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左丽 《湖南教育》2015,(2):31-32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艺术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语文教师在古诗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感悟、诵读积累、品味想象,从中去感受美、探究美、品析美、创造美。一、创设情境,感受美古诗的意境千姿百态,有的委婉,有的悲凉,有的雄伟,有的豪放。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多种方式来创设情境,营造充满诗意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情境中激发兴趣。《梅花》这首诗是北宋诗人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上,老师正在教学《家》这一课。教师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自由初读后,教师指名让一学生试读,并让其他学生做评价。有的学生说:“他读的声音很响亮”有的学生说:“他的普通话很准确”……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觉得他读的很好,因为他脑子里在放电影”。全班学生哈哈大笑起来。老师说:“你真是一个想象力丰富的孩子。  相似文献   

3.
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课堂,作为学生和老师栖居的主要场所,也应该充满着浓浓的诗意。教师要创设一种和文本相和谐的情境,让学生能自主地、舒展地、诗意地生活在课堂上。经历温馨的心灵旅行,让他们在诗意盎然的课堂里享受学习的美丽与精彩。《月光曲》一文正是一篇洋溢着诗情的文章,它文美、曲美、情美。课文的重点与精华是第九自然段,这是《月光曲》的内容。本课时直奔重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初步感受《月光曲》如诗如画的意境。走近盲姑娘,了解盲姑娘,感受盲姑娘的人格美。  相似文献   

4.
一、创设一种情境 ,让学生去感受一篇课文就是一个故事 ,一段历史 ,一个情境,其中包含着作者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说明的道理。创设一种情境 ,正是从文中的字词句篇出发 ,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 ,让学生去感受 ,从而加深内心体验 ,使知识、智力、情感得到和谐发展。《丰碑》一课悲壮感人 ,但距学生实际较远。于是在第二课时一开始 ,我便进行情境的创设 :“上节课 ,咱们通过读书了解了故事发生在战争年代 ,一支红军队伍艰难地行进在白雪皑皑的云中山中。那儿狂风呼啸 ,大雪纷飞。”(边说边几笔勾出一座巍峨的雪山 ,同时播放北风呼啸…  相似文献   

5.
理想的语文课堂应当努力创设和谐之美。和谐之美追求的是交相辉映之美,追求的是层次分明之美。《做一片美的叶子》是一篇文质兼美,语言清新,极富诗意和哲理的散文。文章的特点决定本文的教学应紧紧把握住“品和谐之美”这一主线,从“欣赏外表美、感悟内在美、升华情意美”这三个层次展开,引领学生走进一片片涌动着生命活力的叶子,让真情在反复品读、尽情倾诉的诗意课堂上生成、回荡,从而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阅读体验中,领悟叶子“美”所折射出来的哲理光辉,  相似文献   

6.
<正>不久前,我们品德名师创建团队的成员相聚在一起,开展学习研讨活动,大家畅所欲言,几位先行教师深入研究的成果汇报为尚且迷茫的我指引了方向。在几节研讨课中,我发现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上都下了较大的工夫。的确,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积极性的重要载体,它有利于引领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感受美、追求美、创造美。一、创设音美情境,引领学生感受美高尔基说:"人们爱听悦耳而有旋律的声音。"品德课尤  相似文献   

7.
下表是一个以“欣赏—领会—创造”为特色的“古诗诵读”的教学程序。其主旨是以“读”为核心,以“情”为主线,以“美”为衬托,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反复诵读,整体感悟,感受古诗文语言的优美,激发其情感的升华。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音乐欣赏《梁祝》;教学对象:五年级艺术加强班;第一课时:情境——陶冶;暗示——领悟主要指运用语言、实物、音乐等手段,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情感,提高其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但情境暗示并不是指让“荧屏画面”侵占学生的思维过程,而是提供思维的线索。  相似文献   

9.
兴趣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如何培养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感受美、创造美。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创设情境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0.
陈君 《考试周刊》2012,(78):40-40
在古诗教学中要重视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其中感受关,学会鉴赏美,从而逐步形成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情境教学法在对学生审美情趣培养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应当了解运用情境教学法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理论根据,并能够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合理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切实提高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2.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思想,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变学生“接受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是每个数学教师应当认真思考的大问题。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四点做法。一、创设情境,启发创新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可见,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积极创造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问题情境,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数学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提问,让他们在喜闻乐见的事、物中体验数学、感受数学、运用数…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听一位青年教师上《鸟的天堂》一课,当朗读完第八自然段后,教师提问:“为什么作者会觉得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此时,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有的说:“因为作者出神地盯着绿叶看,看久了,眼睛都看花了。”有的说:“叶子的颜色绿得太耀眼了,所以觉得?..  相似文献   

14.
王冀艺 《考试周刊》2009,(38):219-220
音乐教学要标新立异,更新观念,改变学生喜欢音乐又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现象,激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本文从创造师生交流机会、精心创设教学情境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旨在把创新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以多种形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做到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15.
[教学创意 ]此课的教学创意是 :美文涵泳。按“说美感———读美文———悟美点———写佳作”的教学思路组织教学。首先 ,创设情境 ,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 ,要求把生活中观察感受到的某种美好的人、事、物说给同学们听 ,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的欠缺。然后让学生带着需求整体感知课文 ,把握课文内容及主旨 ,感受“白妞”令人叹为观止的演唱艺术。在此基础上 ,更进一步 ,重点指导学生揣摩领悟作者是如何将无形的声音之美生动形象地再现给读者的 ,让学生在反复的涵泳中 ,心有所获。最后 ,鼓励学生运用所悟之法进行练笔 ,在具体的写作实…  相似文献   

16.
周艳萍 《文教资料》2010,(36):72-73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语文是美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7.
古诗以简洁、凝炼的语言,将声、形、色、光跃然纸上,反映了自然之美,社会生活之美,乃至艺术之美。因此,在古诗的教学中,要重视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其中感受美,学会鉴赏美,从而逐步达到创造美的能力。一、创设情境,感知美的表象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这是  相似文献   

18.
苏霍姆林斯基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心理因素做了生动具体的描述:“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潮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会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由此而知,学生是在一种高潮的激动的情绪推动下开始感受、思考和体验的。这离不开课堂情境的设置。所谓情境,是运用语言、实物、音乐等手段,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激发积极的情感,对学生进行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导入时,创设合理的情境,往往能在学生中激起感情的涟漪或思考的兴趣,从开始就把学生引入“乐学”的境地,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感受数学之美,于润物无声中实现学生愉悦地学习数学.笔者梳理了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总结出需要创设合理情境进行情境教学的几个知识点.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是一种美学。从美学角度讲,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一种创造活动。成功的课堂教学能产生感染人、吸引人、诱导人的艺术魅力,并把学生带入引人入胜、欲罢不能的情境,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艺术效果。换言之,真正诱人的课堂魅力和不同凡响的教学风采就在于一个“美”字。课堂上,为学生创设的入迷入痴的情境,令学生学而不厌的氛围,使学生随着课内容而产生的情感流动,无不给学生以如坐春风、如沐春雨的美感。本试从课堂教学美的魅力及内在依据两个方面品味课堂教学中的“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