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历史上的中央官制并不是静态的,而是处于变动演进之中的。秦朝以后两千多年中央官制的演变,从一开始就以侵夺相权、强化皇权为其基本历史线索和主要内容,它所表现出来的历史方向和性质是封建政治和中央官制的日益专制化。汉初官制多沿用秦朝制度,到汉武帝时期开始演变,内朝的创置过程,伴随着相权的削弱和皇权的加强,从而使汉代的国家权力机构明确分为两大系统,并构成了汉代封建专制主义的基本权力结构。  相似文献   

2.
一、秦汉时期政治制度的创新 1.秦朝封建政治制度的创新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秦始皇“横扫六合,一统天下”后,及时总结了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分裂、战乱不巳的教训,对国家政治制度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创新,主要表现在:以法家思想作为其政权建设的理论依据;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颁布通行全国的法律。其结果是在我国历史上建立起了一种全新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相似文献   

3.
刘灵芝 《历史学习》2006,(10):37-38
在中国古代,相、丞相或宰相,是秉承皇帝旨意,辅佐国政的官职。由于国政繁多,皇帝不能没有辅佐,皇权的效能是通过相权的运作来达于四方的。在封建国家机器的运转中,兵权与相权既相辅相成,又相互矛盾,此长彼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反映了封建国家政治体制的演变。  相似文献   

4.
纵观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在统治阶级内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始终是封建专制主义政体中牵动全局的核心问题.因此,研究相职(职权、职位)演变的历史,在认清它的演变过程、规律和原因的基础上,必然会加强对封建专制主义发展趋势的了解,同时,也将进一步揭示封建专制制度固有矛盾的深刻性和发展变化的规律,这对我们从根本上认识封建专制主义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二年律令》看汉初丞相与御史大夫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家一直认为汉初丞相位尊权重,有很强的独立性,然而通过《二年律令》,我们可以看出西汉初相权并不完全独立,御史大夫比丞相承担更多的日常政务,对丞相进行监督与牵制,这是封建官制不断加强皇权的必然。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中国古代中枢决策机构演变的轨迹,探索了其权力愈来愈小的发展规律,并揭示出相权和皇权的矛盾是导致这一系列变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汉初皇权是一种“共天下”理念支配之下的有限皇权。这种相对皇权,到景时期已开始出现初步的变革。到景帝末年,随着军功集团退出汉初政治舞台,汉代政权出现了真空。武帝即位后,汉初三权并立的结构已逐渐松动,为武帝加强皇权提供了客观的条件。武帝皇权向政府权力的渗透,主要是通过中朝官制度以逐步分解相权。通过“加官”将原来属于中朝官的职称加在朝臣之上,使之得以参与机要,由此构成心腹近臣组成的“中朝”,以分割相权,这便是中朝官制度。  相似文献   

8.
"到明初,在中国历史上实行了1600多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的高度。""新的高度"是什么意思?能否说与皇权相对立的相权从此消失?答案是:否!理由是:相权不只是政府主官——丞相的权,而是泛指辅助皇帝治理国家的权力。相权与皇权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共同体。只要皇权存在一天,相权也就必然存在一天。两者不仅相伴而生也相伴而亡。根本的缘由是皇帝以一人之力管理不了整个国家。客观的事实也是皇帝身边始终活跃着一大批没有丞相之名,却有分"劳"解"忧"之实的人。分"劳"解"忧",说到底,就是分权,虽然不一定很大。  相似文献   

9.
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儒家德育与封建专制的意识形态并不总是形成共谋、共存的关系。从儒家德育与封建权力意识形态的关系来分析,至少存在着三种不同类型的儒家德育:一是前权力型的儒家德育,它没有成为封建专制权力的意识形态工具,它与专制权力保持着距离;二是权力型的儒家德育,它与封建专制权力形成了共谋关系,最终成为了封建专制权力的意识形态工具;三是后权力型的儒家德育,它从封建专制权力的束缚中解放了出来,成为一种更为纯粹的品德教育形式。这三种类型的儒家德育对于现代道德精神和现代教育的适应能力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它们也将面临着截然不同的现代命运。  相似文献   

10.
丁小芹 《文教资料》2010,(3):114-117
对于宋代皇权与相权的强弱问题,学界看法不尽一致。近年来,相权加强的观点多为学者所认同。实际上。宋代皇权与相权的强弱并非一成不变,不同的时代氛围、政治环境甚至君主权力欲的大小,都会造成皇权与相权间的强弱失衡。  相似文献   

