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滁州学院学报》2016,(4):75-77
淮北汉代画像石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有着鲜明的人文和地域特点,集中表现了汉代人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意识,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从淮北市汉画像石的雕刻艺术语言、造型艺术语言、图案形式语言三方面进行淮北汉画像石的视觉形式语言研究。我们发现二千年前的的淮北汉画像石融合绘画艺术、雕塑艺术、建筑艺术、民间艺术等多种艺术语言于一体,与当代艺术有很多相似的形式语言。  相似文献   

2.
丁昆 《红领巾》2004,(6):115-116
汉画像石艺术既没有此前彩陶、青铜器的神秘威慑图腾的羁绊,也没有其后佛教艺术统治的束缚,而是深受楚文化的影响.同时,汉代礼乐的盛行,对汉画像石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汉画像石艺术是在借鉴彩陶、青铜器、书法、雕刻、帛画、壁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3.
西王母的形象在多部文学作品中均有涉及,但内容不尽相同,有关西王母的画像石更是汉代画像石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至今被发现的画像石而言,有关西王母的画像石占到了很大的比重。画像石中所表述的西王母的故事,和文学作品中的西王母故事之间,在戴胜、梯几、高居仙山、三青乌(三足乌)相伴等方面是相似的,但是在形象和故事表现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汉代画像石中的西王母图像体现了汉代的艺术审美、宗教信仰等,这一题材为汉画像石的艺术成就增辉添色,也为我们后人理解研究汉代社会以及文化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线索。  相似文献   

4.
徐州是汉文化的发祥地,现存的汉画像石数量众多,其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主要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类题材为主.通过介绍徐州汉画像石的历史文化背景,探讨徐州汉画像石艺术在主题、题材、构图、风格等方面具有的独特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再次印证了其在中国传统艺术和美术史上的重要地位,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珍宝.  相似文献   

5.
文章旨在研究南阳画像石艺术。画像石是汉代最具代表性的造型艺术之一,南阳是其主要出土地域之一。南阳画像石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而深受楚文化影响。浪漫主义的题材和夸张简练的造型语言、疏朗律动的结构方式,形成了独特的富有浪漫格调的汉画像石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6.
徐州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地处苏鲁豫皖的四省交汇中心,又是汉文化的发祥地,现存的画像石数量很多,其中有装饰意蕴的不在少数,题材内容也很广泛,比如现实生活、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等方面,当然画像石作为雕刻与绘画艺术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受绘画艺术的影响也很多,在这个方面徐州汉画像石艺术很完美的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以形写神”这一艺术风格.所以徐州地区的画像石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及丰厚的历史积淀.  相似文献   

7.
徐州汉画像石汉画像石是汉代人们刻划在墓室、祠堂上带有鲜明主题的装饰石刻画。它生动地描绘了汉代社会的典章、衣食住行、神话故事;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活着的依恋及死后的祭奠;展示了两千年前人们高超的艺术水准;再现了汉代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高度文明。汉画像石是汉代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艺术成就,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璀璨的明珠。而徐州作为汉文化的发祥地,其出土的汉画像石、画像砖数量庞大,种类繁复,艺  相似文献   

8.
浙江海宁长安镇汉墓画像石的造型语言非常富于绘画笔意,在汉画像石中艺术可为独具一格.  相似文献   

9.
画像石画像砖艺术是中国古代民间美术中一种极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以石和砖为媒材,以刀代笔的绘画艺术,制作过程融绘画、刻制、拓印为一体,内容丰富,风格雄沉气派。在初中美术教育中开展画像石画像砖艺术校本课程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与文化遗产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传承我国传统民族文化技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对现有的国家美术课程设置的有益补充和实践拓展。近几年,我校以开设画像石画像砖选修课、开展实践活动为切入点,探索和构建可行的、适合初中学生的画像石画像砖校本课程体系,取得了一些成效。  相似文献   

10.
李东 《少儿美术》2023,(3):31-32
<正>2023年1月18日上午,枣庄市少儿美术中心垂髫知汉·鲁南汉画像石少儿版画展在滕州市汉画像石馆开幕。画像石可以说是一种石刻绘画,这种造型艺术,按成型技术来说,应属雕刻;依其整体艺术形态而言,实似绘画,故习称为画像石。画像石出现于汉代,后代仍在延用,但分布地域和发现数量,以及内容丰富程度皆无法与汉代相比,故人们提到画像石时主要是指汉代画像石。山东滕州汉画像石以发展脉络完整清晰、雕刻技法丰富多样、画像内容包罗万象和祠堂画像石精美绝伦等在国内独树一帜,影响广泛。它既是一种雕刻,也有绘画的风味,在中国美术史上是很重要的一章。  相似文献   

