变量.数学表达式为:W总=ΔEk=E末-E初或W1+W2+W3+…=ΔEk=E末-E初.2.应用动能定理时必须注意的问题(1)动能定理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物体或可视为整体的物体系.合力指作用在物体上的所有力的总和,因此必须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2)动能定理中的位移和速度必须是相对于同一个参考系,一般以地面为…  相似文献   

2.
动能定理的内容是:外力对物体所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即: 应用动能定理解题时必须注意:动能定理适用于惯性参照系,故公式中的s和v都必须是相对于同一惯性参照系。动能定理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物体,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包括所有的力,因此必须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相似文献   

3.
动能定理的内容是:外力对物体所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即:∑W=∑F·s=1/2mv22-1/2mv12应用动能定理解题时必须注意:动能定理适用于惯性参照系,故公式中的s和v都必须是相对于同一惯性参照系.动能定理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物体,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包括所有的力,因此必须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相似文献   

4.
动能定理是整个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核心内容,从功和能的角度揭示了物体所受合外力做的功(或物体所受各力做功的总和)与物体的动能变化量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做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这一规律也是高考的重点、热点问题,除了要明确研究对象,分析运动过程以外,动能定理方程的建立过程中往往还涉及到位移和速度这两个关键性物理量,从学生的解题实际看,在这两个物理量的分析上学生容易出问题.本文就结合具体的例题进行分析,旨在促进学生对动能定理表达式中各物理  相似文献   

5.
在中学物理教材中对动能定理只突出了动力做功使物体的动能增加,阻力做功使物体的动能减少,而没有对其做详尽的叙述,同学们往往印象不深,解题时往往出错.在高三复习时,应全面深刻理解动能定理,以提高解题能力.一、动能定理的内容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  相似文献   

6.
动能定理的研究对象是一个物体或物体系,外力对该物体或系统的一个做功过程.其内容为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即 W=△E_K.外力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动能增加,表示通过外力做功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成了动能.外力对物体做负功,物体的动能减少,表示物体通过克服外力做功将其动能转化成了其他形式的能量.学生中应用动能定理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7.
动能定理的应用对象一般是单个物体,外力对它做功的过程就是物体与外界进行能量转化、转移的过程.外界对物体做了多少总功.物体的动能就改变多少.若研究对象是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还能应用动能定理吗?对于由几个存在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的系统.外力可以对系统做功.内力也可以对系统做功,内力做功表示系统的动能可以和系统内部某种形式的能量进行转化.即系统动能的变化是由系统的内力与外力做功之和来决定.可见.’对于系统也可以运用动能定理.  相似文献   

8.
动能定理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之间的关系,它是解决动力学问题的重要方法,大纲要求考生要着重理解动能的概念,会用动能定理解决相关的物理问题.下面谈谈关于动能定理应用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在动量、动能定理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对以下问题模糊不清:动量和动能有何区别 ?什么情况下用动量定理解题,什么情况下用动能定理解题简便 ?甚至还常常与牛顿第二定理混淆。本文就此作一些探讨。 从不同角度描述外力对物体作用的效果   动量和动能都是描写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都由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所决定。同时,它们又从不同角度去描写外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动量从外力对物体所形成的冲量去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它决定物体反抗阻力能够运动的时间长短;动能从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去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它决定物体反抗阻力能…  相似文献   

10.
朱松 《物理教师》2009,30(10):15-16
动能定理是动力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公式的结构可用图1表示,它全面地把动能定理应用时要明确的研究对象、受力分析、物理过程、初末状态表现出来.动能定理确定了5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表明了各自的物理涵义;揭示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与物体动能变化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力学研究中,动能定理是非常重要的原理之一,它主要反映的是物体两个状态的动能变化与其合力所做功的量值关系.鉴于现阶段浙江高中物理学考卷中部分题是考查学生对动能定理的掌握情况,所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文章试图通过分析在多过程问题中动能定理的妙用,来帮助更多学生学会分析多过程问题,从而使其体会动能定理在多过程问题中的妙用.  相似文献   

