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嘉锡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目录学家,其《目录学发微》、《四库提要辨证》等著作在中国古典目录学研究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对中国古典目录学进行了系统地总结,又建构了中国近代古典目录学的理论体系。其思想方法对文献学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作为近代目录学的先驱人物,姚名达确立了目录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地位,打破了沿袭了两千年多的传统“七略”“四部”分类法,系统地研究了佛经目录,提出目录实用学说,在目录学研究方法上他注重图书分类、编目的重要性并提倡主题法思想。文章以姚氏的三本目录学专著《目录学》《中国目录学史》《中国目录学年表》为核心材料,对其目录学理论做一述论。  相似文献   

3.
目录学正名     
目录学有目录学与校雠学两个称谓,从刘向刘歆父子的目录学事业以及目录学的学科发展史考察,目录学仍应该称为目录学,以校雠学来称目录学是不恰当的.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其中还有深层的原因值得我们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4.
论姚名达的目录学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五四”运动后,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推动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由于文化科学的日渐发达,印刷技术的改进,书籍的门类和数量都有了相当的增加。我国的传统的目录学理论,已不能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形势。在这种情况下,姚名达对我国目录学进行了系统的全面的研究,融汇中外,贯通古今,提出了目录学原理、目录学方法、目录学史等一整套的理论,建立了他的目录学思想体系,从而开始扭转了我国封建时代目录学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开拓了目录学为现代图书馆工作服务的新的道路,把我国目录学理论研究推进到一个新  相似文献   

5.
章学诚的《校雠通义》具有目录学的系统思想,他认为目录学的作用在于“辩章学术,考镜源流”,并指出图书资料,目录与学术是紧密相联的。该书中提出的“互”,“别裁”等体例,是对古典目录学的极大突破,具有近代科学研究的思想,至今影响着目录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目录学研究在基本理论问题研究、目录学研究方法和目录学史研究等领域都取得了一定成果。目前目录学研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目录学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结合不紧密,削弱了其"致用"的功能;目录学史的研究过热,导致目录学的"恋母情结"不易消解;目录学视野局限,使得目录学研究的末涉领域得不到开发等。未来我国目录学发展主要有整体化、科学化综合化和数字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初是我国目录学研究的创获时期.此期的目录学研究是在1915年新文化运动这一大背景下展开的,从而深受西学影响;此期的目录学研究走出了清代以考据为主、以史志目录研究为主的老路子,研究范围和领域广泛,尤其是在理论研究方面有了新的突破;笔者以为此期的目录学研究分传统和革新两个学派.汪辟疆先生属于传统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在目录学研究领域的主要成果和思想是给出了目录学之界义、辨章学术源流、钩稽汉魏六朝间之官私著录、更定丛书之类别等.  相似文献   

8.
建国初期的目录学研究,是在旧中国研究基础上开始的.是近代目录学研究的继续和发展。初期阶段研究的主流,一方面继续研究目录学史,另一方面注重目录工作的实践,并开始用马列主义的思想方法来认识目录学,把目录学作为“书目实践活动的概括和总结的科学知识体系”来研究.对“研究对象”进行了广泛深入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国的文化名人,在西学东渐中,开始认识到目录学的功能,并赋予目录学新的意义,探索图书科学分类法,投身目录学具体实践,开展目录学理论研究,对中国近代目录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毋煚是唐中期著名的目录学家,其目录学思想集中体现在<古今书录·序>中.毋煚不仅开始系统地探讨书目的功用,而且开始从理论上总结图书分类与著录的方法.从而扩大了隋唐时期目录学研究的范围,丰富了中国古代目录学思想的内容,表明了中国古代目录学思想步入成熟时期.  相似文献   

11.
近代(1840—1949)目录学是连接古典目录学与现代目录学之间的纽带,在目录学史上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因此,对于近代目录学理论研究学术遗产的整理,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近代目录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大约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基本成熟,与校雠学、版本学、学术史等相关学科有了显著的区别。近代目录学在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主要有以叶德辉、刘纪泽、余嘉锡等人为代表的传统派,与以梁启超、王国维、柳诒徵、陈垣、杜定友等人为代表的改革派。姚名达可以说是近代目录学理论研究的集大成者,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则将目录学的社会作用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近代目录学是在吸收古典目录学优良传统、借鉴西方目录学成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目录学理论与方法上多有创新,在编纂目录类型上也远超古代。  相似文献   

