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语教学是少数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包括学习本民族语言,又包括学习汉语文。《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明确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文的内容、标准和评价等方面。教学环境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教学环境能够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掌握汉语文的基础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汉语文素养。创设良好的汉语文教学环境,对实现汉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于民族地区汉语文教师来说,孩子刚进学校开始用汉语授课,都会有很大的困难,大多数孩子上学才接触到汉语,而少数学生是通过电视媒体接触到汉语,学生汉语水平高低不齐,连基本的对话都困难,更别谈上课,这就要求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在完成授课任务的同时努力提高孩子们的汉语交流水平。  相似文献   

3.
对于农牧区教学教育来说,农牧区小学生的汉语文水平相对城镇小学生的汉语文水平要低。由于农牧区的小学生很少运用汉语进行交流,很多学生只是在汉语文教学中才运用汉语进行交流,这样就会导致农牧区的小学生汉语文较差,因此在农牧区的小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汉语文的教育,提高学生汉语交流能力,并有效提高农牧区小学汉语文教学整体效率。本文对现今农牧区小学汉语文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有效设计良好的教学形式,提高农牧区小学汉语文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4.
拉加 《青海教育》2002,(10):14-15
国家教委制订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文教学大纲》规定:“民族中小学汉语文教学目的,是要使少数民族学生具有初步运用现代汉语文的能力,为毕业后从事生产和工作,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五省区统一编写的汉语文教材中要求:“从三年级开始加授汉语文课,直到高中毕业共学习九个学年”。但从目前州县民族学校的汉语文教学情况看,距离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有必要加强汉语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农村牧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适应西部大开发和市场经济的需要。如何加强汉语文教学,谈谈自己的粗浅的想法:  相似文献   

5.
汉语文是一门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的基础学科,在初高中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初高中汉语文教学内容大多来源于生活,且对其学习也是为了更好地在生活中应用。在初高中汉语文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进而树立学生良好的汉语文素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本文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对初高中汉语文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措施进行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6.
藏区主要是指藏族集中分布的地区,分布范围较广,但是部分地区分布较分散,管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藏区有着自己的风俗习惯与信仰,并且与外界的交流沟通较少,在汉语文学习方面有着一定的困难,但是汉语文的学习是他们与其他地区沟通的重要工具,对于藏区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中学生来讲,对于汉语文的学习可以增强自己的民族自豪感,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从而促进藏区的全面发展。所以对于藏区汉语文教学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结合藏区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藏区的教学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现在的民族教育一般都是“双语”教学,就是学生(基本上是少数民族学生)既要学习他们的本民族语言,又要学习汉民族以及全民族的共同语——汉语。我国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有许多少数民族有语言、无文字.也有一些民族有自己的文字。不论有无文字,本民族的语言对汉语文的教学有着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而有文字的影响就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8.
汉语文教学,是我国少数民族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学习汉语文的重要性大家也都知道。但如何搞好汉语文教学?也是我们汉语文教师需要长期探讨的问题,经过十多年的汉语文教学,我谈谈自己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邓红娟 《现代语文》2014,(10):16-17
《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中指出汉语课程的性质:“汉语是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的第二语言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汉语课程的首要性质是工具性,同时兼顾人文性,这是汉语课程的基本特点。汉语课程应致力于学生汉语基本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汉语基本素养是学生继续深造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文教学大纲》也指出“重视实践,多读多练,是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文的有效经验。”“运用汉语文进行的课外活动和课外阅读,是汉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必要的补充和扩展。它对于丰富知识、陶冶性情,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文的兴趣,给民族学生创造汉语文环境,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民族小学汉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归根到底是培养学生的汉语言技能和汉语文技能,这就意味着这种汉语教学必须遵循特定的理论和方法安排教学计划、组织课堂教学,即从汉语的语言、词汇、语法等基本要素入手,通过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使学生具有准确合理地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西藏牧区学生长期处在听、说藏语的环境中,在上学后才慢慢接触汉语文,学生汉语文的基础较差,阅读和应用的能力比较薄弱。对西藏牧区小学汉语文作文教学进行了分析,希望对提高学生的汉语文作文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民族语言与汉语文的有效整合,简而言之,将民族语言与主体语言汉语进行融合,使学生学习汉语变得轻松愉悦,在学习中形成语文学科素养,使学生认知和理解能力有所提高,实现汉语文的教育教学目标。而对于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整合,简而言之,就是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3.
虚拟化了汉语文的本性,虚化了学生的真实存在,虚化了人与人之间的共性,共存和共建是汉语文教学改革浪潮中流行的一种“虚化”病,汉语文教学在改革中应越来越像自己,这是一条原则。  相似文献   

14.
自从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对教育领域尤其重视。尤其是对我国民族师范专科院校的汉语文教学方面。但就目前情况来看,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民族师范专科院校的汉语文教学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探讨了开发相关资源的意义所在,然后提出了目前民族师专汉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了如何更好地开发利用相关资源,以提升教学质量,实现课改的全面成功。  相似文献   

15.
朗读是语文学科最基本的教法与学法,是尽快提高语文能力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在汉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朗读,正确地处理好朗读与识字学词、朗读与讲解、朗读与背诵、朗读与说写的关系,以便更有效地提高朝鲜族学生的汉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6.
周毛吉 《课外阅读》2011,(11):117-117
外民族语言的学习对任何人都有一定的困难,怎样在教育教学中用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教学目的,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能力,更好地掌握汉语文这门语言工具,制定一套高效的学习方法,是我们民族类汉语老师肩负的责任。汉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汉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那么如何加强民族类学生汉语文教学呢,我想谈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7.
刘帅 《成才之路》2011,(23):93-I0022
由于汉语和藏语在语法格式上、措辞达意上及表述方法上存在一些差异和不同,所以藏区学生在学习、运用汉语过程中,常常会显得力不从心、无法驾驭。笔者在藏区初级中学工作已十年,在日常教学中,深切体会到朗读训练在语文课堂上的实效性和重要性。下面笔者将就朗读训练提出自己的一些浅显看法,希望能同从事藏区教学的汉语文教师共同探讨。一、教师范读,培养学生语感  相似文献   

18.
在西藏农牧学院,由于情况特殊,民族学生一进校必须要修汉语文课程,特别是预科阶段的学生。民族学生的汉语基础较差,与内地招来的汉族学生的差距较为明显,这为今后的专业教学带来诸多的不便。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如何让民族学生尽快摆脱汉语言文字的困扰,这是摆在汉语文任课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笔者经过几年的教学摸索,发现在汉语文教学中适当地举行演讲比赛是提高民族学生汉语文水平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汉语文在西藏藏族考生的高考总分里只有75分(卷面分值为150分),但在考生得分总分里占的比例却很大,平均在40分左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每年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250分左右,理科200分左右)中,藏语文、汉语文两门课加起来的总分是150分,但学生得分却在90分左右;余下的英语、数学和综合(三门)一共五门学科加起来的总分是600分,但平均得分为每门30分(理科平均20分)。换句话说,汉语文在藏族学生的高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汉语文的高考复习就显得尤为重要。结合笔者长达十几年的高三毕业班教学经验,本文从学生易记忆易掌握的角度出发,全面解析汉语文高考复习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汉语文作文无疑是中学汉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少数民族学生而言,汉语文作文常常成为他们学习中的难点之一。究其原因,写作素材和写作技巧的欠缺无疑是造成这种现状的重要组成因素。为此,本文就中学汉语文作文教学的相关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