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差别》一文的作者是德国作家克里斯蒂安森,这是一篇叙事散文,还可以说是一篇生活哲理散文,你也可以把它当作一篇小说。文学的文体毕竟只是大体的一种划分,不是绝对的,就像冰心的《小桔灯》,有人把它当作散文,有人认为它是一篇小说,无论怎样划分,《小桔灯》都是一篇文学经典,感动了很多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2.
(一) 《小桔灯》是著名作家冰心在一九五七年一月九日为《中国少年报》写的一篇叙事散文。那时正是春节将届,少年儿童都忙着购置鞭炮:结扎灯笼,准备和大人一起幸福地欢渡佳节。与青少年知心贴意的冰心同志,在《小桔灯》里,用平易简明的文字,记述了发生在十二年前春节前夕的一件往事。这份珍贵的春节礼物,立刻受到了广大青少年以及长了胡须的“大孩子”的欢迎。作品深刻的思想、精巧的构思、平易的文字、真切的情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享受。直到今天,这篇优秀散文仍象灵巧的小桔灯发出的桔红的光,在读者心头闪(光夭),使人受到鼓舞,增添了信心和力量。  相似文献   

3.
看到“大学生应如何尊重生命,承担义务”这个主题,我想起了已故作家冰心的一篇散文——《小桔灯》。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她的母亲病了,父亲因为革  相似文献   

4.
1.《小桔灯》中乡公所场景描写 《小桔灯》是冰心在一九五七年一月十九日为《中国少年报》写的一篇叙事短文,现入编初中《语文》第一册。 按照冰心老人的说明,该文“只用最简朴的、便于儿童接受的文字,来描述在这一个和当时  相似文献   

5.
《小桔灯》是冰心后期散文创作的代表之作,语言朴素洗练,情感深挚含蓄,风格细腻温婉,主旨蕴藉隽永,有着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本文拟从这四个方面对《小桔灯》的审美特点做具体解读。  相似文献   

6.
冰心,福州人,以"清新典雅"的文笔而著称的现代女作家,著名儿童作家。初中教材里选了她的优美散文《小桔灯》。冰心自1919年以"冰心"这个笔名发表作品以来,获得无数的荣誉和声名,连她本人的真名"谢婉莹"也被其笔名的风头盖过。关于"冰心"这个笔名,作者自有一番解释。  相似文献   

7.
冰心的脍炙人口的散文《小橘灯》,选入初中第二册语文教科书时,“橘”字统统印成了“桔”,标题成了《小桔灯》。查《新华字典》,“桔”字读 jié,有“桔梗”、“桔槔”等词。还读j,“‘橘’俗作‘桔’”。我想,“桔”既然只是“橘”的俗字,不属于国家正式公布的简化  相似文献   

8.
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三十六篇赏析》是一本辅助性的初中语文教学参考资料,收集了对初中现行教材中的六篇诗歌、七篇散文、九篇小说、两篇游记、三篇报告文学、一篇寓言、以及颇具文学笔法的四篇说明文和四篇议论文的赏析文章,作者大多是高等院校的文学教师和富有教学经验的中学语文教师。这三十六篇文章对教师深刻理解教材,丰富备课的指导思想,提高教学设计的质量是颇有补益的。首先,这本书里有不少文章在对作品的分析中提出了很有价值的新意。诸如对《小桔灯》、《藤野先生》的主题的探讨;对《故乡》的两条结构线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画龙点睛",同样,在学习散文时也要掌握点睛之笔.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题旨.比如听老师讲解《荔枝蜜》,使我懂得了篇末结句是点题的神来之笔,因此以后每逢学习散文,我总是左思右想,分析比较,寻找"文眼".在冰心的《小桔灯》里,我找到了点睛之物--小桔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理解了点睛之语--颇不宁静;而在竣青的《秋色赋》里,则懂得了"不行春风,难得秋雨"这句谚语的点题作用.由此我觉得用老师教给的方法来指导学习同类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语文教学怎样实现创新 ,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依据中学语文特点 ,挖掘创新因素。中学语文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创新因素 ,需要我们教师挖掘。首先教师应以自身的创新精神感染带动学生。如教《小桔灯》一文 ,教师提着一个预先做好的小桔灯走进教室 ,学生亲眼看到小桔灯微弱的光亮、小巧玲珑的外形、精致巧妙的做工 ,不但深刻理解了课文内容 ,而且课后纷纷效仿动手做出萝卜灯、苹果灯等各式各样的灯。教师对教材内容的质疑、改造、组合等 ,对学生是一种良好的启示。其次 ,教师要善于捕捉创新教育的契机。如教《狼》一文 ,教师提…  相似文献   

