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科研是探索客观世界获取科学知识的活动,科普则是传播普及科学知识的过程,科研和科普是植物园重要的两种功能。以英国皇家邱植物园和爱丁堡植物园为例,阐述如何将科研与科普有效结合促进公众科学素养提高,以及对我国科学植物园建设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植物园和植物专类园的概念入手,论述了植物园和专类园的功能,强调要发挥各自在科普教育方面的优势,从而做到因地制宜,因人施教,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作为植物多样性保护、教育与可持续利用的核心机构、国家重要的科研科普教育基地,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在普及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方面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责任。探索和实践多元化的科学教育体系是植物园从事科学教育事业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人们对植物园的要求也从原来单一的植物资源丰富变成了集娱乐、休闲、科普教育与一体的多功能场所。固为此,近日对唐山植物园进行了调查与资料搜集,整理分析结果为:唐山植物园植物资源丰富,配置合理,各专类园特点突出,注重各群落模式的种植,互相辉映,体现群体美。达到了人们对植物园植物种类、植物配置、文化底蕴等各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未来与发展》2011,(2):95-95
英国皇家植物园丘园和美国密苏里植物园2010年12月29日在伦敦联合发布了由全球多个植物研究机构合作完成的《植物名录》。这部被业界称为“陆生植物大全”的文献收录了约125万个陆地植物名称,包括各个物种的正式学名和各种别名。  相似文献   

6.
从庐山森林植物园到庐山植物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自1934年创建庐山森林植物园到今日庐山植物园,60多年来,在几代人的艰苦创业下,该园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业绩,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该文依据史料,主要记述了植物园在胡先Su秦仁昌,陈封怀的主持和关怀下,在各级政府和社会贤达的支持下所走过的历程。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8,13(5):395-395
地理位置: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地处滇南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仑镇,位于北纬21°4',东经101°25’。海拔高度570米,年平均气温21.5℃,年降水量1500毫米。座落在有“亚洲多瑙河”之称的澜沧江-湄公河的一条大支流罗梭江环绕的“葫芦岛”上,占地900公顷,岛上有大片热带雨林,栽培保存着近4000种来自国内外珍贵、稀有的热带植物,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植物园。主要研究方向与内客:西双版纳植物园是一个以科研为主,集科学研究、植物种质保存、科普教育和科技开发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的研究机构。立足…  相似文献   

8.
近代植物园具有供作植物学研究、保护植物、普及植物学知识和参观游览的园地的多种职能。植物园的中心任务是进行植物的广泛收集、引种、栽培和驯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它在保护、开发、利用植物资源方面已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若干年来,植物园日益重视保护植物的多样性及种质资源,为珍稀和濒危植物提供“避难所”,特别是拯救那些在科学上和经济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植物,从而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生存环境的改善作出了积极贡献。植物园还逐渐加强了它的植物学教育功能,把科学和美学贯穿于建园之中,吸引了众多的生物学爱好者和观光游客,起到了美化人类生活环境和普及植物学知识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植物园有引进和改良植物的长期历史,对粮食、香料、树木和种植作物的开发起了重要作用。植物园对数万种植物进行了引种栽培,是自然界之外保存最大量植物多样性的场所。近来,植物园主要致力于保护,有时也进行再引进野生植物种,特别着重于那些珍稀或濒危品种。  相似文献   

10.
中国植物园现状及未来发展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植物园已有百余年发展历史,其大规模建设始于20世纪50年代——以中国科学院为龙头开始了现代植物园建设。迄今,我国植物园总数达162家,已步入快速建设和稳步发展阶段。我国植物园为中国植物科学研究、资源利用、多样性保护及环境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已发展成为国际植物园体系的中坚力量和发展主流。为应对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植物园将扮演更为重要的社会角色。中国植物园应及时调整发展战略,以提升植物保护、科学研究、环境教育和资源利用等基本功能为前提,从国家层面强化植物园体系的整体协同发展,加强关键地区植物保护,促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为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1.
基于科学工作流的科研知识产出管理和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数据密集型科研的发展,目前只关注科研产出末端的知识产出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e-Science环境下对学术交流的需求。提出了从科学工作流入手构建科研知识产出管理模型的构想,通过分析国内外在科学工作流和科研知识产出方面所做的研究之后,发现其在科研过程描述方面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因此构建了新的基于OPM的扩展的科学工作流对象模型。  相似文献   

12.
夏东荣 《学会》2013,(12):12-22
著名的英国皇家学会(TheRoyalSociety)是迄今为止全世界最古老而又从未间断过的科学组织,现已具有英国科学院的职能。而皇家学会在它的发展早期与当今的科学社团在许多方面都有相同之处,如成员结构、活动内容与形式,甚至面ll当的困难和问题以及所采取的应对措施都与今天的科学社团很相似,然而英国皇家学会却走了那么久远,发展得那么壮大。由此可见,英国皇家学会所表现的内在精神、产生的各种机制体制、应对问题的重大举措等对于当今的科学社团来说都具有深刻的启示和借鉴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于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具有特殊的意义,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发展观的研究,正确认识和看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推进高等教育的科研管理创新研究,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从以人文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作了阐述,并对高校科研工作如何实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做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14.
黄筱瑾 《现代情报》2018,38(1):56-59
科学数据和科技文献是科研成果产出的两个重要表现形式。科技数据与科技文献关联分析对于实现集成信息服务、促进知识发现和完善E-science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科学数据和科技文献的元数据出发,从两者的元数据描述中提取出表达内容特征的元数据项,并利用向量空间模型进行特征的相似性计算,从而关联科学数据与科技文献。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于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具有特殊的意义,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发展观的研究,正确认识和看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推进高等教育的科研管理创新研究,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从以人文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作了阐述,并对高校科研工作如何实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做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从高校教学评估的角度来看,科研与教学,不是两个完全独立发展的体系,随着国际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更新和科技应用于生产的周期缩短,科研与教学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科研促进教学,教学带动科研。科研与教学是高校腾飞发展的两翼,是代表学校办学实力与水平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7.
科学实践哲学视野中的科学传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认为从科学实践哲学的角度看,科学是源于实验室的地方性知识。科学知识就是福柯意义上具有塑造场景作用的权力关系。科学传播本质上是实验室的权力关系对整个社会的标准化重构,同时又是社会对科学知识与权力关系的“去标准化”反向重构。科学传播具有政治学维度。  相似文献   

18.
黄静  冯灏  刘治国 《科教文汇》2014,(31):101-102
科学研究作为研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活动,具有民族性和社会性。在科学研究中渗透人文精神、人文思想知识,在评价体系中渗透人文理念,可以强化科研人员的人文素养,提升科研水平。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科学研究的性质、特点以及发展规律,提出了在科学研究中渗透人文精神的对策并阐明了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知识是人类智力劳动的产物,知识的生产与创造往往伴随着科研工作者系统的科学研究工作。现代科学的精细化发展、科研领域的复杂性与交叉趋势给科学知识的生产与创造活动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向科研的网络社区为学科专家的协同科研与知识生产活动提供了新的环境,而专家知识的生产行为也体现出鲜明的个体、团队、群体的层次性特征。
Abstract:
Knowledge is the outcome of mankind's intelligent labor.The production and creation of knowledge is always accompanied by the systematic scientific research work of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personnel.The refined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he tendency of the complexity and intersec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domains bring new challenges to the production and creation of scientific knowledge.Scientific research-oriented network community provides a new environment for the subject experts’activities of collaborativ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knowledge production,while the experts’knowledge production behavior also embodies the distinct hierarch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ndividual,team and grou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