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有一位年老的父亲,他有两个儿子,他们都很可爱。圣诞节来临前,父亲为了考验一下自己的两个儿子,分别送给他们完全不同的礼物。夜里他悄悄地把这些礼物挂在圣诞树上。第二天早晨,哥哥和弟弟都早早起来,想看看圣诞老人给自己的是什么礼物。哥哥的圣诞树上礼物很多,有一枝  相似文献   

2.
圣诞节里,孩子们都希望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礼物。《圣诞老豆》里一位粗心而又善良的父亲哈维为了达成对儿子的圣诞承诺— 一个“涡轮超人”的玩具,开始了搜寻超人气玩具的漫漫征程。  相似文献   

3.
吃苹果比赛     
正一位常年在外工作的父亲回家探亲,由于火车上人多拥挤,他带给两个儿子的礼物不小心弄丢了一个。为了避免尴尬,也为了考考两个儿子的智力,于是他对他们说:"这个盘子里有5个苹果,你们每人每次最多只能拿两个,而且吃完之后才可以拿其他苹果。最后谁吃得最多,谁将会得到一份礼物。"父亲的话还没有说完,哥哥就拿起两个苹果吃起来,这时弟弟并没有开始吃。假设两个人吃苹果的速度是一样的,那么,你认为弟弟怎样吃才  相似文献   

4.
有一对双胞胎,他们两个什么都像,只是性格不同。哥哥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是个十足的乐天派;弟弟则整天愁眉苦脸的,是个悲观主义者。一家人为了这对性格走极端的儿子伤透了脑筋。正巧,这俩兄弟的生日眼看快要到了,他们的父亲决定趁这个机会改变他们的性格。生日那天,父亲送给他们一人一盒礼物,哥哥迫不及待地拆开礼物,兴奋地从里面拿出了他的生日礼物———两根普通的鞋带。“多漂亮的鞋带呀!爸爸,给我点时间,我一定会找出您把鞋子藏在哪儿的。”看着兴高采烈的大儿子,父亲摇了摇头,然后转向他的弟弟:“快打开看看我送你什么…  相似文献   

5.
我想自己一直以来都是父亲的娇娇女。父亲在家乡小镇明尼苏达经营惟一的一家白事馆。或许是由于他花了大量的时间宽慰别人,从儿时的嬉戏玩耍到中学时代的青春感伤,他都能够恰到好处地开导我、帮助我,直到我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家庭,他仍一如既往。父亲对我的两个儿子疼爱有加。从他们蹒跚学步到长大离家,父亲一直是他们的坚强后盾,支持他们的想法并提供自己的建议。我遭遇了离婚,也是父亲在那里抚慰着我那饱受重创的心扉。  相似文献   

6.
兄和妹     
一个父亲有一对儿女。儿子以他的美貌著名,女儿却因丑陋而出名。有一天,他们正在和伙伴们一起玩耍时,在镜子里看到了自己的相貌。儿子为自己的美貌而骄傲,女儿却对自己的丑陋而感到难过。父亲把他们两个都抱在怀里,吻过他们以后说:“我愿意你们俩每天都去照照镜子。你,  相似文献   

7.
一个要教育别人的人,最有效的办法是首先教育好自己。7岁的托马斯和妈妈一起生活,他们住在苏格兰北部一座小城的一间小房子里,妈妈是个穷裁缝。圣诞前夜,小托马斯焦急的等待圣诞老人的到来,按照习惯,他在壁炉边挂着一个大羊毛袜子,希望第二天早上能看到袜子里装满了礼物。但妈妈没钱给他买礼物。为了不让他失望,妈妈对他说,有  相似文献   

8.
读懂学习     
闫金成 《师道》2002,(4):60
刚上小学的儿子是个足球迷,贪玩,不爱学习。每天都是在父亲的监督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每当儿子在写作业时,父亲都问一句:“你是在完成老师的作业吗?”儿子很诚实的回答:“是完成老师的作业。”这天是儿子的生日,他问父亲给他买什么礼物,并说每个同学过生日时,父母都准备好多礼  相似文献   

9.
给父亲的礼物总是很难选,对父亲说爱你总是很难开口。6月的第三个期日是父亲节,一起来说说我们的父亲——有段话这么描述儿子眼中的父亲:5岁时,儿子说“:爸爸什么都懂,真了不起!”15岁时,他说“:爸爸许多地方说得不对!”25岁,他说“:老头子什么都不懂,迂腐得很!”35岁,他说“:爸爸说得也有些道理。”45岁,他说“:爸爸当初的意见果然英明!”到了55岁,儿子感叹“:天哪!如果当时我按照爸爸说的做就好了……”“前半生儿子是父亲的影子,后半生父亲是儿子的影子。”你和父亲,这两个互为身、影,又互为对手,因血缘而注定要联系在一起的男人,相处得…  相似文献   

10.
从前有一个樵夫,他有两个儿子,他每天都轮流带一个儿子到森林里去打柴,自己砍,叫儿子帮他拾。后来,这两个儿子都长大了,樵夫就对他们说:"孩子们,往后你们就自己到森林里去打柴吧,我就留在家里了。"  相似文献   

11.
埃思的父亲是个建筑工程师.他整天忙的都是自己的工作。埃思的童年记忆里并没有多少父亲的印象,他觉得这是自己一生当中最大的遗憾,并且他不希望这遗憾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重现。圣诞节就要到了.他决定为他的两个女儿准备一份特别的礼物。平常女儿们最喜欢的就是听他读书.所以埃思决定为她们写一本书。他想这该是最好的礼物。  相似文献   

