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生新闻作为新世纪新闻改革的亮点,从2002年起,很快成为我国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的重要报道内容,成为传递党的温暖和讴歌社会进步的一支支颂歌,成为时时撞击人们心灵和吸引受众参与的一块块磁石,成为弘扬公共道德和感受人间真情的一团团烈火,成为抨击社会积弊和强化舆论监督的一把把手术刀。  相似文献   

2.
成为主流媒体是每一个媒体的梦想。要成为主流,在无法放弃社会新闻的前提下,必须改变社会新闻的传统报道方式,寻找一种社会新闻的崭新报道方式,把社会新闻变成人人需要的“实用新闻”,加大社会新闻的服务功能。让读者感觉到:社会新闻不仅“好看”,而且“有用”。那么,怎样增强社会新闻的服务性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赵刚 《视听纵横》2007,(5):70-71
近年来,以社会新闻为主体,以城市平民为收视定位的民生新闻作为一支生力军,在收视市场上杀出了一条血路,与娱乐节目、电视剧三足鼎立,这其中,民生新闻拼时效、拼现场、拼猎奇、拼煽情.成为各个电视频道争夺收视市场的利器。在各地的收视份额竞争中,民生新闻虽然被各种质疑的声音包围,却常常还是高居各类栏目的榜首。[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新闻敏感是新闻记者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中,能够及时发现,准确判断,迅速捕捉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能力。在西方新闻界,通常把新闻敏感称作“新闻嗅觉”、“新闻嗅鼻”。美国新闻学者卡斯柏·约斯特在《新闻学原理》中说:“一个不善于辨别颜色的人,不能成为画家;一个不懂得音律和谐的人,不能成为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  相似文献   

5.
社会新闻因其贴近性、通俗性和可读性,目前已成为媒体提升影响力进而提高市场占有率的一个重要法宝。然而,不可否认,近几年,社会新闻中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不良现象,如报道格调低下、内容负面新闻过多及报道缺乏深度和广度等,已成为严重制约社会新闻发展的一个瓶颈。因此,社会新闻要想获得一个有效的发展路径,使品质得以提升,首先要把社...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个盛产科技成果以及科技新闻的时代。翻开当今各类新闻载体,我们不难发现,层出不穷的有关科技成果的新闻,经常在媒体上占据重要位置。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休戚与共,与社会生活密不可分,已成为众所周知。科技新闻已经成为社会大众对新闻信息的追求趋向。人民日报社资深科技记者陈祖甲,曾在一篇文章中把这种现象概括为“在我国,科技新闻已由萌芽进入成熟  相似文献   

7.
地市党报是我国党报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国党报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是我国新闻战线上的一支生力军。地市报以其地方原创新闻的贴近性、快捷的时效性和贴身的指导性成为地方党委指导工作、推动经济发展、稳定社会的重要抓手,以其不可替代性成为地方主流媒体,在促进地方科学发展中产生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然而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网络等新媒体正一步步替代传统媒体原先的角色。  相似文献   

8.
民生新闻作为一种受众广泛、贴近日常生活的新闻节目,扩展了媒介对公众舆论的影响力,已成为影响社会生活的一支重要力量。论文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领人们的思想行为、社会的精神风尚和发展方向的灵魂,对办好民生新闻、提升其舆论引导能力提供了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蔡宣鹏 《东南传播》2016,(6):141-143
在新闻媒体竞争激烈的今天,娱乐新闻已经发展成为一支重要的力量,一些媒体新闻报道呈现出娱乐化的走向,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给公众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如果不加以系统的规范,可能会成为污染社会风气、削弱传媒的社会毒瘤。文章试图从娱乐新闻的发展、对各方的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希望受众理性看待娱乐新闻,促进娱乐新闻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闻工作是一项特殊的职业,它的特点要求记者必须时时处处关注社会、洞察世事,及时发现新闻线索和新闻事实。这种迅速准确地发现新闻和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就是新闻敏感能力。新闻敏感是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是对新闻工作者综合素质的一种检验,直接影响新闻报道的质量。新形势要求新闻战线要有一支政治慢、业务精、作风正、  相似文献   

