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提出并论述了训练活动和运动项目的本质属性为训练个性与项目特性,并表现为个性化训练与专项化训练。认识和遵循训练个性和项目特性是个性化训练与专项化训练的根本途径,也是科学训练的根本途径,其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发展"特长竞技能力"与"核心竞技能力"。训练个性和项目特性具有主客体性,其中训练个性主客体兼有。训练主体的情感、意志等意识因素,是体育运动中最为活跃的因素,表现为训练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个性化训练与专项化训练及其统一是运动训练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2.
竞技体育是展现高科技的窗口。这反映了当前竞技体育的发展越来越需要科技的投入和配合,多学科、高科技、新技术已多方面地应用到竞技体育的方方面面,对提高训练运动员技术水平起到重要指导作用。运动训练方法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意义。运动员训练水平的提高,各阶段训练任务的完成,以及达到创造专项运动最高成绩的目的,都是依赖于科学训练方法的正确运用。现就力量耐力的训练方案设计分析如下:身体素质训练和水上专项训练的方案与安排表如下:表1 力量训练重复次数与最大负荷的百分比类型1234训练项目一般力量力量耐力爆发力绝对力…  相似文献   

3.
试论现代运动训练的专项化发展趋向与少儿运动训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现代运动训练专项化发展趋向、技能的迁移规律,以及现代生活水平提高对少年儿童生长发育影响等因素的探讨。分析了一般训练与专项化训练的界定与认识问题,论述并提出了少年儿童能够进行早期专项化训练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罗萨的训练思路和训练理念在肯尼亚的马拉松训练中获得了巨大成功,他的九天一个训练小循环的周期安排,重点抓好马拉松运动员的关键环节,通过四个负荷强度区域的合理分布,促使马拉松运动员发展专项耐力、专项速度、专项力量水平,使运动员马拉松的专项竞技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这种训练理念和训练方法及训练思路对促进我国马拉松项目的发展,尽快提高我国马拉松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具有学习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拳击运动是一项较复杂的竞技体育项目,要求运动员反应机敏、动作协调、出拳迅速准确、并且具有超人的、全面的身体素质.在日常的拳击教学和训练中,通过手靶练习能够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技战术和身体训练水平,所以手靶训练的各种方法和手段,一直倍受广大拳击教练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加强身体训练对速滑运动员提高有机体机能水平,适应训练和比赛的大负荷要求,延长运动寿命等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不仅探讨了身体训练的主要内容与合理安排,还探讨了专项竞技的需要和训练负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运动训练理论的发展是竞技运动水平得以发展的重要动因,只有不断的理论发展,才有各个项目的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体育也正走向科学化的发展时期.将不再是单纯的身体能力的竞争,而是进入到思维能力、科学技术能力的竞争,因而自觉的应用发展规律不断进行科学创新,是现代和将来运动训练中至关重要的问题。通过分析运动训练发展的现状,指出现代运动训练的发展应具有专项化、负荷的极限性、系统的科学性、训练手段的实效性以及高度重视医务监督和运动营养的超前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8.
闫洁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6(4):101-102,125
运动训练个具有整是一体性特点的系统。随着竞技体育的不断向前发展和日益激烈的比赛竞争,运动训练已成为一个多因素的、繁杂的、动态的、随机变化的巨系统。从多维的角度并对多重相关因素全方位审视,分析竞技运动训练水平的持续发展问题的整体性研究方法,对提高我国竞技训练水平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9.
系统分析了运动训练理论的基本概念、意义、类型,探讨了竞技运动训练理论及方法的创新与竞技水平提高的关系,认为加快竞技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的创新,是提高我国竞技体育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从训练学角度,对专项的本质、专项“质”与“量”的存在方式,专项“质”与“量”的辩证关系及其在训练中与实战目标关联标准的规定性、生命的自组织与量的能量耗散特性、“有效负荷”与竞赛目标状态形成的关系、训练信息生物“秩序”形成的生物机制,进行深入地研究与探讨,对竞技训练“有效负荷”设计的逻辑依据、训练负荷“量”存在的方式与生物适应关系、竞技训练专项“量”标准自身因素的约定性、“量”构成因素的复杂性及竞技训练“量”运动的设计与控制应用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旨在消除我国竞技训练中广泛存在的对“有效训练”理论认识的误区,加深对运动训练规律的理解,促进“有效训练”并真正实现运动训练“有效量”控制的科学化,提高训练效率,促进训练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军体拳、格斗术是军人体育锻炼标准内容,深受我军官兵喜爱;通过新军体拳与军体拳、格斗术技术比较分析,提出推广新军体拳及我军格斗训练发展策略,旨在为完善我军军事格斗体系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拳击运动与中国拳术的文化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拳击运动与中国拳术形成与发展的分析,认为:拳击与中国拳术最初都曾是为军事服务的训练手段,也都是在冷兵器退出历史舞台之前,就脱离了军事训练,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但在17世纪前后,则因不同的规范原则而走向了不同的发展方向.适应赌博文化的需要,拳击规则选择了公平决出胜负的竞赛规则,使现代拳击运动呈现出简练实用的技术动作与形成公平决出胜负的竞赛形式;适应表演文化与实用文化的需要,中国拳术选择了修炼身心与自助自保的发展方向,而形成了按照中国传统哲学原理组织起来的、以表现冷兵器格斗技艺的博大精深的运动体系.  相似文献   