12.
动能定理的应用对象一般是单个物体,外力对它做功的过程就是物体与外界进行能量转化、转移的过程,对物体做了多少总功,物体的动能就改变多少.动能定理的表达式:W合=Ek2-Ek1.式中的W合为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该功可用各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求得.  相似文献   

13.
从能量的角度分析和求解物理问题,不仅是高考的重点,也是物理学乃至整个自然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武器.动能定理研究的是合外力对物体所做功与物体动能之间的关系,即合外力对物体所做功等于物体的动能变化.动能定理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结合例题着重分析动能定理适用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动能定理的应用归类例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能定理是中学物理中基本的功能关系之一,它的内容表述是:外力对物体所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公式表达为:ΣFscosα=21mv22-21mv12或ΣW=ΔEk,它表示了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定量关系。凡是涉及力、位移(或路程)、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类问题,用动能定理分析和讨论,都比用牛顿第二定律简便。动能定理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物体,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包括所有的力;外力做功可以是恒力做功,也可以是变力做功,运动轨迹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公式ΣW=Ek2-Ek1是标量式,在遇到多过程的运动问题时,可分段也可全程运用动能定理处理…  相似文献   

15.
<正>动能定理是高中力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如果在所研究的物理问题中,物体受外力作用而运动状态变化时,巧妙运用动能定理,往往能使解决问题的途径变得简捷明快。一、运用动能定理求解变力做功问题变力做功问题常用动能定理求解。如果在某个过程中物体只受一个变力作用,则这个变力做的功就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即W=ΔE_k;如果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的作用,但是其中只有一个力F是变力,其他力都是恒  相似文献   

16.
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是近年来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往往与牛顿运动定律、曲线运动等知识综合起来考查。这就要求同学们能够理解动能和动能定理,掌握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方法,会应用动能定理解决变力做功和复杂运动、多过程运动问题等;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掌握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方法,会解决多物体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相似文献   

17.
功和能的关系为:“做功的过程伴随着能量的改变,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物体的能量就改变多少,即W=ΔE”.但公式W=ΔE解题并不方便,因为不清楚到底什么力做功等于物体什么能量的改变.所以我们有必要知道功和能的详细情况,下面我们对各个力的功能关系详加分析.一、引起动能改变的力做功情况由动能定理知,合外力做功等于物体动能的改变,即W合=ΔEk.并且合外力对物体做正功,物体动能增加;合外力对物体做负功,物体的动能减小.二、引起势能改变的力做功情况1·重力做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改变,即WG=-ΔEP.并且重力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重力势能减…  相似文献   

18.
<正>功和能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基础物理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能量的转化过程可以用力的做功过程进行度量。下面通过对不同形式的能量变化过程进行分析,探讨功在这些能量转化过程中的度量作用。一、动能变化中的合外力做功在动能定理中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如果做功,那么物体的动能改变,即W=Ek-Ek0。在动能定理中,初始状态和终止状态的动能不同,这部分减少或者增加的动能实际上是和其他形式的能量发生了相互转化,而衡量  相似文献   

19.
<正>在高中物理中,经常出现的能量以内能、机械能的形式出现,但是高中物理考试中,这两种能量出现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经常会结合传送带或者电、磁场来进行物理题目的分析。一、高中物理能量转化题解题思路在求解高中物理的能量转化题时,我们经常用到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动能定理的大致意思就是在的选研究过程中,合外力做的功与物体的动能的变化量是相等的,因  相似文献   

20.
动能定理的内容是:合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数学表示式为w=Ek2-Ek1.动能定理是一个重要且应用广泛的定理,它从功、能的角度揭示了对过程和状态的有机联系.在动能定理表示式的左边为合力做的功,它表示合力作用了一段距离的一个力学过程量.如果此力为恒力,则此过程比较简单;如果此力为一个变力,那么此过程可能非常复杂,以致有时很难对它进行研究.该定理表示式的右边,为同一力学过程末、初两状态的动能差,只要知道此二时刻物体的速度,便可简便求得.动能定理把一个可能很复杂的力学过程与较简单的力学状态联系起来了,从而在很多情况下可以不理会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