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丽 《华章》2011,(14)
艾丽丝·沃克是美国文坛上颇有影响的黑人女作家,她小说的内容往往和社会背景密切相关.通过其代表作<紫色>这部作品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主流社会对黑人母亲的限制以及黑人女性所遭受种族与性别的双重歧视.沃克指出母职不是黑人女性受压迫的根源,种族和性别歧视才是罪恶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从洛克的宗教哲学观、萨特的存在主义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的角度讨论<六月庆典>,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可以发现现代美国黑人确认自我、赢得自由解放、进而与现代美国主流社会和谐共处的历程,揭示拉尔夫·埃利森捍卫黑人传统道德文化、争取黑人权利、探索黑人身份的积极价值观以及促进黑人与美国主流社会和谐共处的创作主旨.  相似文献   

3.
<宠儿>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一部反思和拷问美国历史的代表作,它集中反映了1855-1873年美国奴隶制时期,以及南方重建时期的历史问题,为非裔美国人和所有美国人重新"记忆"那段历史提供了思考的平台,体现了莫里森浓郁的历史意识.虽然小说取材于真实的历史事件,然而却是一个从黑人主体视角审视下的对历史文本进行文学重构的作品.小说从黑人主体视角出发,匡正了被白人主流文化扭曲的历史描述和黑人形象,为重塑黑人民族文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本文旨在研究作者从黑人主体视域出发对历史文本进行的文学重构.  相似文献   

4.
<外婆的日用家当>是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短篇小说精品.这篇小说讲述了由家里的两床被子引起的黑人母亲,大女儿迪伊和小女儿麦琪之间的冲突.本文从女性意识的角度来分析该小说中三个黑人女性的精神世界及其象征意义,显示作者对黑人女性的关注和对黑人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5.
康茂华  滕萍凤 《考试周刊》2008,(13):204-205
本文从黑人女同性恋女权主义的视角出发,对小说<紫颜色>中所反映的黑人女同性恋关系作出分析.从而指出西丽和莎格之间的同性恋关系不仅是对父权制度摧残女性身心的强烈控诉,又是西丽走向自我觉醒的通道.  相似文献   

6.
林琳 《文教资料》2009,(19):33-34
莫里森在小说<爵士乐>中通过小说叙事者和叙事时间的变化来表达她的历史观:让叙事者解构历史叙事的真实性;巧妙地处理叙事时间,书写黑人心灵历史.  相似文献   

7.
著名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小说<爱>自2003年发表以来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和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从黑人女性主义的立场出发探讨小说中的黑人女性主义生存观,即黑人妇女以追求女性自我身份为精神内核,为实现性别压迫和种族压迫下的自我解放和生存而斗争,并最终改善自我,迈向自然、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8.
艾丽斯·沃克的妇女主义思想在其代表作<紫颜色>中贯穿始终.小说描写了女主人公西丽从受压迫到取得独立和解放的艰苦历程,揭示了处在父权制社会性别主义和种族主义双重压迫下的黑人妇女追求独立和自我发展,实现精神自由、男女平等和种族平等的主题思想.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小说中各女性人物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变化来理解<紫颜色>中的妇女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9.
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代表作品<紫色>(The Color Purple)发表于1982年,于次年获美国文学的三项大奖:普利策奖、全国图书奖、全国书评家协会奖.小说采用书信体形式,以第一人称作为叙述人称的主线,并在叙述中不断转化叙述人称以扩大小说的叙事范围.小说有两位叙述者,叙述视角在两住叙述者之间不断变换,以展示女主人公茜莉的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10.
<红字>是十九世纪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代表作,也是整个美国浪漫主义小说中最有声望的权威作品之一.本文从语言文字的角度赏析了霍桑的小说<红字>,对小说中红色字母A做出了新的解释,提出红色A字蕴含了"美国"这一深层次却容易被广大学者们所忽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尼·莫里森的小说<爱>中的几住黑人女性在思想上都未摆脱对男性的依赖,们渴望获得物质和精神上的解放,而却又把希望寄托在了成功的黑人男性身上.这种思想与西方文学理论中经常提及的"灰姑娘情结"有某种程度的暗合.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析<爱>中的"灰姑娘情结".  相似文献   

