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聂丹  周丽 《今传媒》2016,(5):158-159
对外传播是塑造我国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通过对外传播,有效地打造一个良好的国家形象,是我国国家软实力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围绕构成国家形象的要素,通过历史形象、经济形象、文化形象这三个维度,分析新疆电视台在吉尔吉斯斯坦播出的纪录片《走遍中国》对我国国家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2.
王亮 《今传媒》2016,(3):10-11
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陕西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桥头堡,对中亚各国的对外传播将由形象传播进入到战略传播的新常态.构建一套有针对性的陕西对中亚地区对外传播战略,是提高陕西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软实力和影响力、加快新丝绸之路建设、实现陕西与中亚各国民心相通的重要保障.在对中亚对外传播中,需要在对外传播理念、传播主体、传播媒介等方面做出积极调整,有效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政治传播视野,以政治学的研究成果"国家与市民社会良性互动"为理论基点,重新审视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中的国家理念这一重要问题.国家理念在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中占据着统摄性的地位.一国的国家形象如何,最终取决于一国秉持何种国家理念及其在这种国家理念基础上所进行的国家建设实践.从政治学理论上讲,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经历了国家与市民社会混沌不分、对峙紧张和良性互动三个大的阶段.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理念,应建立在国家与市民社会良性互动的基础上.认识到国家与市民社会在合理分野基础上的良性互动,对我们正在进行的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有直接的现实指导意义:有助于打破传统的"国家形象塑造只是国家的事情"的观念;有助于发掘市民社会在国家形象对外传播方面的重要作用;有助于真实而良好国家形象的媒介呈现.  相似文献   

4.
主持人语:在全球传播视角下,现代传媒对国家形象的构建和传播具有积极影响,新媒体的多样性助推国际传播环境的变化。人物形象塑造在国家形象的构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今,国际交流日益频繁,要开展对外传播,人才是关键,关注全球化语境下国际传播发展趋势及对外传播理论与和传播实践,研究媒介建构、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对外传播人才对国际传播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期“传媒大讲坛”从媒介建构、国家形象塑造及传播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探讨。首先刊出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江作苏教授等的文章《国家形象的官媒与民媒二元建构蠡谈》,文章以官媒与民媒两大类传媒对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为主线,分析了两个舆论场的传播格局,深刻剖析了我国国家形象的媒介互补建构策略,对我国建构可操作的国家形象传播体系具体参考价值。《我国对外传播人才培养机制的实证研究--基于广东高校的调查分析》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对外传播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新闻学博士侯迎忠等撰文,文章以广东高校为例,对广东高校对外传播人才培养现状与培养机制进行实证调查与综合分析,进而对该省对外传播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缺陷提出建议,为我国其他省份培养对外传播人才提供理论参考。学者剖析深刻,思想深邃,其敏锐的学术视角、前沿的理论思维,相信对当前我国对外传播领域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的崛起,一个热爱和平的大国形象的塑造和传播成为一个必然的追求。在中国国际化的进程中,城市的发展和对外联系也在不断加强,城市形象的对外传播与国家形象的塑造和传播屡屡被联系在一起。2008年11月15日-16日,在中国传媒大学召开的第六届亚洲传媒论坛分设了“国家形象论坛”与“城市形象论坛”两个分论坛。  相似文献   

6.
王奕淳 《传媒》2018,(4):68-70
本文重点分析了新时期我国政论片在政治传播中的优势与作用,认为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集中出现的政论专题片实现了政治传播结构的系统化、内容呈现和传播渠道的立体化,以及政治传播的形象化.这不仅有利于凝聚民心、实现民众对国家的认同,而且有利于塑造国家形象、进行对外传播.因此,应该充分发挥政论片在政治传播和国家对外传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作为国际传播的重要目标之一,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被提上日程并进行了一系列宣传活动。本文在国家形象宣传片诞生背景的基础上针对传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关于宣传理念和宣传技巧的建议,旨在为今后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对外传播工作做出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8.
对外传播,关乎国家形象。在媒介全球化的态势下,面对国外传媒巨头对我国传媒市场的迅速扩张,我国媒介在对外传播中怎样占据高地,既让中国在全球传媒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又树立中国良好的国家形象,是媒介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期刊登的这组稿件,有对我国媒介在山西"黑砖窑"、重庆"钉子户"等事件报道中由于传播失当产生不良后果的反思,有对我国媒介在香港回归十年报道中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成功解读,也有对我国媒介对外传播中存在问题提出的对策,对我国的对外传播具有一定的启迪。  相似文献   

9.
董媛媛  田晨 《青年记者》2017,(11):86-87
中央电视台英语新闻频道是我国对外传播的前沿阵地,是传播我国声音、塑造我国国家形象的重要渠道.本文通过对新闻从业人员的深度访谈,考察央视英语新闻频道的传播主体、对外新闻传播和翻译等具体新闻生产环节,并讨论新媒体领域的发展和对外传播的障碍问题.  相似文献   

