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通过构建以中小企业借款人、银行、政府和担保机构为市场主体的动态博弈模型,对各博弈主体在信贷市场上的子博弈精炼均衡下的最优行为选择进行分析,讨论要实现这一均衡所需要达到的条件,得出政府的科技投入在金融与科技结合的微观机制中起极其关键的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呼和浩特市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现状及如何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入手,分析了目前仍有许多中小企业存在着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的现象,信贷矛盾比较突出。提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唯有按市场经济交易原则、以商业化的运作方式给予他们资金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宏观调控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宏观调控下,银行信贷与企业的直接关系正在不断地弱化;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越来越明确化,相互间越来越独立,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分配机制也越来越市场化;以前一边倒的地位现在逐步的趋向于越来越平等互利。但是中小企业在信贷紧缩中受到的冲击过大,是本轮调控不愿看到的现象。因此,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是政府和银行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宏观调控下,银行信贷与企业的直接关系正在不断地弱化;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越来越明确化,相互间越来越独立,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分配机制也越来越市场化;以前一边倒的地位现在逐步的趋向于越来越平等互利。但是中小企业在信贷紧缩中受到的冲击过大,是本轮调控不愿看到的现象。因此,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是政府和银行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提出建立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思路和设计原则,并结合天津中小企业特点,建立以财务状况、技术创新、产品和市场以及人力资本为一级指标的天津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天津中小企业的整体成长性进行评价,为政府部门制定中小企业发展战略提供决策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的模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组成部分,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都起着战略性作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核心是提升其技术创新的能力,而技术创新支持体系不优化是制约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推动的瓶颈。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河南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河南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的优势和不足,为企业和政府进一步完善及优化河南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提供决策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银行角度来研究目前制约银行贷款支持国内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关键问题。以北京市为调查地区,采用实地调查研究的方法,基于银行人员视角提出了包括信息交流不通畅等在内的七个影响贷款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关键问题,并分析了政府现有支持措施的局限性和不足。提出了制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标准、制定政府补助金的具体使用办法、提供明确的政府支持清单和创新政府资金使用方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支持力度评价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取24项测量指标反映我国区域中小企业发展支持力度,采用量表问卷的形式收集基础评价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构成样本的10个省份的中小企业发展支持力度进行综合评价排序,运用Q型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类.同时,在分析中小企业发展支持力度的区域差异性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支持体系的战略思路,以及转变政府职能、改善融资环境、重视技术创新、改进产业组织和加强社会服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困境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也提出了许多有资深的建议与对策。利用博弈理论来分析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困难的本质原因,通过建立银行和中小企业博弈模型,说明在政府信贷支持系统下能有效降低银企交易成本,为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困境提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较多风险,成长性难以预料,使银行等金融机构较难做出贷款决策,因此,设计一套能正确评价企业融资能力的模型非常必要。运用AHP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选取代表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23项指标,建立融资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求得各层指标权重系数后,最终构建了评价融资能力的计量模型。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中小企业的信贷资金需求及其特点入手,系统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难以获得信贷融资的两方面原因为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商业银行的两难选择;提出通过加大中小企业内部改革,同时鼓励商业银行进行制度创新和业务创新,可以改善和提高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环境。  相似文献   

12.
从融合政府、商业银行和电商平台这一途径,通过构建以资本分流、企业渠道匹配、信用评价体系3个模块为核心的泛融资模式,实现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支持效应的安全化和最大化。该模式将政府资金、银行资金以及民间资金进行有效分流,通过P2P、众筹及基金会等方式,为处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科技型小微企业进行引资,通过引入政府并融合电商平台建立多主体信用体系模块,以期降低违约风险。泛融资模式的建立为探索创新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渠道、进一步完善互联网融资的信用体系,为科技型小微企业健康融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资金供需主体利益难于权衡的问题一直是制约科技金融快速发展的重要障碍。以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商业银行作为科技金融的参与主体,运用演化博弈的方法建立两个主体间的演化博弈模型,设定相关变量,从而得到复制动态方程,以此为基础分析两博弈主体之间的均衡关系。通过分析得到能够影响两个参与科技金融的博弈主体选择合作策略的稳定性影响因素,并引入相应的监督和惩罚机制。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湖南省195家县域经济体的SMEs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县域SMEs普遍存在着融资意愿偏好于国有商业银行和信用社;融资途径和结构单一;非正规金融拓展空间受限;融资手续繁琐、抵押率过低等问题.然后,从加快担保体系建设;创新产品和业务开拓县域SMEs信贷市场;建立有效的直接融资体系等3个方面提出建议和措施,缓解了县域SMEs融资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民营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资金贫血症"难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直接融资渠道不够通畅、银行经营政策与金融环境不佳、非正规融资的金融压制等所致。创新融资制度具有正当性与合理性。在创新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制度的法制化路径上,可采取组建新型融资机构、建设资本市场、完善融资征信制度、规范非正规金融市场等多种途径。  相似文献   

16.
信用担保机构运行效率实证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殷志军  朱发仓 《软科学》2011,25(1):51-56
建立信用担保机构体系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以浙江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实收资本规模、人力资本、主营业务占比、合作银行家数、担保机构承担风险比例、担保对象中小企业占比等因素对政策性、商业性、互助性等三类担保机构运行效率的影响方向和程度,探讨了三类担保机构运行效率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文献分析法、对比分析法,从系统运行机制、资金供给机制、风险承担、风险补偿机制及法律保障体系5个方面,对中、日中小企业信用保证体系进行比较研究,在总结日本中小企业信用保证体系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保证体系存在的不足,并针对政府、金融机构、担保机构等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支持是金融危机中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发挥效力的重要渠道之一,在政府施加的政策性目标和自身利润最大化的双重任务约束下,国有商业银行道德风险增加,信贷行为产生"异化",导致资金投放偏离政府最初意图。本文在一个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框架下分析了金融危机中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激励行为和由此产生的信贷风险,并根据多任务之间的相关性对代理人的激励影响做出了拓展性解释。  相似文献   

19.
匡海波  杜浩  丰昊月 《科研管理》2020,41(4):209-219
本文以2014-2018年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940个装备制造业样本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了全链条面临的整体风险,建立了包括申请人资质、交易对手资质、融资项下资产状况和供应链运营情况4个准则层,应收账款特征、履约情况等14个二级指标,信用级别、担保状况等127个三级指标的供应链金融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海选指标体系。根据剔除冗余信息的思路,运用偏相关-方差分析进行第一次筛选,删除了64个存在信息冗余且对违约状态影响小的指标;根据整体风险因子鉴别最优原理,通过逐步神经网络遴选出违约鉴别能力最强的指标群;最终建立了包含48个指标、显著区分风险因子的供应链金融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实证表明,本文构建的指标体系符合金融界普遍认可的“5C原则”,信用风险因子判别的正确率高达90.53%,判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财政支持及其效果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担保业的发展为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了新途径。但由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存在外部经济等特质使市场失灵问题较为严重。因此,政府对其进行财政支持至关重要。湖南省的研究表明,政府注资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取得了良好效果,使财政资金发挥了更大的效用,应进一步优化财政支持的方式,提高效率,促进信用担保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