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作为21世纪的语文教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新方法。对此,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一、注重预习,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必须重视预习指导。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动脑和理解的过程,学生在预习中通过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2.
所谓预习,就是授新课之前学生自己的学习,是一种完全自主的学习。预习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尤其是独立思考能力。因为预习是学生独立地接受新知识的过程,需要独立阅读和思考,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3.
预习作为学习个体的一种独立自主的探索性学习活动,在新课程理念下应赋予新的内涵。它不仅仅是让学生做好了学习的心理、知识准备,更为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那么,如何在开放的课堂中检验、促  相似文献   

4.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有充分的准备。课前预习既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不仅是预先学习的过程,更是学生主动探索,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如果一个学生能坚持课外预习,他的自学能力、课堂学习效率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名教师,他的教学目的不仅是教学生学会某些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会学知识,具备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就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来说,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学习习惯的有效途径。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呢?首先,要明确预习要求。它是做好预习的前提条  相似文献   

6.
实施素质教育的直接意义是要着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活动在根本上是为了使学生具有主动、自主学习的态度和能力,是为了促进学生持续、主动的发展。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自学能力恰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方法。下面谈谈本人在平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方面的一些浅见:  布置预习作业,重视课前检查。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措施。因此,备课时要先备预习,考虑提出哪些预习要求,采取怎样的措施,使学生人人都能认真预习。如根据教学目的,以突破教学重点为主,事先印好预习…  相似文献   

7.
正叶圣陶先生指出:"书是教不完的,……更不能永远教学生,要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预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习惯,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更是一种重要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数学预习习惯和提高数学预习能力可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一堂好课,离不开教师的认真钻研教材,认真钻研学生;同样,也离不开学生的认真预习。学生课前如果没有预习,听课就显得被动。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力求预习有道,让学生有备而学。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预习能力,  相似文献   

8.
预习作为课堂教学的前奏,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广大学校和教师的关注点。而预习——作为破解这一难题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就愈发引起人们的重视,并付诸实践,同时人们越来越重视预习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预习是一种学习的心理准备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在课前感受和学习新知识,按照自己的意愿、兴趣与能力自主求知的探索活动。这体现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目前关于思想政治课要不要预习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是认为这门学科的学习没有必要预习。因为预习使学生提前知道了教学内容,使课堂失去了悬念和新奇,会影响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0.
与苏教版教材配套的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同步导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自主预习,预习是每一位老师教学的重要环节。适应当今社会教育形式的关键在于学生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具备自己学习的能力,自己获取新的知识。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学会了预习,意味着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何谓预习"预"就是准备,"习"就是学习,所谓预习就是提前做好学习的准备。好的预习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预习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得知识的前提,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它能使学生提前感知教材,为课堂学习扫清障碍。长期坚持预习,能够促使学生有意识、有计划地使用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并根据完成学习任务的要求实施自我监控、自我判断。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课前预习正是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预习的过程是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独立地、尝试性地学习新课文,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也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指导单篇课文学习的预习方法通过两年学习的中年级学生基本具备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能力,所以预习中我通常要求学生通读课文,并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一、课始预习指导 指导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包括每课的学习目标、知识梳理、预习测试、易错易混点以及时事链接,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学好每一框题内容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宫淑芹 《现代语文》2009,(11):61-62
如果说整个学习进程是一首完整乐章的话,那么预习可以说就是乐章的前奏。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预习在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预习可以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使学生主动地听课,提高听课水平。预习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在已获得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指导下,  相似文献   

15.
课文预习是学生对教师尚未讲授的知识内容独立学习的活动过程,即学生运用旧知自学新知的一种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教师要设计好预习内容,明确预习要求,教给学生预习方法,保证预习时间,检查预习情况,注重学生的语文预习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正>预习是学生在听老师讲解之前,预先了解一下学习内容,它是学习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预习对自学能力的提高和培养自学习惯,有着积极的意义。开展预习活动,为学生培养和锻炼自学能力,开辟了新途径,提供了新机会。坚持不懈地对学科进行预习,学生的自学能力会迅速提高。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需要搞好预习,学习差的学生更需要重视预习。而好的预习作业会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显得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17.
知识好比浩瀚的大海,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人一生中不可能总有老师陪伴,只有具备了自学能力,才能在离开学校后凭借自己的能力获取更多、更新、更有用的知识。新课程的理念就是要实现由教师教知识到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的转变。而预习无疑是培养自主学习的好方法。但调查表明,学生没有养成自觉预习的习惯,学生处于“老师要求预习才预习”的占总数的40%;还有“老师要求预习也不预习”的,占总数的30%;  相似文献   

18.
张静 《学子》2012,(11):47-48
一、为什么要培养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首先,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预习学生能慢慢养成自学的习惯。其次,预习有利于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预习学生能提前发现自己知识结构的缺陷,并及时查漏补缺。再次,预习能提高课堂效率,通过预习学生能做到心中有数,而不会脑袋空空进入课堂。最后,预习能很大地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能...  相似文献   

19.
新编教材将“预习”编入小学生的学习习惯中,使“预习”成为阅读教学过程的第一环节。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已被实践证明是一种良好有效的学习习惯,它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良好行为,又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预习”作为一种学习手段,又是一种智力操作技能。这种技能的形成,并且达到一定的优化程度,这就要学生必须在足够量的预习活动实践中经教师指导才能形成。  相似文献   

20.
学生怎样适应当今的教育形势呢?唯一的答案——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将来才能独立地探究新的科学领域,索取新的知识。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狠抓"预习"这一环工作。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学的过程。经过预习,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锻炼,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预习是语文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