12.
三个懒汉     
有一个国王,他有三个儿子,每一个儿子他都非常喜爱,他不知道自己死后应该把王位传给他们三个中的哪一个.  相似文献   

13.
礼物     
那天傍晚,我推开卫生间的门,发现儿子正在玩着什么。以前,儿子也是这样,上厕所总是关着门,要么看书,要么摆弄什么。这次,儿子见我进来了,赶忙把东西往书包里藏。我想一定有“鬼”。于是,我打开儿子的书包。原来,书包里竟然有块表!再仔细一看,是个全自动电脑选台时钟收音机。还没等我问,儿子急忙说:“给爷爷买的礼物。”父亲69岁,今年应该是他的70大寿。我和妻曾商量,只给点钱,让他自己去买,但儿子在边上一定听出个什么道道来了。我问儿子:“你知道爷爷什么时候过生日吗?”“大年初一,你们说的呀!”“我们都不买礼物了,你怎么想起来要买礼物…  相似文献   

14.
美国前总统里根有四个儿子,可里根却不许这些儿子与自己同住在白宫里,更不许子女借自己影响力去为自己谋利。四个儿子都自觉遵守父亲的约定,他们没一人住进白宫,而且大儿子失业后,自己申领了失业救济金,四个儿子从没向父母要求一丁点不当利益。南斯拉夫已故总统铁托的儿子米沙,现在已年过半百,他自小就在父亲要求下离家奋斗,隐姓埋名,既不接受父亲庇护,父亲也从不给他庇护。米沙从一个普通工人干起,靠自己诚实劳动与顽强毅力,当上了一家石油公司的负责人。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的儿子李显龙,打小就聪慧异常,14岁就能讲三四种语言。踏入政界后, 更是如鱼得水,一直做到了贸工部部长。就在人  相似文献   

15.
我遇到一个到达坦帕市参加为他父亲的葬礼的男人。他和父亲好多年都没见了。事实上,据儿子所说,他的父亲在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离开他了,他们几乎没有任何联系,直到一年前,他的父亲寄给他一张生日卡,里面有一张便签,写着他希望再见到他的儿子。  相似文献   

16.
父亲的礼物     
有一个年轻人,很快就要大学毕业了。他在几个月前就在一家车行里看中了一辆漂亮的跑车,他知道父亲完全有能力为儿子买下这辆跑车。于是,他就告诉父亲,那辆跑车是他唯一想要的东西。毕业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年轻人焦急地等待着父亲的礼物。终于,在他毕业的那天早晨,父亲把他叫进书房,告诉他。他为有他这样的好儿子感到骄傲,并且说他非常爱他。  相似文献   

17.
真爱爸爸     
崔忠军 《海外英语》2006,(10):26-27
我努力去做一个好爸爸。给孩子们买礼物,带他们去游泳,为了供他们上学,我工作夜以继日,勤勤恳愚。可与迪克·霍伊特相比,我这个父亲却逊色许多。迪克用轮椅推着身患残疾的儿子参加了85次马拉松,每次行程26.2英里。他不但用轮椅连续8次推着儿子行驶26.2英里,用橡皮艇搭载着儿子,自己游泳拖着游了2.4英里,他还把儿子放在自行车把手座位上,骑车112英里,所有这些都在一天之内完成。同样,迪克也曾用轮椅推着儿子到美国各地滑雪,把儿子背在身上翻山越岭。还有一次,他用自行车驮着儿子周游全美。与迪克相比,你带儿子去打保龄球这件事真是不值一提,不是吗?那么作为儿子的里克为父亲做了些什么呢?除了挽救了父亲生命之外,里克并没有帮过父亲什么忙。43年前,这个动人的亲情故事始于马萨诸塞州的温切斯待镇,由于里克出生时被脐带所勒,大脑受到损伤,失去了支配四肢的能力。“他这辈子将会是一个植物人,把他送到福利院吧。”迪克说在里克9个月大的时候医生这样告诉他和妻子。可是迪克·霍伊特夫妇不相信医生的诊断结果。他们发现小里克的眼神尾随他们在屋子里转  相似文献   

18.
父亲与争吵的儿子们 有个父亲的儿子们常常互相争斗不休。他多次语重心长地劝说他们,尽管他苦口婆心。仍无济于事。他认为应该用事实来教育他们,便叫儿子们去拿一捆木棒来。  相似文献   

19.
小幽默     
专业水准安迪到一位农场主朋友家里做客 ,他给朋友四岁的儿子带了一本动物图画作为礼物。朋友的小孩从图画书中轻易地认出了一只狮子和一只长颈鹿 ,可是使人惊奇的是他好像不认得奶牛。“你也许知道这是什么 ?”安迪鼓励他 ,“想想看 !”小孩迟疑地问 :“莫非是荷兰牛和新西兰牛的杂交品种吗 ?”用脑子一位望子成龙的父亲希望儿子将来有出息 ,能做大学问家。父亲怕家庭教师教不好 ,就自己教儿子算术。一个月后 ,父亲想考考儿子 ,就问 :“1个加 5个 ,等于几个 ?”儿子扳着手指头算了一会儿 ,答道 :“6个。”“7个加 1 5个呢 ?”儿子又扳着手…  相似文献   

20.
潘石屹 《少年文摘》2012,(12):92-94
都知道潘石屹有两个儿子,一个叫潘让,一个叫潘少。父母都是公众人物,但这两个孩子却很少在公众场合露面。"我是我,他们是他们,别把我们搅和到一块儿!"听起来很是铁面无情,这也是潘石屹一贯的态度:不想让儿子因为父亲的成功就觉得自己也跟着镀了层金。名字里暗含的期许我常常感到现在的教育让人很紧张,说什么"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小的孩子,就教育他去争去抢,告诉他这个世界是怎么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你不争你不抢你就没饭吃!我曾经在北京动物园里亲眼看见,一个父亲抱着三四岁的儿子,看着一群老虎正在扑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