11.
冰心的著名散文《小桔灯》,作于一九五七年一月十九日,内容是对一段往事——“小桔灯”的来历的回忆:十二年前的春节前夕,“我”在重庆郊区的一个山村,偶然中结识了一个“只有八九岁光景”的小姑娘,分手时天已黑了,小姑娘亲手制作了一盏小桔灯送我上路。从那时到现在十二年了,“每逢春节,我就想起那盏小桔灯。”想起小姑娘和她的父母。一次邂逅而短暂的相遇,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姑娘,一盏很不起眼的“小桔灯”,为什么竟然使“我”如此难以忘怀? 十二年前的春节,正是日本帝国主义濒临灭亡的前夕。蒋介石国民党虽然被迫与共产党组成抗日  相似文献   

12.
刚刚学了一篇冰心的小诗《雨后》,于是我把《寄小读者》推荐给孩子们。过了几天,好几个提前识字的孩子捧着厚厚的冰心文集像模像样地看起来。其实除了小时候学过《小桔灯》,我很少再看冰心的文章了。有孩子主动借我,说她已经看完了,我便问她哪篇最好,她说喜欢《通讯二》,我便先  相似文献   

13.
我读了冰心的《小桔灯》和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两篇作品.虽然两篇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是七、八岁穷苦的小姑娘,但她们的性格完全不同.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最主要的是两个小女孩所生活的时代环境不同.《小桔灯》中的那个女孩生活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期的中国.当时,反动派统治下的重庆,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共产党领导人民正与反动派进行着殊死斗争.小女孩家虽穷,但并不是孤立无援的.中国  相似文献   

14.
冰心是我们所熟知的知名作家,在课本中我们也曾学习过她的《小桔灯》《寄小读者》等优秀作品,然而她的诗歌作品我们却很少涉猎。为了加深对冰心的了解,为了拓宽同学们的阅读视野,我们选择了这首诗歌——《纸船》,同时将其与泰尔戈的散文待《纸船》比较阅读,希望大家读后能有更多的人生启迪,并且开始自己的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15.
一、教师要发掘教材的情感因素教师要有美好的职业情感,在备课时,要认真钻研教材,准确地、充分地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浓烈深沉的情感是语文课较突出、鲜明的特点。如:读了冰心的散文《小橘灯》后,那手托闪光红桔灯的姑娘,仿佛就在眼前似的,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就在于作者自始至终怀着真挚的感情,在描写一个动人的故事。《小橘灯》的抒怀是含蓄的、内在的,它自然地流露在故事中,有层次有节奏地随着故事的展开而波澜起伏的隐现,它的情感线索是从怜悯到热爱,由热爱到崇敬,由崇敬到思念。教师在钻研教材时,经过一番如此的情感挖掘,上课时才会将…  相似文献   

16.
心灵之光的赞歌──兼谈《灯》的线索江西玉山教师进修学校毛艾华《灯》是巴金的著名散文之一,语言细腻,含蓄深沉,是一篇脍炙人口的艺术精品,长期以来,一直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作为基本教材。《灯》写于1942年2月,时值抗日战争最艰苦的一年。当时,日本帝国主...  相似文献   

17.
“天黑了,路滑,这盏小桔灯照你上山吧!……”透过小桔灯那朦胧的光,小女孩似乎看到了幸福就在不远处——喜欢冰心在《小桔灯》里描述的心境。告别亲人朋友,告别新婚8天的丈夫,来到云南佤山,为的是用自己的爱心点亮山里孩子们心中希望的灯。  相似文献   

18.
1999年2月28日21时,倍受人们尊敬和爱戴的文坛世纪老人、本刊顾问冰心女士,因病不治在京与世长辞,享年99岁。冰心,原名谢婉莹,出生于1900年10月5日,祖籍福建长乐岭乡。冰心是她19岁发表小说《两个家庭》起使用的笔名,她的《寄小读者》、《小桔灯》、《樱花赞》、《再寄小读者》等脍炙人口的作品,影响了几代读者。与世纪同龄的冰心老人,将330万字的著作留给了人间亿万“小读者”,她的创作正如她说的:“我希望人民生活得更好。”冰心老人的辞世是我国文坛的重大损失.本刊恃致以最沉痛哀悼。冰心女士与世长辞…  相似文献   

19.
刚刚学了一篇小诗《雨后》,于是我把《寄小读者》推荐给孩子们。过了几天,好几个提前识字的孩子捧着厚厚的冰心文集像模像样地看起来。其实,除了小时候学过《小桔灯》,冰心的文章我看过的不多。便有孩子主动把书借给我,说她已经看完了,我问她哪篇最好,她说喜欢《通讯二》。我便先看这一篇。清闲的春夜,冰心一家人在灯下安静地看书。一只小灰鼠,悄悄地出来吃饼屑。小灰鼠一边吃一边抬头看,大家都看它,它仍然不走。冰心把书轻轻盖在它身上,它竟还不走。忽然屋外的小狗虎儿赶来,把它叼走,接着传来几声微弱凄苦的叫声,此后便没了声息,前后不到一…  相似文献   

20.
冰心,原名谢婉莹,祖籍福建省长乐县,现代著名诗人、作家。1919年首次使用“冰心”这一笔名。1923年,《繁星》出版,它是中国小诗最初之作,同年又出版诗集《春水》。我们还学过《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小桔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