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三农"问题是当今中国发展的焦点问题,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将关系到中国的未来和命运.当前,最重要的是切实保障农民的权利,给农民以国民待遇,振兴农村经济,加快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2004年春天,有一个最强的声音响彻中国大地, 那就是"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农民增收是头等大事。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意见》正式公布。中共中央以"一号文件" 的形式专门发布"三农"问题的文件,是1987年以后的第一次,就农民增收问题发中共中央文件,是新中国  相似文献   

3.
论题:中国古代的“富民”阶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 ,林文勋教授就强调历史上“三农”问题研究的重要性并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 ,同时指导博士生开展唐宋乡村问题的探讨。他较早发现了唐宋以来中国社会中的“富民”阶层 ,并认为这是解构唐宋以来中国乡村社会发展与变迁的一把钥匙。进而 ,他提出唐宋至明清的中国社会乃是一个“富民社会”的学术观点 ,并指出从汉唐的“豪民社会”到唐宋以来的“富民社会”再到近代的“市民社会” ,构成了一条传统中国社会发展演进的历史线索。  林文勋教授 :我个人认为 ,中国古代的“富民”阶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大家知道 ,现在“三农…  相似文献   

4.
"三农"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普遍概念。"三农教育"目前虽然不是普遍概念,但它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基础,也很有必要成为普遍概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重视"三农"及其教育问题,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人民为中心,根据中国革命和建设不同阶段的实际,形成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基础性和指导性意义的丰富的农村教育、农民教育和农业教育思想及其成功教育实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三农教育"主要是争取和落实农民的平等受教育权,宣传革命思想和培养革命干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初期的"三农教育"是全面开创史无前例的教育根本制度和崭新实践。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农教育"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城镇化不断发展条件下,为实现小康目标,积极实施"普九"教育和农业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三农教育"是在大力推进优先发展农村教育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基础上,积极推进城乡教育融合发展的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教育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农村教育、转移农村人口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将农民的收入增长放到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大背景中来看,是一个相当戏剧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新世纪以来,中央已经连续出台9个关注"三农"的"一号文件",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在今年的一号文件中更加强调了农业科技创新,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今年"三农"工作的重点。2011年中国农业  相似文献   

7.
王婧  李莜 《考试周刊》2007,(36):147-148
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形成是"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源。二元结构矛盾的形成加大了城乡经济建设的差异,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先优化社会主义中国的经济结构,缓解二元结构的矛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简新华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产业经济研究,曾经承担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在内的多项科研课题,研究成果突出,获得多项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学术贡献主要体现在中国工业化及其道路、中国城镇化及其道路、三农和农民工问题、所有制和国有企业改革、收入分配等方面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9.
"三农"问题历来是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大基本问题,解决"三农"问题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是确保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需要。通过对开封市东郊厂尚村的实地调查,发现当今"三农"问题确实有了极大的发展和进步,但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仍需努力。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主旋律。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将"三农"问题看作是一个非解决不可的"重大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从1982年至今先后发布了8  相似文献   

11.
近30年来,在激活传统教育智慧、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哲学体系的感召下,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两个主要学术团队:其一,是以黄济教授为首的北京师范大学团队,其基本理路是"由论而入于史",即出于建立学科知识体系的需要并从现代教育哲学问题出发,去回溯和总结传统教育哲学的丰富思想观点;其二,是以张瑞?教授为首的华东师范大学团队,其基本理路是"由史而进于论",即通过总结中国教育思想史的研究成果,在哲学层面上把握中国教育的历史与文化精神。此外,何光荣教授的传统教育哲学研究也别一格。他在同情与体贴中切近传统,呈现出传统学术贯天人、通物我,以"格、致、诚、正、修、齐、治、平"达"内圣外王"之道的大教育观。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社会经济若干深层次矛盾的根源性的问题,大多与"三农"问题有关。 由于解决"三农"问题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一方面,历史沉淀和现实复杂性及惯性极大,涉及众多方面,千头万绪,交织繁杂,另一方面,全球化进程和国家现代化发展步伐越来越快,人民群众对于小康社会和幸福生活期盼越加强烈。  相似文献   

13.
刘尧 《中国教师》2010,(1):16-17
<正>教授,是当今社会人们最为激情追逐的专业职称,它的基本涵义是什么?中文的教授两字源于"传教授业"的字义,是中国古代就已使用的学官名称,在中国汉代、唐代的大学中都设有此职。《现代汉语词典》对"教授"的解释是:高等学校中职别最高的教师。它的英文解释正好就是《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对教授(professor)一词的释义:  相似文献   

14.
农村大学生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笑  邵金 《教育探索》2007,(2):24-25
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源是农村的教育问题.农村的教育问题,关系到农民的世代利益,关系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前景,关系到中国工业化的进程.既要重视农村的中小学教育问题,也要重视农家子女上大学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谷"是湖北省"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新尝试和新实践。要实现中国农谷战略,必须创新体制机制,重点实施风险投资、创新驱动、品牌营销等三大战略,实现"中国农谷"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6.
知难而上     
"三农"问题可能是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最大的"世纪性难题",教育则被看作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关键之一,远程教育因其可能发挥的独特作用,近年来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三农"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对大学生进行"三农"问题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对大学生加强"三农"问题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加深对我国基本国情的了解,加深对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以及加深对其自身所负历史使命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从我国"三农"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源出发探讨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认为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相对于城市的发展,"三农"问题已变得越来越突出。"三农"问题不仅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制约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不仅关系农村的社会进步,而且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三农"问题连接着整个社会的整体和谐,没有农村的和谐,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和谐;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小康。  相似文献   

19.
“中国式农村职业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体系的重要组成。我国“三农”国情的发展历程,构成了中国式农村职业教育现代化实践的主要逻辑。推进“三农”群体共同富裕,昭示了中国式农村职业教育现代化实践的价值旨归,具体为:一是助力“在农人口”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二是促进“离农人口”实现市民化转型;三是支撑“返农人口”参与乡村振兴建设。基于党的二十大报告,新时期中国式农村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未来实践,一要继续扎根中国本土大地,服务“三农”现代化;二要主动响应国际职教倡议,贡献中国智慧与力量。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对"三农"问题的理论创新主要体现在:在"三农"地位上,提出"把解决‘三农’问题当作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在政策措施上,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在发展方略上,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在发展阶段上,提出关于"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在目标任务上,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胡锦涛"三农"思想的主要特征是:"三农"定位的新高度、科学理论的系统性、理论风格的求实性、施政措施的多样性、价值取向的以人为本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