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西方室内音乐发展的四个重要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音乐是古典音乐中最为典型的表现形式之一,其表演形式亲切,风格自然,深受大众喜欢。本文首先介绍了西方音室内乐的概况,然后详细分析了西方室内音乐在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19世纪至20世纪这四个重要阶段的发展和主要的代表人物。希望能为研究西方室内音乐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在总结西方建筑师20世纪以来对建筑形式美的各种思考与探索的基础上,置疑建筑界“形式追随功能”的教条,展现当今多元化时期建筑的形式美。  相似文献   

3.
<正>科学反映了现实和本质,技术凝聚着技巧和知识。回望19世纪的西方,自然科学获得独立,发展态势"高歌猛进"。在"科学的世纪",西方科学领域的研究队伍规模和技术发明数量空前增长,理论发展与技术革新相互激发,进而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自然科学体系,西方世界的文明形态也因此发生了根本改观。西方科学文化崇尚真理至上,西方科学精神本质是真理至上的精神,一种为了求知的兴趣和热情而探索真理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中同样蕴含着不断求真的科学精神,以南北朝时期、宋元时期、晚明时期古  相似文献   

4.
耶方斯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逻辑学家和经济学家,在西方逻辑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他的逻辑思想极富创造性和预见性,是20世纪诸多逻辑理论的思想渊源;二是他的逻辑著作在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持续了近半个世纪。清末民初,西方逻辑第二次传入中国,耶方斯的逻辑著作是该时期传入最为完整和系统的西方逻辑著作,也是最早传入现代逻辑内容的西方逻辑著作。从传播内容和途径上促进了西方逻辑在近代中国传播的完整性,同时也推动了中国逻辑研究、逻辑教育和中国本土哲学的发展,是西方逻辑传入中国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相似文献   

5.
建筑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同时也是技术与艺术的集大成之作,建筑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在不断的演变,各时期的建筑具有其独特的结构与艺术特点,集中展现着当时科技、文化、艺术的最高水平,透过建筑结构可以摸清人类文明发展的轨迹与脉络。在东、西方古典建筑的演变中,建筑结构一直是建筑发展演变的重点。建筑结构是在当时科技水平的基础上结合同时期文化特点所形成的一种建筑内部空间和外部形式,这一特性在大跨度建筑中更是展现的淋漓尽致。在分析建筑形式特点的基础上对建筑结构、造型进行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6.
巴洛克原意为扭曲的珍珠,巴洛克诞生于16世纪末期。这个时期的建筑突破欧州古典、文艺复兴和后来的古典的常规式建筑风格。18世纪中叶,古典主义理论家带有轻蔑的意思称呼17世纪的意大利建筑为巴洛克建筑。从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是早期的巴洛克建筑,天主教堂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建筑物,这其中以耶稣会教堂最为著名。三十年代后,由于大量建筑小型教堂,因  相似文献   

7.
明末清初西方科技输入中国之管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纵观历史,中华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大规模地引进、消化外来文化,曾经有过两次:第一次,从公元1世纪至8世纪,正当汉唐盛世,中国迎来了以佛教为中心的印度文化,第二次,从16世纪到18世纪初,即明万历至清康熙的100多年间,西方科技传人中国的时期。明清之际西学东渐在中国科技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文章仅就其起因、影响和后果等问题略述管见。  相似文献   

8.
和中国几千年的木偶历史相比,西方各国的木偶历史要短得多,大部分只有几百年的历史,美国也不例外。 在18世纪的美国,木偶戏是一项老少皆宜的民间娱乐。20世纪初到20世纪40年代,是美国歌舞木偶的活跃时期,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成立于1910年的步态舞队,该团以  相似文献   

9.
郭晓雯 《科教文汇》2010,(17):61-62
19世纪是欧洲音乐艺术与文学艺术结合的繁荣时期,这一艺术现象在德奥地区尤为突出。本文通过透视19世纪德、奥社会与文化的发展状况,从艺术和社会的角度对该时期、该地区音乐艺术与文学艺术结合的这一艺术现象的繁荣状况进行了讨论与分析。本文认为,这一现象是由艺术需要与社会需要共同推动而促成的,并在西方音乐艺术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回眸中世纪     
周显亮 《百科知识》2010,(18):42-44
中世纪,一般是以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和1453年拜占庭帝国两大帝国的灭亡作为其两端的标志,大概是指公元5世纪到公元15世纪这1000年时间。在西方人的历史观中,  相似文献   