10.
浅议对外文化传播与国家形象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琳 《中国广播》2009,(6):67-70
国家形象是某一国家外部公众对该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与地理等方面状况的认识与评价,它直接并有力地影响着国家的政治、外交与商业活动。文化代表着国家身份和民族形象,是软实力的主要载体和具体体现。国家形象的塑造和传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的文化影响力。对外文化传播是国家形象建构的重要力量和主要途径。我国应采取各种措施进一步开展对外文化传播,建构良好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1.
2010年全国两会上,公共外交议题受到关注.中国政府一贯重视对外宣传和国家形象建设,为中国各方面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公共外交是传统的对外宣传和对外传播的良好载体,也将使对外宣传和国家形象塑造更灵活且更有效.  相似文献   

12.
万立良 《青年记者》2020,(11):31-32
随着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杭州亚运会等国际盛会即将举办,中国将再次成为焦点国家,这是中国再塑国家形象的良机.面对新的传播契机,国家要加强传播平台建设,提升话语权;要创新对外传播的策略,做到有效传播;要借助国际热点,塑造良好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3.
广播电视"走出去"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外传播是塑造国家形象、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在当今社会,对外传播的手段更加丰富,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通过走出国门的方式开展对外传播就成为必然.因此,在新的形势下我国广播电视机构如何通过"走出去"的方式进行更加有效的传播是值得认真探讨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编者按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对外传播的需求也大大增加.对外传播从来都是为一个国家战略利益服务的,国际传播也是国家力量的一种展示和较量,是塑造国家形象,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但在国际传播领域,西强我弱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新需求、新技术不断催生新的传播主体.在国际传播竞争加剧的形势下,我国面临着怎样的对外传播环境?我国现有哪些对外传播广电媒体?它们的发展状况如何?面临着哪些挑战?本期《中国记者》杂志"视点"专栏对我国广电对外传播媒体进行梳理,求解对外传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刘新兰 《新闻世界》2013,(9):101-102
当前,中西方交流日渐频繁,媒体塑造国家形象的作用日益重要。中西方交流处于深度磨合状态,西方对我国国家形象的认知存在“位差”,媒体对我国的报道深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因此,西方媒体传达的中国形象并不能反映中国当前的现状。为让外界了解中国真实的一面,就需要增强我国媒体对外传播的针对性,而加强涉华舆情研究、尝试以他者眼光看中国,成为增强对外传播针对性、有效塑造国家形象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6.
于小薇 《新闻世界》2012,(7):219-220
国家形象的重要性以及在塑造国家形象过程中的媒体作用已毋庸置疑。《人民日报·海外版》作为中国对外传播的一个代表性媒体,本文试分析其所报道的内容以及海外读者的反馈,以期从中浅析其在国家形象塑造方面作用及不足。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我国的对外传播能力与大国地位相差甚远,尤其是政治传播大多受到西方社会的抵制.外交演讲是政治话语的重要的表现形式,其权威性备受国外受众的广泛关注,并在对外传播中发挥着塑造国家形象、传达国家政策、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作用.本文以十八大以来国家领导人的外交演讲为研究样本,通过文本分析概括当前对外传播中政治话语方式的特点,并基于肯尼斯·伯克的同一理论尝试性提出转变政治话语方式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邢静  阎延 《传媒》2016,(2):73-75
2013年以来,中国领导人动漫形象作品不断在我国流行,改变了我国政治新闻以往保守和程式化的宣传模式,正在向平等和互动式的传播模式转变.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国领导人漫画形象的发展史,证明了动漫新闻丰富了新闻传播的表现形式,优化了对外传播的途径,也更好地塑造了国家形象.最后对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与动漫的深度合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形象必须要经过传播,才能形成具有真正意义的形象.国家形象唯有在对外传播中才能真正塑造起来.在全球一体化的浪潮冲击下,跨文化的对外传播成了构建国家形象的主要传播手段. 中国的国家形象 跨文化传播语境下的国家形象主要指的是"一个国家在国际舆论中所形成的形象,即他人认同".①这也就表明国家形象是一种外在的"评价和认定",是人的一种主观观念和认识,是可变化的,存在着差异和不一致性.换句话说,国家形象总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被理解的,它"既不是由该国的客观现状所决定,也不是由该国的自我标榜所认定的,它必须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承认,而这种认可和承认又深深根植于认知主体所置身其中的文化知识结构或共享的意义符号系统".②  相似文献   

20.
网上塑造中国的国家形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宏伟 《新闻界》2001,(2):28-29,31
因特网的出现对人类传播活动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因特网对一个国家的对外宣传和国家形象塑造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国家形象影响到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政治地位、经济参与力,关系到一个国家根本的政治经济安全和利益。江泽民同志指出,对外宣传的核心任务就是形象设计,即通过全面地、完整地反映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对内对外政策,展示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良好形象,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而服务。所以,认真审视国际传播界中塑造中国的国家形象的现状,以网络为契机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塑造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