13.
“直线攻击、交叉直线攻击、直线加斜线攻击”化过程,从运动训练学的角度揭示了竞技对抗性项目可向运动科学发展之路。体现了拳击运动技术结构与组合技术的发展变“技术型、技巧类”形式转变,探讨了中国拳击运动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对优秀拳击运动员为期一年“备战八运”的训练周期科学监控中,对运动员进行定期生化监控,对血红蛋白、血睾酮、血尿素三项指标进行动态分析,指出各训练阶段存在的不足,为运动员的科学训练提供了指导,并对拳击项目训练效果的生化评定方法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对新疆拳击运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拳击是新疆竞技体育的龙头项目,新疆拳击队曾多次夺得过国内外大赛较好成绩,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拳击比赛代表中国队夺牌的重点队之一。但是目前在后备人才建设、教练员培训、训练经费等方面也存在许多问题。对策:继续大力发展新疆拳击运动员后备人才的培养,迅速加强教练员岗位培训,加强教练员的科研意识,多渠道筹措资金,解决训练中的实际存在的困难,可为新疆今后拳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数据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根据第30届伦敦奥运会拳击奖牌分布,结合第29届北京奥运会的成绩,分析伦敦奥运会后拳击项目的竞技实力格局、发展趋势以及对中国拳击运动发展的启示。结果显示:伦敦奥运会后拳击强国有所波动,新起国家进步明显;各级别竞技实力中欧洲在大级别,亚洲在中、小级剐竞技实力较为明显;女子拳击提升空间较大,将是世界各国逐渐重视的突破点。建议:中国拳击应积极加入WSB、APB等高水平赛事;融合中国传统与拳击强国的训练方法与比赛理念;培养兴趣人群,广泛开展大众拳击项目。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构成运动训练竞赛活动心理结构的运动智力因素系统对典型运动情境-专项运动技能训练活动的影响,加深人们对我国四个优势竞技项目特征的认识,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智力水平和综合制胜力,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四个优势竞技项目的部分优秀运动员进行了认知调查,并对高分运动智力因素进行了四个项目间的横向比较.结果显示,四个项目的专项运动技能训练活动既对个别运动智力因素有着共同的需求,也对某些运动智力因素存在一定的需求差异.  相似文献   

18.
以当下武术界拳种不断分化和将某个拳种功力片面夸大甚至出现故弄玄虚的现象为逻辑起点,借助相关史料从文化学角度阐述武术拳种产生与嬗变的客观历史事实。得出武术拳种的嬗变与社会形态的变化和人为臆造密切相关。如若中国武术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就必须彻底剔除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深入解读现代体育存在的价值和发展路径,运用文化学中文化的自觉性和自在性理论,使武术运动和武术文化沿着现代体育的发展轨迹而发展,才是中国武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19.
摘要:武术理应作为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代表走出国门成为世界性的运动、在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中发挥更为重要作用,然而,现实中,武术技术的发展差强人意。基于此,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武术体育化历史回顾和对武术的影响分析,对传统武术精华及其独特价值归纳,认为武术体育化是历史趋势,但被动体育化横向肢解了武术本体。武术应顺应搏击运动历史潮流,以中国传统武学思想为指导,以散打运动为基础,融合传统武术摔和站立拿技术,形成踢、打、摔、拿有机融合的技术体系;训练手段中,将太极推手、站桩、拍打等培养触觉和寸劲的传统训练手段融入现代格斗训练中;竞赛上完善踢、打、摔、拿四种技术为一体的规则体系,发挥规则对技术的引导作用。逐步形成既展现中国武术搏击特点、又彰显现代体育趋势的新型武术搏击项目。对于武术技术发展和创新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及田径专项理论为依据,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形成了田径专业课“素质——技术”教学模式。运动等组对比法对该教学模式进行了教学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运用该教学模式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实验组的专项素质、技评成绩、运动成绩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该教学模式反映了运动技术、专项素质、运动成绩三之间的内在联系,符合运动技术的形成与发展规律,实现了教学过程与训练过程的有机结合,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和实践上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