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叙述是小说固有的审美本质。80年代初小说社会本位叙述观念决定其是一种宏大叙述。1985年后,寻根文学文化本位叙述观念使其走出宏大叙述,而主体自叙的新潮小说必然是个人化叙述。新写实文本的客观观察的姿态可视为介于宏大叙述与个人化叙述之间的第三种叙述。90年代,被称为“现实主义冲击波”的文本在叙述形态上仍是宏大叙述,而林白、陈染等的文本个人化叙述则登峰造极。叙述形态的多元共存体现了文学的繁荣与进步  相似文献   

2.
自1969年茨维坦·托多洛夫提出叙事学(也称叙述学)这一术语开始,它的历史才30多年,但它以法国为中心,迅速辐射到世界各国。这里借助于叙事学的一些理论,从叙述结构(叙事的线索、外结构、内结构);叙述语式(叙述幅度、时距、频率);叙述语态(叙述视角和人称、叙述态度)三方面来研究分析20世纪最伟大的文学珍品之一《大师和玛格丽特》的叙事特点。  相似文献   

3.
文体,是个性化的文本,是作家内在的语言存在和表现方式。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萧红绝对称得上是一位成熟的“文体家”。传达一种抒情性主导功能,是“萧红体”最重要的特征。一种悲凉蕴藉的情感构成萧红作品叙述的抒情基调,使貌似松散的外在结构具有了内在的统一性和整体感,以此为叙述方式的聚焦点,叙述的自由语体、叙述的题材选择、叙述的限制视角、叙述的情节结构和叙述的情调模式等五个方面互相关联,营造出萧红“散文诗式”小说特有的情致和韵味,也铸就了“萧红体”的基本风貌。  相似文献   

4.
《金锁记》存在三重叙述,即三人称叙述、三人称叙述中的叙述和复数一人称叙述。通过三重叙述,作者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旧女性如何从被囚到自囚进而囚人的历程,并在这样一种三重叙述中完成一种“苍凉的启示”,即女性解放之门敞开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加拿大学者康纳利的叙述探究与范梅南的现象学研究两种教育研究方法为例,比较了教育叙述探究和现象学研究方法在理论来源、研究方式和文本呈现等方面的差异,以期凸显两种研究取向的区别特征,从而加深对二者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契诃夫是俄罗斯文坛的一颗巨星 ,他的作品聚焦“小人物”们平淡的故事。本文旨在对其作品作叙述学的关照 ,从巧选叙述视角、故留叙述空白、活用叙述层次等三个方面分析其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7.
乔伊斯所开拓的西方现代主义小说传统有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他打破了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那样井然有序、有始有终的情节线索,将“连续”的行为切成碎片,用内心独白、时空交错、感觉变形等混杂的手法和风格,表现了个人内心活动的丰富性,复杂性.沈从文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一种特殊的小说体式,可以叫做文化小说、诗小说或抒情小说.这种小说,不重情节与人物,强调叙述主体的感觉、情绪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本文识时二人的小说创作在客观化叙述上的异同作以比较.  相似文献   

8.
在交流叙述学视野中,参与交流的叙述文本是一种复杂存在,除了来自作者创作的主叙述之外,辅叙述、非语言叙述和零叙述同样影响"接受者文本"的建构。也就是说,在交流叙述中,叙述文本并非是一个固定的存在,也并非只有作者叙述文本,而是除此之外,辅叙述、非语言叙述和零叙述同样影响了接受者的意义建构,形成"接受者叙述文本"的元素也由这些因素共同完成。  相似文献   

9.
范丹虹 《沧州师专学报》2004,20(2):11-12,15
在以历史苦难为题材的大量文学作品中,<肚子的记忆>采用了一种奇特新颖的叙述角度,即通过苦难遗留给"肚子"的记忆切入主题,其中叙述视角的设计尤为独特.  相似文献   

