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结构助词“哩”在平鲁区方言中分布比较广泛,使用频率非常高,是平鲁区方言中有特点的一个词.平鲁方言中的结构助词“哩”同普通话中“的”、“地”、“得”三个结构助词的分布与语法意义以及功能对应得非常紧密,而且某些语法功能比普通话结构助词更丰富.  相似文献   

2.
“做”是“作”的后起字,开始时“作”是一个有三个读音的多音字。“作③”与“作①”读音相近。“作②”与“作③”意义相同。而“做”最先只是一个与“作②”相同的俗字,后来“做”的读音开始分化。分化出了一个读音与“作③”完全相同的“做②”。到了普通话中,“作”、“做”都集不同的读音为一。只留下了“作③”、“做②”。这时“作③”因义项过多而不堪重负,就把原本与“做②”相通的义项逐渐转嫁给了“做②”。由此义项引中开来,致使两者的通用面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3.
普通话语音规范和字典辞书注音释义的核心内容是对汉语特殊读音的处理,《经典释文》是我国中古时期特殊读音的总汇,《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是特殊读音审音的“最新法定标准”,通过两者的比较,可以发现特殊读音的发展变化,更好地促进普通话语音规范。  相似文献   

4.
缙云话的“儿”字,在读音、意义、用法三个方面,跟普通话相比都有许多不同。在缙云话里,“儿”这个字有两种读音。随着读音的差别,它的意义和用法也就分为两类。当“儿”字读作“ni”时,它能单用,独立成词。读这个音的,一个主要意义是“子”或“男孩子”。在普通话里,“儿”自然不读“ni”,也不独立成词。除了“儿女”、“儿孙”、“一儿一女”等的对举格式之外,单用时就得写成“儿子”。由这个意义组成的词语,在缙云话的词汇中有不少。比如:  相似文献   

5.
一、“斜”的读音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语文第七册教学参考书》认为古诗《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在这里读xiā。这种用读古音的方法来求押韵并不可取。虽然有些字(词)典对“斜”字加注一个旧读音“xiá”,但是《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都只有一个读音“xié”,《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也未将“斜”列入两个读音。“斜”读“xiā”是《切韵》和《广韵》音系的读法,普通话与唐、宋时代的语音有很大的差别,不必为了  相似文献   

6.
《现代语文》2002年第5期刊载了云南大学新闻中心编辑冯皓的一篇关于冀鲁豫一带农村方言中男子讨老婆有“‘xin’媳妇”的说法的文章。与此类似的是,苏北与鲁南交界的一带,有“寻‘xin’人” (姑且用“寻”字)的说法,即妇女死了丈夫,去另找一个男人,一起过生活。但是,这里的“寻人”两个字的读音都接近于普通话中的阴平。而冯皓文中“寻”的读音是阳平,可能是按普通话的读音来加的。  相似文献   

7.
卢传会 《现代语文》2002,(10):39-39
《现代语》2002年第5期刊载了云南大学新闻中心编辑冯皓的一篇关于冀鲁豫一带农村方言中男子讨老婆有“‘xin’媳妇”的说法的章。与此类似的是,苏北与鲁南交界的一带,有“寻‘xin’人”(姑且用“寻”字)的说法,即妇女死了丈夫,去另找一个男人,一起过生活。但是,这里的“寻人”两个字的读音都接近于普通话中的阴平。而冯皓中“寻”的读音是阳平,可能是按普通话的读音来加的。  相似文献   

8.
在普通话“X头”结构词语中,语义虚化是“头”语音弱化的重要表现和手段。文本以《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中《普通话水平测试用必读轻声词语表》收录的21条“X头”结构词语作为考察对象,分类研究轻声“X头”结构、“头”意义虚化与语音弱化的关系,并对相似度较高、易混淆读音的“X头”进行辨析,通过穷尽性统计《现代汉语词典》中242条“X头”结构词语发现:“X头”语音弱化为少数现象,语音弱化中的“X”均为名词性词根,“头”意义的虚化常常伴随语音形式的弱化。此外,“X头”读音存在动态变异,两本权威工具书“X头”注音内容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9.
<正> 一、一个普通而不能忽视的问题 “伯乐”之“乐”有的人读è,有的人读yuè。 “乐”的不同读音,表示不同的意义,不能混淆。 “伯乐”是先秦就有的一个专有名词,现在还经常使用。专有名词在一定历史时期、一定语言范围内,其读音应该是确定的。不能可此可彼,失去其专有性。因此、“伯乐”之“乐”(以下简写为(伯)乐)现在普通话里也只能有一个确定的读音。  相似文献   

10.
[考点解码]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考题涉及的字音是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读音,它既不包括方言读音,也不包括古汉语读音;二是考察语境中的读音。高考命题主要着眼于以下几类字的读音:1.形声字——谨防声旁误读。由于古今读音的变化,大部分形声字的声旁已不能准确地表音了,因此,如果我们一味地读“半边字”,那难免会出错,如“分泌”的“泌”、“妊娠”的“娠”、“狭隘”的“隘”、“歼灭”的“歼”等。2.形似字——辨清细微差别。有些形体较为接近的字,其读音并不相同。例如“狙(jū)击”中的“狙”和“阻(zǔ)”、“卷帙(zh…  相似文献   