12.
于春荣 《培训与研究》2007,24(12):23-24
佐拉.尼尔.赫斯顿是"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升起的一颗明星。当代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赞誉赫斯顿为"南方天才"和她的"文学之母"。赫斯顿的代表作《他们的眼睛望着上帝》和沃克的著名小说《紫色》被誉为黑人女性主义的杰作。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这两部小说进行阐述,通过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回归分析了黑人女性的独立过程。  相似文献   

13.
赫尔曼·沃克的<战争风云>与<战争与回忆>是70年代风靡美国的名著.在这两本姊妹篇小说中作者运用象征手法,使小说的标题具有象征意义,传达出二战中犹太人和整个人类的苦难、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和人类追求美好爱情的普遍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非洲文化传统在《所罗门之歌》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裔美国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在创作中始终坚持自己的民族性,不断挖掘非洲优秀文化传统.她的小说<所罗门之歌>洋溢着神秘的非洲文化色彩.莫里森通过描写黑人祖先所罗门及其曾孙"奶人"的飞翔,再现并重新演绎了非洲飞人传说;布鲁斯、灵歌和黑人民谣在小说中交相辉映,诠释了非洲传统音乐对黑人精神生活的巨大作用;非洲祖先崇拜传统则在女主人公与其父亲灵魂的交流中得以体现.通过对非洲飞人传说、音乐传统和祖先灵魂崇拜等黑人优秀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运用,莫里森阐明了继承非洲优秀文化传统的必要性,为苦苦探求民主、自由的黑人种族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小说构思巧妙、寓意深刻,自始至终无不表现了非洲文化遗产对于黑人民族,尤其是生活在白人主流文化包围中的黑人族群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天堂>不仅在小说的主题上展现了黑人女性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同时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体现了当代少数族裔女性作家为冲破"叙事困境"所做的努力.尽管距离黑人女性理想的生存天堂和黑人女作家向往的自由书写天堂还很遥远,但莫里森通过各种文学技巧的娴熟运用,突破黑人女性无以言说的境地,呼唤黑人女性将支离破碎的声音变为齐声呐喊.  相似文献   

16.
场境是小说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的构成要素.在小说<米西朗格酋长>中,作者将故事人物的心理变化与情景变化进行对照描写,反映了女主人公的内心成长过程,戏剧化地表现了在非洲白人对土著黑人的掠夺与压迫.从文本结构上来说,在小说中,自然从背景走向了前台,成为作品中的一个"角色".  相似文献   

17.
王祖友 《文教资料》2009,(26):33-34
杨仁敬等撰写的<美国后现代派小说论>是目前一部比较详尽地阐释美国最有代表性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力作.<美国后现代派小说论>,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开拓性意义,其出版标志着我国学者已走进了美国文学研究的最前沿,对于促进学界对美国后现代派小说的深入研究和推动高校英语专业的语言和文学教学,都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最蓝的眼睛>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第一部小说.本文以分析小说的第一叙述者克劳蒂亚·迈克迪在文中的作用为主线,通过对克劳蒂亚与佩科拉的对比分析,突出了白人主流文化审美观对黑人的影响,造成了一代黑人自卑、自我仇恨、自我迷失的尴尬境地.同时,两个女孩对于自我命运的不同对待也体现了作者莫里森以作家特有的敏感和忧患,呼吁广大黑人民众秉持黑人质朴本性,坚守本民族文化传统,重建黑人种族精神.  相似文献   

19.
<义侠记>是沈碌对小说<水浒传>中关于武松部分的改编.改编后的<义侠记>在情节结构、思想意义、表现形式等方面都与<水浒传>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分析差异的同时,还从作者自身及其创作的角度剖析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引用是<世说新语>一种主要的修辞手法.通过对<世说新语>引用<诗经>的典故分析,可以看到,作者的用典与他的政治思想、身份地位和个人爱好有关.<世说新语>用各种方式引用<诗经>,使这部志人小说充满了诗意,增强了美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