12.
简论章学诚的目录学思想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学诚是清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目录学家,他倡导的目录学要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宗旨的思想,是对我国古代目录学的总结和发挥,在我国古代目录学学术史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以往人们在评价章学诚目录学思想时.大都集中在对其“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本义上的释发,往往忽略了它内在逻辑体系的特征。本文认为,对时代学风的校正是章学诚确立“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目录学宗旨(目的)的现实依据,他的哲学观、历  相似文献   

13.
建国初期的目录学研究,是在旧中国研究基础上开始的,是近代目录学研究的继续和发展。初期阶段研究的主流,一方面继续研究目录学史.另一方面注重目录工作的实践.并开始用马列主义的思想方法来认识目录学,把目录学作为“书目实践活动的概括和总结的科学知识体系”来研究。对“研究对象”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不再停留在三十年代那种太泛的认识上,而是从书目情报结构和性质及其产生、传递和利用过程的规  相似文献   

14.
目录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说从目录学的研究对象——目录的萌芽、形成,到目录学的发展、演变的每一重大进步,都与它积极汲取其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直接相关。承认这一事实,决不是目录学的学科虚无主义,相反它说明了积极应用其它科学先进的理论与方法,不断更新和完善方法论体系对于目录学研究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当前,国际、国内关于科学方法论问题的讨论非常热烈,许多学科都在探讨新的科学方法诸如系统方法、信息方法、控制论方法以及数学方法等等的应用问题。目录学也必须把住时机,积极应用新的科学方法,以求得自身的发展,从而永葆生机,真正无愧于世界科学之林。这其中我认为对系统方法的应用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15.
目录学属于图书馆学的范畴,目录学课程也基本上是为图书情报专业开设,似乎已经成了常识。但了解古代中国目录学的人都知道,在正史诸《艺文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书目答问》中,目录书均属乙部。虽然目录学与古四部分类法的局限有关,但古典目录学与史学关系之密切也是勿庸置疑的。古典目录学与今天图书馆常见的目录不仅分类  相似文献   

16.
目录学在古代一直困于文史之域,近代仍未脱离,现代已从社会科学渗透到自然科学,发展成横断科学.目录学是以目录信息概念、目录检索工具、方法、目录活动这研究对象的转移与综合给各学科相关生长,成为横断科学的.自然科学文献信息交流,隐含着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的关系,不能把浓缩整库存贮检索控制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文献信息的目录活动划归社会科学,它横断一切科学.目录学以目录信息为逻辑起点和核心概念,构造着目录学体系中的概念、系理、方法范畴体系,从而成为一门横断科学.  相似文献   

17.
目录学形成于汉代,在宋代基本成熟,郑樵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郑樵的目录学的三个重要学术观点反映了郑樵目录学思想的基本内容,确立了郑樵在我国目录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简论余嘉锡的目录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生于商丘的我国著名目录学家余嘉锡的目录学思想主要集中在《目录学发微》一书中,他对目录学的作用,目录各组成部分关系及目录类例都有独到的见解,其核心部分是对章学诚“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目录学思想的吸收和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9.
<正>目录学是研究目录工作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是在长期的目录工作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作为一门科学,人们对它进行了很长时间的研究和探讨。在国外,法国的louis Jacob DE Saint Charles在他的《巴黎目录学》(1645——50)一书中第一次使用“目录学”这个词。由于各国文化背景的差异,造成目录学在时序、形态、功能及速度上的不平衡发展,对目录学的理解也存在差别.如《牛津大词典》说目录学的原始意义为“书的抄写”。它从古希腊的“biblion”(写)和  相似文献   

20.
康有为继承古典目录学考辨学术流变、经世致用的传统,以目录著作宣传托古改、制宣传以日本为样板维新变法,为学子荐书导读、指引门径,开启民智培养新国之才;参采中西构建书目分类新体系和著录新体例;预拟一整套弘远的世界性书目的构想。康有为是使古典目录学走向世界,走向社会化、平民化,向近代目录学转型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