11.
益阳方言中,“啵”字的用法与普通话不同。普通话中是当助词讲,而在益阳话中,它是表疑问的语气词,读音为〔po~(45)〕。虽大致相当于普通话中“吗”的用法,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如果加以细细体会,又不完全与“吗”同,有细微的差别。如下例:  相似文献   

12.
刘春宁 《台州学院学报》2005,27(5):36-38,43
判定普通话轻声读音时,属于“可轻可不轻”读音的范围在不断扩大,词语数量不断增加,并处于不断变化中。普通话学习需从严规范,减少这类词语的数量,增强其读音的稳定性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13.
郭立萍 《常州师专学报》2002,20(3):48-49,69
普通话中“一”字在实际运用中其声调的读音比较复杂,而且至今尚无统一的规范可循。本文试图对“一”的实际读法作细致的描写和分析,旨在为确定普通话“一”字的读音规范提供一些有用的材料。  相似文献   

14.
普通话与方言间存在“同词异义”(或说“同名异实”)现象,它指写法和读音都完全相同的某个词,在普通话中表示的意思与在方言中表示的意思不尽相同,有的还截然相反。这种别有异趣、值得探讨的语义现象在普通话和零陵方言中就较为突出,如“爹”“爷”“公公”三个词,是汉语  相似文献   

15.
陈千里 《学语文》2013,(5):64-64
“冠”有两个读音,一个读“guan”,一个读“guan”。《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中收了这个字并进行了审定,说明这是一个容易误读的字。《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对“冠”的读音是这样审定的:(一)guan(名物义),例如;冠心病。(二)guan(动作义),例如:沐猴而冠,冠军。“冠状病毒”的“冠”是名物义,应读guan。  相似文献   

16.
一个方块汉字是一个音节。音节是汉语中最小的使用单位。构成这最小的使用单位有3种因素,就是声、韵、调。声是一个音节中能区别意义的高低升降的变化形式,如“实施”的正确读音是Shishi,如果念成Shishi、Shishi、Shishi、Shishi,其含义就变成了o时势”、“史诗”、“逝世’”、“誓师”了。声调是普通话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练习是普通话教学的重要手段。我认为,设计好声料练习是读准普通话声调的关键,有步聚地进行声调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声调,提高普通话水平。一、读单音节字词。选四个声调都有的词组,如中国伟大、阴阳上…  相似文献   

17.
东安芦洪市话和普通话在语音方面有些相同之处,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为帮助人们更好的学习普通话和搞好中学语文教学。本文试就芦洪市话和普通话作一比较,力求在声、韵、调方面找出一点基本对应规律。为方便起见,凡芦洪市话与普通话读音有别的将分别举例说明,与普通话读音一致的就不赘述;普通话读音用汉语拼音字母,芦洪市话标以国际音标。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加强朗读和默读。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从目前我校初中学生朗读的现状来看,与大纲要求相去甚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存在如下问题: 首先是“要用普通话.”学生朗读时常带有大量仙居方言,其中尤其是一些读音和语调与普通话完全不同的,很难改过来.加上学生生活在方言语境中,只有语文课或读书时才用“普通话”,普通话水平与要求相距甚大。 其次是“读法正确”的要求,即“不读错字,不漏字,不添宇,不唱读,不重复字句。”这一条看似容易,实际检查起来,严格做到“一字不苟”的,一个班…  相似文献   

19.
成语“臭味相投”的“臭”历来有xiu和chou两种口语读音。语文工具书也存在这两种不同的注音。这种读音的分歧和“臭”的词义引申以及感情色彩由中性趋向贬义有关。我们认为“臭味相投,,的“臭”读音应该规范统一,如果追本溯源,尊重本音和古音,“臭”可以读xiu;如果从俗从便.遵从其今日常见读音,可以读chou。根据《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对“臭”读音的审定和所举例证.我们认为“臭味相投”的“臭”应该读xiu,并以此音为规范读音,以便辞书编纂修订、学校教学、新闻媒体播音、电脑汉字输入和广大群众口头运用时统一读音。  相似文献   

20.
汉语成语中的古音遗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汉语成语中,有些字的读音与今天普通话里的一般读音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简言之,就是由于语音不断发生变化,而作为成语却为了保存原来的语义而保留着不少古代语音的遗迹。例如“车”字,现在普通话里读成che;而在“丢卒保车”这个成语中却要读为ju。这是为什么呢?查汉末刘熙的《释名》得知:“古者曰车,声如居,所以居人也;今曰车,声近舍。”刘熙是用声训的办法来解释“车”的词义的,显然有些牵强,但在读音方面却为我们提出一个信息,即:在汉末,“车”字的读音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