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世纪中叶,大量台山华侨去到澳大利亚,从最先的淘金谋生,到不断从事新的职业,逐渐定居繁衍,落地生根.他们凭借自身的勤劳和奋斗,为澳大利亚开发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本文主要分析了台山华侨对澳大利亚的采矿业、农业、商贸业、城镇建设等方面的历史贡献,同时也探讨了华侨的政治参与和文化多样性影响.多年来,这段历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澳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澳洲淘金华工传承了中国传统生活方式,具有高度封闭性,中西文化融合现象业已出现但远非主流,因而以淘金史为代表的早期华人史更多反映了中国历史的海外延伸。同时随着日益融入世界,中国史的场域也开始突破疆域限制,向中国人的历史过渡,由民族国家历史向全球史过渡,澳洲淘金华工史是这一转型进程的集中体现和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旅游偏好的研究对旅游市场拓展和旅游资源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旅游偏好是影响人们旅游决策的重要因素,了解在华侨民的偏好不仅有利于预测人们的旅游行为,而且有助于规划和营销人员开发游客喜爱的旅游产品。基于对我国著有“中国小商品城”之称的义乌进行调查,以在义乌居住的外国人为调查对象,定量调查了外国在华居民对各项旅游因素偏好程度,得出不同国籍、性别、年龄、学历、家庭结构的外国在华侨民的不同旅游偏好规律,最后提出相关的一些建议。研究这一客源输出地的在华侨民的旅游偏好,由此获得的信息将对以在华侨民为目标客源的旅游目的地的开发和经营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校是一所全国著名的有85年历史的侨资中学.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华侨、港澳同胞的关怀支持下,在各级政府部门的领导下,我校以其显著的办学成绩,在广东、全国乃至海外华侨中都享有良好的声誉.去年,我校首批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今年又与澳大利亚亚拉腊中学(ARARAT SEC-ONDARY COLLEGE)、马莉仁书院(MARIAN COLLEGE)这两所学校结为姐妹学校.下面对我校的办学历程作一系统的回顾,借以寻找一个新起点,确立一个新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5.
天台山是浙江省的东部名山。它以佛道宗教文化为主体,是浙东唐宋文化的杰出代表,并对日本、朝鲜等国的文化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天台山诗歌在整个天台山文化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天台山文化的瑰宝。天台山诗歌是天台山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为进一步研究天台山文化乃至于浙东文化奠定基础,为天台山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文化积淀,为开发和建设浙东旅游资源提供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6.
明朝和清前期是华侨与侨居地人民一道开发东南亚地区的重要时期,该时期的华侨为东南亚各国日后的富庶和繁荣作出了卓的贡献。本从东南亚国家农业、工矿业、商业的发展方面,论述了华侨在开发东南亚经济上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7.
华侨文化旅游开发探讨——以福建福清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华侨华人的经济、人际资源对侨乡的影响日益凸显,开发华侨文化旅游,对侨乡的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带动、辐射作用.本文以福清市为例,在探讨侨乡资源的基础上,对福清华侨文化旅游开发的现状及优势进行分析,进而对今后福清华侨文化旅游市场的开拓、旅游经济的提高提出一些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有关“台山第一侨乡”端芬镇的调查报告之一,主要介绍了解放前端芬华侨对侨乡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同时也分析了西方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及意识形态的传入对侨乡社会产生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华工在美国西部早期开发中曾作出过重要贡献。如果说,英国殖民者主要是依靠白奴开发了北美大西洋沿岸从东至西宽达一千六百多公里的原始森林;美国利用千百万黑奴发展了南方以棉花和烟草为主的农业生产;那么,数十万华工对开发以加利福尼亚州为中心的西部地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一、 “华侨文化”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 我校在华侨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中,以广府地域文化为根系,结合校园文化的自身特点,不断拓展内涵,确定校本课程内容. 1.建筑文化.建筑作为一种最直观文化符号,是一种动态和充满时代感的文化.我校的建筑极具“华侨文化”和“国际化”元素,起义路校区的图书馆是原“台山会馆”旧址,是一座民国时期风格的岭南建筑,校区设有世界文化墙和世界之窗.金沙洲新校区的建筑风格处处蕴含着对起义路校区图书馆即“台山会馆”的借鉴和呼应,力图塑造出具有传统历史精神的现代岭南“侨校”形象,校区以立面造型、风格借鉴了广州传统骑楼和广东地区侨乡碉楼的建筑风格特征,借以展示出传统的底蕴和魅力,力求延续中华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今五邑地区过去通称四邑(新会、台山、开平及恩平).澳大利亚祖籍四邑的华侨华人为数甚众.目前在40多万华侨华人中,祖籍广东者占80%以上,其中又以四邑人为最多,其余为三邑(南海、番禹及顺德)、东芜、高要、中山、惠州、宝安、潮汕及梅县等地.四邑人大批移居澳大利亚始于19世纪50年代初,他们对华侨华人社会的形成以及推动华侨华人社会的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爱国爱乡、造福桑梓是华侨的光荣传统.在我国教育史上,华侨捐资办学是其中重要的一篇.广大旅居海外的华侨热心为家乡捐资办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广东省,最早可追溯到一八七二年(同治十一年),著名的旅美爱国华侨学者容闳在家乡香山县南屏乡(现珠海市南屏)发起创办的“甄贤社学”,这是广东省华侨办学的先驱.到本世纪初,华侨为家乡捐资办学的义举蔚然成风.一九○五年台山旅美华侨伍于秩等人,募金开办了端芬成务小学;新会旅美华侨吴虞廷等人,筹集巨款在新会县办了高等小学堂一所,初等小学堂六所.一九○八年旅日华侨何定求等人,在大埔县创办了乐群中学.一九○九年,台山县旅美、加华侨捐资创建了端芬中学、台山一中.一九二○年,为了扩建台山第一中学,旅加拿大的侨胞响应捐资竟有九千三百三十二人,捐资款项达二十四万九千多加元.到一九四九年解放前夕,全省侨乡大都办有侨校.这些侨建学校反映了广大侨胞希望祖国独立、昌盛的强烈愿  相似文献   

13.