11.
欧洲历史性的一个飞跃是以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作为转折。人类的文明在传播方式上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从对平面设计的原始时期的历史了解中,可以看出今天的人类是在怎样看待从远古时期至五个多世纪前的平面设计在其所处的时代中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对所形成的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12.
今天看来,最能表现古人力量和智慧的莫过于建筑,尤其是那些带有神秘色彩的宗教建筑。在世界各地.分布着许多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古建筑群。如埃及金字塔、柬埔寨吴哥窟和我国的明孝陵。虽然金字塔与吴哥窟两地相距近万公里之遥,各在非洲和亚洲,分属于西方、东方不同的地域文化类型,建造年代先后相差数千年,但是二者的建筑思想与建筑文化却非常相似。它们都是天文学与建筑艺术完美结合的产物。大约在公元前30世纪中叶,在尼罗河三角洲的吉萨造了三座大金字塔。近年来经过西方学者  相似文献   

13.
金磊 《学会》2003,(2):50-51
用历史的目光回望 2 0世纪的北京现代建筑 ,国内建筑史学界人士一直关注的事 ,而在 2 0 0 1年5月 15日 90年代北京市十大建筑颁奖大会上 ,原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现 90年代北京十大建筑评选办公室主任赵知敬先生对记录下 90年代十大建筑的企望 ,使《建筑创作》杂志社历时八个月完成了这部专著。该书已于 2 0 0 0年 2月由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2 0 0 1年 12月 4日~ 6日在北京举行的以“建筑与地域文化”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暨中国建筑学会 2 0 0 1年学术年会 ,旨在宣传和贯彻一份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的国际建筑领域的世纪宣言———…  相似文献   

14.
科学技术正在迅速发展,建筑业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美国有关专家对21世纪的建筑设计按年代作了以下预测。2001年至2013年 刚跨入21世纪,建筑设计师们将大胆创新和极力追求建筑的艺术化。例如,将原来传统的透明玻璃改用通电后能发光的彩色玻璃。夜幕降临时,建筑物显得光彩夺目。有的建筑物通体蓝色,有的建筑物是晶莹的黄色,有的则闪烁着各式广告图案及红绿相间的条纹,等等。这个时期的建筑物设计,其最大特点是追求曲线美。建筑物上采用的曲线、曲面形式将会比直线和平面式多得多,如窗户多为圆形、椭圆形或其它各种形状…  相似文献   

15.
东西方的差距何以拉开为什么宋元时期如日中天的中国古代科技没能持续多久便落伍于世界?这不得不回到李约瑟提出的那个著名论题:为什么在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5世纪期间,中国文明在获取自然知识并将其应用于人的实际需要方面比西方文明有效得多?或者从另一个方面讲,为什么近代科学诞生在了欧洲而不是中国?国际国内学者就此难题发表的文章不计其数,也有人认为"李约瑟难题"本身就是伪问题,因为历史不能假设。不过,我们从李约瑟绘制的"中西科学  相似文献   

16.
<正>自2011年3月叙利亚危机爆发以来,不仅生灵涂炭,文物古迹也未能幸免于难。该国的6处世界文化遗产在2013年全都进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如今更是满目疮痍。大马士革古城建于公元前3000年,是中东地区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城中有不同历史时期的100多座纪念性建筑,其中以建于公元705年倭马亚王朝时期的大清真寺最为壮观。布斯拉古城保存着一座公元2世纪的古罗马圆形剧场,是世界现存同类建筑中最大、最完整、最壮观的,此外,还有早期基督教的遗迹和清真寺建筑。  相似文献   

17.
1985年10月9日至15日,在奥地利ViIlach,由联合国环境署(UNEP)、世界气候组织(WMO)、国际科学联盟理事会(ICSV)联合召开会议。与会的科学家来自29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目的是评价不断增加的二氧化碳和大气中具有幅射作用的其它成分(温室气体)对气候变化和由此而引起的其它影响。二氧化碳和其它温室气体浓度的增长,将对下世纪上半期发生重大影响,导致气候变暖,使全球平均温度的增长幅度超过人类历史任何时期。  相似文献   

18.
刘婷 《科协论坛》2007,(1):131-132
时空观是东西方建筑文化中的一个特殊而重要的范畴。本文通过简要介绍西方建筑中的空间观和东方建筑中的时间观,阐述了时空观在东西方建筑中的体现与意义。  相似文献   

19.
龙佩 《科学与管理》2008,28(1):21-23
综观整个20世纪,西方各国教育改革政策变化纷呈,令人眼花缭乱,但通过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这些教育政策都旨在改革制度确保教育机会的均等与教育质量的提高(即追求"平等"和"卓越")。这一目标在整个20世纪中一直没有发生过变化,只是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制定出的具体教育改革政策有所不同。这一过程实质上也是教育发展规律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百科知识》2014,(18):F0002-F0002
正提到世界文化遗产,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历史古迹和建筑艺术,其实,工业遗产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个重要类型。各个历史时期的矿山、工厂、铁路、桥梁,代表着人类技术的进步历程。个波兰的维耶利奇卡盐矿是最早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工业遗产,自13世纪开始开采至今。岩盐雕刻而成的栩栩如生的塑像令这里成了一座艺术的宫殿:个奥地利塞默灵铁路。始建于1848年,是世界上第一条穿越高山地区的铁路,拥有众多的桥梁和隧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