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历史教育的一项重要目的是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历史课程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呢?笔者有以下几点粗浅的看法。一、以史为鉴,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1.悠久的历史,璀璨的文化,激发学生自豪感知国才能爱国,爱国才能立志报国,我国是世  相似文献   

2.
历史课本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素材。历史教师应利用历史课堂教学深入挖掘历史中大量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引导学生把爱国与爱党统一起来,把爱国主义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统一起来,并树立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为振兴中华,实现理想为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3.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文化和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发扬艰苦奋斗的爱国主义精神,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有机统一,是新时代大学生需要践行的重要理念.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不断加快,将爱国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能够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最大功能和价值,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因此,本文将对新时代爱国主...  相似文献   

4.
爱国主义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是我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爱国主义和爱党、爱社会主义三者的一致性,是当代中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和最集中的体现,是爱国主义最突出的时代特征。爱国主义和爱党、爱社会主义一致性的学理逻辑主要体现在作用机理、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的一致;三者的一致性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现实应答,是历史和现实逻辑的统一。认识爱国主义和爱党、爱社会主义三者内在一致性,既有利于回击当前各种西方社会思潮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冲击和挑战,又有利于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途中,助力我国公民涵养大国国民心态,外塑中国国家形象。新时代,要从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把握爱国主义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关系,实现升华发展。  相似文献   

5.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高尚的传统美德,是民族精神的核心。而爱国主义教育也是中学历史教学中历久弥新的主题。在新课程标准下,历史课堂更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为此,我们应充分利用历史课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切入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有独特的作用和意义。在教学中,通过揭露帝国主义列强侵华罪行和傀儡政权的卖国行径,进行国耻教育;通过讲述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历史,歌颂爱国志士事迹,进行民族精神教育;通过阐述近现代中国"救亡图存"的历程,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爱党教育;通过展现新中国建设成就,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7.
民族高校在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应根据民族学生的实际,突出抓好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地处甘孜藏区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线,突出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坚持“四观两论”教育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教育主题,注重紧紧把握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和现实性,突出民族高校的特点,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收到较好地效果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爱国主义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其生成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爱国理论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爱国思想,继承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回应新时代爱国主义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坚持爱党、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既要立足民族又要面向世界。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的实践路径包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发挥典型的先进引领作用,注重运用仪式庆典,强化制度和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9.
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的“民族心”和“民族魂”,历来是鼓舞我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伟大旗帜,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爱党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征程中,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是要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主义制度,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要求。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要始终坚持爱国之情、强国之志和报国之行的统一,积极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华民族复兴的宏伟大业,这是当代中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根本落脚点。  相似文献   

10.
历史教育与民族精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而爱国主义的前提是对民族历史化的认同,因此,历史化认同是民族精神的承接面,否则民族精神因缺乏民族特质的整合,而泛化成人类共有的优点,无由彰显“民族”的精神。实际上,离开历史教育.民族精神就没有根植之处;离开历史教育,民族精神的培育就会因为缺少民族的历史化认同这个基本承接面而难有实效。我们应该认识到历史教育也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爱国主义教育既是国防教育的实质,也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特殊性和国防教育本身具有的属性决定了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建设人才的高校更应该广泛、深入地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国防教育。抓好这一培养民族精神的坚强阵地对于提高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从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两者关联的角度,分析论证了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国防教育只有把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核心内容,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公民的爱国热情。  相似文献   

12.
爱国主义教育既是国防教育的实质,也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特殊性和国防教育本身具有的属性决定了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建设人才的高校更应该广泛、深入地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国防教育。抓好这一培养民族精神的坚强阵地对于提高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从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两者关联的角度,分析论证了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国防教育只有把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核心内容,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公民的爱国热情。  相似文献   

13.
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主题。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爱国主义的史诗。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中,结合进行国家主权安全的教育、民族精神的教育、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爱党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等,不仅是顺理成章的,而且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新的时代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被赋予更大的价值诉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明主题。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规定。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积极探索富于时代性、规律性和创造性的教育范式,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15.
爱国主义是一种传统 ,一面旗帜 ,一直是我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旋律 ,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血统”得以世代相传的主脉 ,爱国主义教育是贯穿我们思想道德教育的主线。民族精神是民族个性的突出和集中体现 ,是民族文化赖以生息繁衍的心理基础和社会基因。从爱国主义到民族精神 ,是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的升华和深化。本文从思想道德教育的历史进程考察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内涵的丰富和嬗变 ,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的内在联系与扬弃 ,探索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路径和着力点 ,努力实现思想道德教育从发扬爱国主义向培育、涵养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深化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承担了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的重要使命,要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实现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红色资源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充分挖掘红色资源中的爱国主义元素,广泛开展四史教育,建好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和载体,不断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效能。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做好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传承民族文化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的需要,更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民族虚无主义和狭隘的民族主义这两种极端性的错误认知不利于爱国主义的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应对其予以关注和澄清。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对爱国主义教育产生的冲击和影响,要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文化与政治相结合的维度,切实提高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水准。  相似文献   

18.
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爱国主义教育是其最基本的精神核心,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最基本的精神支柱。单纯的对于历史这一课程的教学而言,爱国主义教育则是其亘古不变的话题。本文主要对怎样利用历史教育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主持人语     
<正>文明礼仪教育表面是学礼,根子是学做人。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旨在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礼仪文化,彰显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力求在习惯养成中涵养儿童的道德品质,从而为儿童成长为优秀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践礼养德大处着眼就是要爱国,爱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往小处说是养成文明礼仪习惯,以礼规行,以礼养德。  相似文献   

20.
中学历史的教学中既要做好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也是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的一个要求。中学历史书也具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历史书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是完成了历史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