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它应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发挥它具有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的特点.语文也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抓住各种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包括方方面面,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始终认为:  相似文献   

3.
周佳曦 《现代语文》2014,(11):76-80
一、教学理念(一).高职语文课程理念《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为宗旨",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理念,重基础,强能力,重素质,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实践为主线"的教学原则。立足职业需求,应注重学生如下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良好的文化修养。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明确了语文教育的"一个中心":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这一点已经成为语文教育界的共识。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对此,巢宗琪先生作了注解:"‘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实践性的特点;‘人文性’  相似文献   

5.
周莺歌 《新疆教育》2012,(13):223-223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晤丈课程的基本特点。”这里的“工具”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践性特点;“人艾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语文课程先实现工具性目标,后补充人文性内容,或者先突出人文性,而后加强工具性,这两种想法都是不妥当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才是晤文课程应该争取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语文是一门飞扬着作者灵性,饱含着浓郁人文特色的学科。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无不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和以往的教学大纲不同的是,新课程标准在确定语文学科为工具性的同时,首次强调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倡导人文性,意味着语文教学必须突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体现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阅读是语文课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审美情趣等功能,也是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也更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培养。只有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拓宽语文教育的渠道,增强积淀、培养创新能力,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8.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教学决不能只停留在"工具性"层面,它除了"以知教人""以理服人"外还必须"以情感人"。许多成功的教学实践表明: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点燃学生心中情感的火花,才是语文学习深层的不竭源泉i也是学好语文的内在动因。要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  相似文献   

9.
职业教育语文课程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当前的职业教育语文教学呈现出了重形式轻结果、重表象轻实质的现象。从职业教育语文教学的目标、教材、教法、教师素养四方面加以研究实践,力求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使语文教学彰显"专业化"的职教特色,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相似文献   

10.
芦维存 《甘肃教育》2009,(11):42-4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即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与现行大纲相比,《语文课程标准》在提出工具性的同时,也强调了人文性。确认了语文的人文性,就有利于全面实现语文教育的功能,意味着学生学习语文应广泛吸收人类文化营养、培养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语文教学急切呼唤人文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新课标明确的把语文的人文性摆到重要位置,语文学科除了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因此.我们要重视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文主义的教育.培养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性质界定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强调在教学中要"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把学生的成长和终身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意在指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呢? "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里的这些话语,相信每位语文教师都不陌生。  相似文献   

15.
教学大纲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明确了语文学科是一门具有工具性、人文性双重特点的学科。语文的工具性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多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具体表现为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各种各样的练习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语文的人文性要求教师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人文性”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了我们常说的社会性、思想性、情感性等含义。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反映了社会各界对语文教育的共同期望,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展开和实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了语文课程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不仅强调了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而且强调了语文课程在育人方面的特殊功能,表明了语文课程目标所追求的语文教育目标是语文文化,而不是单纯的语文知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改变传统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与技能传授的状况,在知识与技能的习得中让学生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感受到语文教育的价值,提高表达、交往、沟通的能力,彰显人文内涵。要达到这一要求,语文教育必须借助四个方面的研读:  相似文献   

18.
一、语文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语文课程的性质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育的意义是双重性的,既是人文教育,又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能力的训练。在大学语文的人文素质教育层面,要贯彻人文精神、培养人文态度、贯穿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19.
李振荣 《小学生》2011,(1):51-52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里的“工具”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要实现这个目标,语文教师就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陶冶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