11.
汉画像石作为我国古代一种主要服务于丧葬礼俗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时代特征。画像石大多嵌饰于墓室及其附属地面上的祠堂、墓阑等建筑之上,它们既是组成这些墓葬建筑物的构件,又是配饰其表面上的刻画装饰。装饰纹样是汉画像石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在形象思维上解决了装饰造型的基本问题,而且比较全面遵循了艺术形式美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汉代工匠笔法洗炼,刀工娴熟;汉画像石雕刻技法工整细腻,粗犷豪放。这种精湛的石雕刻技术至今已经影响了中国许多艺术,本文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民间剪纸、雕塑艺术、版画艺术,从它们入手研究汉画像石雕刻技法对中国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石盘汉墓彩绘画像石的发现,改变了晋陕两地画像石艺术形式的传统观念,再次拓展了对中国汉代画像石艺术全貌的认识。对该墓葬较为确切的纪年判断,关系到对该地区画像石风格特征、演变规律的研究,也关系到汉代彩绘画像石在中国古代美术发展过程中的位置等问题的研究。石盘墓的断代,其发掘报告中说得较为宽泛,"约在东汉桓帝、灵帝之间"。运用图像语言比较的方式进行分析,该墓画像石的图像结构与造型特征,均与桓帝和平元年画像石相去甚远,而与灵帝建宁四年、熹平四年时相近。因此,石盘墓的完成年代应该就在175年前后的数年之间。  相似文献   

14.
宋奇 《许昌学院学报》2008,27(1):116-118
汉画像石刻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汉代糅合绘画、雕刻两大艺术表现形式而形成的艺术珍品.许昌地区出土的汉画像石刻作为这一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文化艺术价值主要表现在:1.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地域特征;2.无限的想象空间;3.古拙质朴的艺术风貌;4.夸张的表现手法与独特的雕刻技法.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淮北市境内出土的大量汉画像石有着其他地区画像石不同的艺术面貌,呈现出独特的装饰艺术特点,主要从装饰内容和题材、装饰表现技法、装饰特点上等几个方面来分析。  相似文献   

16.
汉画像石艺术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之所以在苏北鲁南呈集中分布,与这两地所具有的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及汉代社会呈现的人文地理条件即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两地的汉画像石呈集中分布,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对全国其它地方汉画像石的产生与发展都起到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邢台学院学报》2017,(4):95-97
汉代画像砖、画像石以独立的艺术表现手段,真实地记录了当时不同阶层人们的生活、生产、思想情感以及精神信仰,是一部活生生的史书,再现了汉代热烈而又充满生机的社会现实。通过对汉代画像砖、画像石的历史起源、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手段的综合研究,揭示其文化艺术符码。  相似文献   

18.
汉画像石是集雕塑艺术语言、绘画中的版画艺术语言、书法艺术语言、装饰艺术语言、民间艺术语言--与一身的综合性艺术.  相似文献   

19.
在汉代文化的范畴内,作为在汉代社会占支配地位的汉赋,在艺术追求、艺术价值取向、艺术风格、艺术表现方法等方面对汉画像石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无论从意识形态性,还是艺术发展史方面看,汉赋对汉画像石都可见其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汉代画像石是一种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石刻绘画形式,是在历史长河中遗留下来的极具艺术价值、考古价值的瑰宝。汉代画像石以完美的线条语言、变化多端的构图方式、动态的表达形式和夸张的形体变化向世人展示出两汉时期奔放、雄浑的大汉雄风和气势。基于图像学视野分析汉代画像石,需要明确不同画像石的具体属性,遵循得体的分析原则,由两汉时期风俗习惯分析汉画像石的内涵。深入了解汉代画像石散点透视、对称均衡、分层分格和谐饱满的构图形式,分析其内在的装饰性、艺术性、动态性、思想性等构图特点,从汉代画像石无言的形象中感悟汉代人们的信仰和不朽的思想,学习其震撼视觉、振奋人心的表达形式,从图像中感受动态的生命之美,并将其运用于现代纹饰、色彩、视觉表达艺术,传承和弘扬汉代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