11.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必修课的第一个专题,要求学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认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征。新课程允许教科书的编写有所发挥,因此,几种版本对这一专题的内容选择差异很大。岳麓版突出中央集权制度,选择了秦朝建立中央集权、汉唐地方分权、宋朝强化中央集权和明清加强专制皇权等有关史实,其他如科举制等只字不提。人教版主要选择中央和地方行政体制变化的史实,介绍秦朝中央官制和郡县制,汉至元也沿着中央和地方机构设置变化介绍,其他制度也未涉及。人民版没有一条明显的线索,秦朝除了讲郡县制和中央官僚机构外,增加“挟书律”,汉到元略讲行政机构变化,增加监察制度和选官制度(包括察举制、九品官人法、科举制),清朝外加边疆政策。  相似文献   

12.
唐代到宋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主要趋势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体现在职官制度上,主要是中央中枢机构的变化,即相权的不断分割。本文就此略陈管见。一、专制君主制和唐代相权制度的演变1.专制君主制政体的特征专制君主制的特征是在一个至高无上的皇帝之下,同时存在着一个“掌丞天子,助理万机”(《汉书·百官表》的丞相或者相国。皇帝通过丞相治理国家。丞相既对皇帝负责,协助皇帝处理国家大事,又是百官之长,万众翘楚。所谓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具有仅次于皇帝的权力。在一定意义上,丞相有着制约君主的作用,其地位和权力相当显要。丞相…  相似文献   

13.
秦的速亡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中央集权国家体制出现的第一次大危机,中华民族统一国家又处在历史的岔路口。西汉皇朝主导的一方,总结并完善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理论,加强并完善专制皇权,延续2000多年。《淮南子》否定君主专制,提出以法约束君权,依法治国,主张以统一的法制指导的中央君主地方分治。已涉及当代君主立宪国家体制的某些因素,被“边缘化”了2000年。  相似文献   

14.
论明代洪武年间的封建专制统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洪武年间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空前高度强化的封建专制统治的局面。本文着重分析洪武年间封建专制统治的特点,并进而阐述和探索其作用与影响。一历史发展到明代,封建专制主义统治日益强化。无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其统治机构之完备,皇权地位之崇高,都无出朱元璋之上者。洪武年间的封建专制主义统治,在许多方面都具有一系列不同于以往历朝专制统治的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以皇帝制度为基础,以御史监察制度为主干,以谏官制度和举报制度为补充的中国封建权力监督制度,具有皇权监督至上、专门监督机关机构独立、权重位高的特点。这种权力监督制度对于维护封建专制的延续起过重要作用,对我国社会主义权力监督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职官制度,历代均有所不同,甚至在一个朝代也常有种种变化。秦汉以前,我国尚没有形成统一的官制,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建立起中央集权的统一官制,把官吏分为中央官和地方官两类。汉代基本沿袭秦制,以后历代虽有变化,但两千年来大致是以秦汉官制作为基础发展演变的。下面就中央和地方两个方面,简要介绍一些古代职官。  相似文献   

17.
2003年人教版高中《中国古代史》(选修)第二章第三节“两汉政治经济制度”课后的问答题:“汉承秦制”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试举例说明。这道题对学生来讲有一定难度,有的甚至认为无从答起。那么,“汉承秦制”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首先,秦朝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立法、司法、监察等各种权利都操于皇帝一人之手,实行君主一人专制独裁,“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从中央的丞相到地方上的郡守、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汉朝建立后,承袭秦制,未有所改。其次,汉承袭了秦朝实行的以丞相为核心的中央官制。秦统一后,建立了…  相似文献   

18.
皇权神化是秦汉封建专制体制的主要特征.它渊远流长,对后世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因此,笔者认为,对秦汉皇权神化的原因、主要内容及其后果进行探讨,对于了解秦汉封建专制体制的特征及其在历史中的作用,对于了解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的原因,都是很有必要的。一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形成和初步发展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由于封建地主阶级总结了以往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经验,继承并发展了“王权神授”论,确立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儒、法、阴阳家相  相似文献   

19.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严格说来,这一概念由两部分构成即封建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者是不能等同的.封建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制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中央集权是讲中央与地方关系,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相似文献   

20.
秦朝官制尊左卑右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朝的官制在中国古代官制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正如汉代历史学家班固所说:“自周衰,官失而百职乱,战国并争,多变异,秦兼天下,建皇帝号,立百官之职。”(《汉书·百官公卿表》)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它的中央官制的设置情况,在《史记》和《汉书》中都有或略或详的记载,尤其是《汉书》的“百官公卿表”更是一目了然。但是,官制中丞相一职前面冠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