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练“三功”     
写新闻,过好“三关”后,就需要“练三功”。所谓“三功”就是眼功、腿功、嘴功。 一、眼功 眼功即敏锐的观察力。只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写出来的新闻才能绘声绘色,才能使报道有独到之处。 比如邓小平出访泰国,我们的搞子只是说神采奕奕。而外国报纸却用记者观察的一些动作、神态来描绘:“邓小平走路像在跳动,精力充沛、热情洋溢。忽然他不见了,原来,被记者围住了。接着,泰国总理把邓救了出来。”你看,多么生动! (1)观察要着眼于事物的内涵。美联社一位采访民航机场记者从平常的观察中发现,天天上班的一位比利时上校,这天没有在他的岗位上班,他了解到他带兵去机场了,于是立即赶到机场,发现该上校是在解救人质,于是一条独家新闻出来了。  相似文献   

2.
在采访中,从表面上看,记者是主动的,而被采访者是被动的,但许多时候恰恰相反,被采访者其实是处在主动的地位。比如,记者提的问题,他可以毫无保留地回答,也可以来个无可奉告。所以。记者在采访中对主动与被动要有一种辩证的看法,要力争变被动为主动。记者要掌握采访中的主动权。有两层意思:一是记者要想法让采访对象配合自己的采访,让他提供记者所需的新闻事实;二是记者在采访中要注意不被采访对象牵着鼻子走,避免因做了被采访者的“传声筒”而为其所用。  相似文献   

3.
说句心里话,做为一名“自带口粮”的业余“土记者”,我确实没有什么经验可谈,只能把自己这几年写作的体会在这里侃几句。回顾起来,我的主要体会是:念好“多字经”练好“四种功”。 俗话说:“文章中不中,要看基本功”。作为一名通讯员,要想提高文章的命中率,就必须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这些基本技能,也不外乎眼功,脑功,腿功,笔功这四种功。 一、练眼功。眼功,通常是指对事物的观察能力。用眼睛观察,就要深入实际,亲临现场,仔细观察,全面了解,实地考察你的采访对象——包括人物,事物或场面。通过观察写出的新闻报道,才能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增强新闻的直观感,立体感或激发联想。1987年,我们这里出现了部分农民不顾资金、技术、信息等环节,刮起了一股“一哄而起”的办厂风,,全乡一下子办起“一脚蹬”小高炉30多个,石灰厂60多座,小煤矿54座,结果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特大浪费,全乡  相似文献   

4.
新闻传播过程作为一个系统,新闻选择贯穿于新闻的采访、写作、编辑和受众有选择地接受信息的整个传播过程中,它应由采访中的新闻选择、写作中的新闻选择、编辑中的新闻选择和新闻受众的新闻选择四个层面构成,并在各个层面上承担着不同任务。据此,笔者在此作一简要的分析,以就教于同仁。 一、采访中的新闻选择——获取新闻事实 新闻采访是记者通过一定的方式或手段获得新  相似文献   

5.
记者的工作重心在采访。可以说,采访的效率和采访质量,不仅决定着一篇篇具体的报道的水平,也决定着一个记者终身成功的程度。所以,有事业心的记者一方面在日夜地奔波,一方面在钻研如何用眼睛观察,如何讲究访谈技巧……很多人可能忽略了一个问题:采访的效率和采访质量并不是完全由记者单方面决定的,它还决定于被采访者——不仅决定于被采访者的友好的配合,也决定于被采访者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记者的本份?什么是当好记者的本领?可能各人有各人的理解。我觉得,不管怎么理解,记者时时刻刻离不开观察、思索、呼吁。无论是采访一个人,还是采访一个单位,或者采访一个集体,我们总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被采访对象的音容笑貌、衣着打扮,被采访单位环境的优劣,布局的雅俗,被采访集体成员的老少,言谈的文野,可能正是我们消息或通讯中的内容,是不能不注意观  相似文献   

7.
采访,搜集寻访的意思.涉及到记者、受访者及双方之间的沟通三大方面.本质上,采访活动是一种人际交往中的双方互动,目的是为了完成记者既定采访目标. 记者在整个采访活动中是一个通过有目的的观察,以及同被采访者交流时获得具有新闻价值信息的行为主体.记者的采访目标是多种多样的,受访者是千差万别的,而记者本身也是个性各异.  相似文献   

8.
观察是记者交际的一项重要手段。记者采访,首先要用眼观察,观察对方有助于提问,观察现场有利于思考,观察贯穿采访始终,观察得越深刻,写出来的东西就越精确生动。所以,记者的观察不是简单的看,而是细腻的高级思维活动。 记者的观察有如下作用:获得口问耳听难以得到的新闻素材;加快新闻主题的形成;确保新闻的真实性;更好地与采访对象交朋友。  相似文献   

9.
在新闻采访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几个记者同到一地采访,访问、观察的对象及所得材料大致相同,而各人所见却不尽相同。写出的文章,立意有高下之分;反映的事物,程度有深浅之别,乃至观点也有很大差别。原因何在?主要是记者的思想水平各异,在采访中的思维方式不同。在采访学领域里,如果说访问、观察是记者收集新闻的起  相似文献   