10.
契诃夫是俄罗斯文坛的一颗巨星,他的作品聚焦“小人物”们平淡的故事。本文旨在对其作品作叙述学的关照,从巧选叙述视角、故留叙述空白、活用叙述层次等三个方面分析其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1.
山东老一代作家萧平的短篇小说中主要刻画了三种人物形象。这些形象来源于他的身历心感,显示了他的审美取向,这三大人物类型按照年龄分期依次为纯真稚拙的童年、躁动迷茫的少年、阴郁扭曲的青壮年,与此对应的是三种生活:田间生活、学徒生活、"文革"生活。萧平的短篇小说倾心于两种叙述方式:小说的诗化与小说的历史化。他总是怀着怜悯之心以一种归乡错位模式展现生存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在叙述上存在着两种叙述意图,一种是张贤亮的,一种是章永Ling的。两种叙述意图的冲突导致了本叙述过程中的两次叙述危机,危机的化解既袒露了作的理念型化结构,也代表了意义,情绪大于形象的创作化类型,同时,后对前叙述意图的消解,又使本的叙述本身及其所要传达的价值意义呈现出颠覆性的变化,其意义指向为荒谬,风格指向为反讽。  相似文献   

13.
小议《已故上校的女儿》的叙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在短篇小说的写作手法上作出了大胆的创新,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小说叙事风格。本文从叙述时间、叙述视角、叙述语言三个方面对其代表作《已故上校的女儿》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曼斯菲尔德的这种独树一帜的叙述技巧。  相似文献   

14.
曹乃谦承继了乡土文学的传统,笃守着雁北这方土地,书写着这方人本真的生命状态,形成了曹乃谦古朴、原始、自然、本真的叙事风格。本文拟从叙述内容、叙述视角和叙述话语三个方面来考察曹乃谦的乡村叙述。  相似文献   

15.
李广宁 《华章》2007,(9):174-174
口头的诉说与书面的叙述,在人类交流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并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话说得妙不妙,叙述美不美,将直接影响着交流效果.说的比唱的好听.是对叙述的一个美学概括.它追求的是传神、如画、波澜幽默等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该文将第一人称叙述分为三种不同的叙述视角,结合《聊斋志异》中为数不多的第一人称叙述视角作品进行分析,解析这些不同的叙述视角在具体作品中的体现.并分析这些作品间相异的结构与特色。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小说理论及实践中,叙述观点的意识并不自觉,直到现代文学亦复如此。而鲁迅的小说以其内容之深切,体式之别致开辟了中国现代小说艺术的新天地。鲁迅对多种叙述方法的尝试,多种叙述观点的运用,使其几乎每部作品,都能产生新奇、强烈而丰富的艺术效果,给我们以多方面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从《无名的裘德》文本出发,运用现代叙事学中的视点理论解读《无名的裘德》中多元叙事视角的运用,主要包括作者叙述、以小说中的人物为叙述者的人物叙述、以旁观者为叙述者的第三人称客观叙述或称戏剧视角三种模式的交替运用。多元叙事视角的使用,颠覆了19世纪维多利亚小说的叙事常规,进一步加强了作品的反讽效果和人物命运的不确定性,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复调效果,丰富了文本的内容,开创了20世纪现代主义小说叙事的先河。  相似文献   

19.
叙述语气是小说诸要素中最为微妙、最难以把握的一项 ,是深入准确理解文本的关键 ,也是了解作者的价值取向、道德观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叙述语气虽然抽象无形 ,但却可以通过对具体文本的分析而加以把握。作者的用词、对细节和事件的选取、反讽的运用及场景的设定等等写作手法均体现叙述语气 ,反映作者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从《已故上校的女儿》看曼斯菲尔德的叙述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在短篇小说的题材、写作手法、语言形式等方面都作了大胆创新 ,形成了一种具有散文诗式的小说体裁。叙述时间、叙述角度转换和叙述语言是她创作技巧的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