从政治、经济、文化不同角度阐述了台山外来语词汇的丰富性,体现了台山华侨对外文化开放包容的态度,分析了台山先侨为早期中外文化交流起到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泉州华侨看泉州港在海上丝路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通过分析泉州侨乡族谱中的华侨史料,即泉州华侨宋代出国安南、南宋至元代前往海外贸易、明代以后为侨居地的开发和建设所作出的努力、以及进行中外化交流等情况,说明泉州华侨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由于泉州港是泉州华侨出国的一个主要港口,因而泉州港在海上丝绸之路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5.
台山县是著名的华侨之乡,全县人口98万,旅居海外的华侨、港澳同胞110多万。1984年,当时的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同志在视察台山时曾高兴地指出:台山县在家人口90多万,港澳和海外人口110多万,可谓台山之外有‘台山’,内外两个台山携起手来,就能擎起了天。他深刻地指出了侨乡台山的特有优势,也昭示出振兴台山教育和其它事业的潜在巨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广东华侨华人旅游市场日趋多层次和多元化,入粤华侨华人游客在年龄结构、出游动机、访粤频率、旅程安排和消费水平等方面呈现出新的特点。针对华侨华人旅游市场开发的现存问题,可以侨乡振兴、规模扩张、精益营销、区域联动四大战略举措进行应对。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同志的侨务论述,高度评价了华侨华人的历史贡献,概括了华侨华人与祖(籍)国的关系,深刻阐述了华侨华人对实现"中国梦"及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华侨华人提出了殷切期望,对政府侨务工作提出了要求。其论述具有时代性、深刻性、前瞻性、互利性、双向性特点,有许多新观点、新提法,是今后一个时期侨务工作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8.
以广西那坡县达腊屯白彝村落为例,通过对该村落开发民俗风情旅游的现状及不足因素的分析,发现民俗风情旅游在繁荣民族经济的同时往往会带来一些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弊端,民俗风情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于发展民俗风情旅游需要村落的参与。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东南亚国家旅华市场稳定发展,而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经济危机给中国开发东南亚旅华市场提出了挑战和机遇。经济危机使东南亚经济发展速度放慢,外汇储备减少,各国政府采取措施限制公民出境旅游,这在客观上阻碍了东南亚公民来华旅游。但中国旅游部门应清醒地认识到东盟国家经济基础较好,开发东南亚旅华市场仍有潜力。为此,我们要开发适销对路的旅游新产品,再配以适当的促销手段,吸引东南亚游客,并利用东南亚旅游市场吸引欧美游客。  相似文献   

20.
侨乡旅游社区空间是海外华侨华人重要的旅游载体,其空间生产、演变与重构对于增强华侨华人地方认同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空间生产的理论框架,以福建晋江梧林侨乡社区为案例地,运用质性研究方法,试图揭示旅游开发影响下侨乡社区空间的生产过程与形成机制。研究发现:(1)旅游开发前后,梧林社区空间经历着复杂的演化过程,物质空间呈现“外洋内中”的空间布局,社会空间演化具有跨国联系的典型特征,文化空间上,中国传统文化始终作为其演化的内核;(2)旅游开发介入下,侨乡物质空间呈现符号化,社会空间上以血缘、亲缘为核心的内部社会关系逐渐疏离、华侨与侨眷的情感联系日趋衰微,文化空间呈现家国文化展演、传统与新兴文化的融合并存等变化;(3)根文化与荣耀思想影响下海外华侨华人与侨乡的互动生产建构了独具地方性的侨乡空间,旅游开发影响下以政府为代表的权力话语主体对空间生产的主导,以旅游开发商为代表的资本话语主体基于利益的追逐而表现对游客的迎合和与政府的合作、当地居民自下而上的认同与顺应、海外华侨“在场”与游客空间想象等结构性力量共同构成了侨乡社区空间生产的核心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