10.
柏虎斌  潘文俊 《视听界》2001,(5):26-26,21
凡是记者,都知晓采访角度。但是,如何选择采访角度,并不是每一个记者都十分清楚的。本文想就这个问题作一点探讨,以期“抛砖引玉”。采访角度,意指记者从什么方向,通过什么途径或用什么方法去观察分析和挖掘新闻事实。在新闻实践中,记者应选择什么样的采访角度,依靠于对事物现状、历史和内在联系的了解和把握。本文所说的价值取向,是对新闻事实的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评定的一种选择,是记者对采访对象、事物现象本身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当记者已有十八个年头了。在采访经历中,一直沉浸在专题新闻报道中,有时很懒惰。多年的采访,我突然有了一种不曾有过的感动,而且越来越深刻:那就是在采访中,要更好地把握人性美、人情美,体现故事性、情感性。那我们该如何把握好人性美的专题新闻报道呢?一、深入观察记者必须到现场才能找到新闻。到了现场,我不仅仅是用眼睛看,而要调动自己的鼻子、舌头、手、脚和头  相似文献   

12.
芮伟良 《新闻实践》2009,(11):68-69
记者在紧张地采访、拍摄,谁来记录他们的工作状况?且让我来试一试!我是报社的驾驶员,乘我的车的更多的是赶去一线采访的记者。遇到有紧急情况,如台风袭来,突发事件发生,我往往自告奋勇地请战出车。按理说,车到采访现场,我的职责告一段落,可以躺在车里听听音乐喝喝茶。司机只是个旁观者,最多好奇地看场景,或者替记者背背包。久而久之,我深为记者的敬业精神所感动,自然而然地买来相机,在采访一线把镜头对准记者,记录着他们的工作场景。  相似文献   

13.
新闻采访,是新闻学和新闻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新闻记者、通讯员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功. 不会采访的人,不能算是一名记者或通讯员。采访能力低的人,不可能成为一名能干的记者或通讯员。记者、通讯员的知识,百分之七、八十是在采访实践活动中逐步积累起来的,或者是围绕着采访、在采访的触发推动下,积累式地取得的。记者、通讯员的知识,要跟着时代的前进迅速更新。他们要比一般人更多、更快、更广地吸收新知识,  相似文献   

14.
许多新闻界的老前辈对记者在新闻工作中的采访环节都有过非常精彩的言论。穆青同志说,在生活中,并不缺少新闻,缺少的只是发现。安岗同志说,到基层看形势,脚底板下出新闻。南振中同志说,采访不仅是记者的工作,而且是记者的生活。人物采访是指对新闻人物进行的采访,它是写人物通讯、人物传记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这些新闻人物通常是有影响的社会知名人士、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作为一名富  相似文献   

15.
新闻采访意志是指记者根据采访的目标,在采访过程中自觉地实施、调节和 控制自己的采访行为,不断排除干扰,克服困难,以完成预定采访任务的心理过程。对任何一位新闻记者来说,采访都是一个艰苦、细致、持久的脑力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过程,要求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 采访意志的体现 意志作为一种心理过程,总要从言行上表现出来,心理学上“称意志行为”。坚强的采访意志是实现意志行为的根本保证。一般来说,在采访过程中良好的意志品质主要包括这样三个方面: 首先是记者对采访目的有明确而深刻的认识,能自觉地投入采访活动,以…  相似文献   

16.
新闻采访重在访问,也难在访问。采访犹如一次战役,有“学”可依,有“规”可循,共性的东西记者是可以通过学习事先把握住的。访问则是采访中的一个环节。犹如一个战役中的一次战斗,但它是一个关键性环节。一个战役中的决定性战斗,访问失败全盘皆输;尤其是采访对象情况复杂,难以事先充分预料,主要靠记者的现场应变把握,犹如战斗中的战术,需要机动灵活地运用。  相似文献   

17.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要不要做笔记?仿佛听到过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最好的记者在采访中是不做笔记的,有人则认为最好的记者是应该尽量做笔记的。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根据。记者在采访中,的确要看具体情况办事,如果遇到一个不善于言谈的采访对象,当记者拿出笔记本,使对方更加紧张和被动的时候,记者就不宜当面记录。如果对方很自然,  相似文献   

18.
要练四种功     
俗话说:“文章中不中,要看基本功”,作为一名通讯员,要想提高文章的命中率,应该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这些基本技能,也不外乎眼功,脑功,腿功,笔功这四种功。 一、练眼功。用眼睛观察,就要深入实际,实地考察你的采访对象——包括人物,事物或场面。通过观察写出的新闻报道,才能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增强新闻的直观感,立体感。1987年,我们这里刮起了一股“一哄而起”的办厂风,全乡一下子办起小高炉30多个,石灰厂60多个,小煤矿54座,结果  相似文献   

19.
陈健 《新闻传播》2004,(4):70-71
易地采访,是电视新闻采访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相对于属地采访而言的。属地采访是记者在所属的电视台负责报道的区域内进行的采访,是记者的常规性本职工作:易地采访则是指记者到自己分工范围以外的地区进行的采访活动,是一种非常规的采访活动。  相似文献   

20.
新闻报道离不开主题。主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是新闻舆论导向的标志。在新闻采访与写作中,记者有主题意识,将有助于记者更好地进行采访和写作,提高新闻稿件的质量。带着主题采访,也有利于记者对材料的选择。主题的确立,有助于增强记者的采访主动权。记者心中有了一个主题,就会根据主题的要求取舍材料,选择最能表现主题的题材,使采访更加有的放失,更加易于深入发掘。主题的确立,有助于增强报道的深度。社会生活纷繁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