11.
一、电视新闻娱乐化的特征1、软新闻的流行即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把名人轶事、凡人趣事、犯罪行为、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国内媒体把软新闻都划在民生新闻、社会新闻的范  相似文献   

12.
陈红梅 《新闻世界》2008,(11):20-21
中央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和谐社会”是我们目前社会生活的宏观文化语境。新闻图片是社会一支重要的文化形态,因其普及性、易读性必然会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建设“和谐社会”这样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新闻图片的功能进行更深一步的挖掘,以便充分发挥其和谐促进功能。  相似文献   

13.
《新闻窗》2006,(4):1-1
由中宣部、教育部、中国记协等单位组织的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巡回报告团,6月22日向全国新闻界发出倡议:让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广大新闻工作者的精神高地,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新闻价值取向,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在新闻实践中,为党和人民、为伟大的新时代引吭高歌。这份倡议是巡回报告团全体同志对“三项学习教育活动”认识的深化和升华,是对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新闻价值取向结合的由衷感悟,也标志着下一阶段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新闻价值观为重点的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启动。我们要热烈响应倡议发出的号召,在新闻工作实践中明荣知耻。褒荣贬耻,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渗透到新闻价值取向之中,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好、宣传好、贯彻落实好。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有的综合性新闻媒体,大多有专职报道科技新闻的记者和编辑,设置了科技专版专栏。一些专门的产业报,也常常把科技新闻放在重要的位置。专职的科技记者、编辑队伍,成为我国新闻战线的一支生力军。这是我国科技和经济发展的不可小视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5.
为了响应团中央“三下乡”和中国记协“新闻扶贫”的号召,我院团学联利用暑假社会实践的机会,组成一支七人的小分队,赴全国重点贫困县之一陕西淳化县,进行为期一周的考察。我们有幸成为全国新闻院校中第一个参与“新闻扶贫”活动的集体,现将一周中所见所闻及一些想法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纯新闻"已然成为新闻研究的热词。在探讨"纯新闻"及其派生的理论亚代码时,发现"纯新闻"是一种具有独特作用的理论假定,其利于观察新闻的本质正在于它的非纯粹性。人与现实的关系越来越成为一种话语关系,新闻话语成为反映社会结构及其变化的重要话语形式,因此它并非孤立产生,而是由整个社会赋予;新闻叙述实际上是消息提供者、新闻工作者、读者、新闻传统共同努力的社会活动,它们合力定义了什么是新闻,一起构建了社会图景;新闻话语本质上是社会活动的一种模式,辩证地反映了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作为新闻栏目,必须随时把党的方针政策告知广大的人民群众,让他们随时了解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实现这一目的,就需要一支有高瞻远瞩、敢于奉献、吃苦耐劳、敢打敢拼的高素质电视新闻人才队伍。而负责这个新闻栏目的新闻制片人,则是这支队伍的中心。作为新闻节目的制片人就必须做到胸有全局,能审时度势,新闻敏感性要强。有与省委、省政府及各相关部门建立起来的密切的联系网络,并以此为基础获取大量准确的新闻信息。舆论导向是新闻栏目的灵魂,而收视率则是新闻栏目的生命。管理者必须具备与时俱进的理念,也就是要不断的按照党和政府…  相似文献   

18.
纷繁多变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的时代现实呼唤多种多样的新闻形式和体裁。为了更好适应和表现新的社会生活与时代内容,对话体新闻——这一过去国内新闻工作者较少采用的体裁近二十多年来受到不少记者尤其是青年记者的青睐,产生了不少优秀作品并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对话体新闻已经成为新闻百花苑中一支秀挺的奇葩。  一  1987年 6、 7月间,《人民日报》在二版开辟了《经济生活对话录》专栏,这是内地报界第一个专门刊发对话体新闻的栏目。此后,《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工人日报》等报纸也陆续刊登了不少对话体新闻,以思…  相似文献   

19.
现在社会的发展形势下,媒体的传播力量日见强大,成为社会现象舆论监督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媒体事业的快速发展,要求新闻组织必须构建一支强大的内部建设军团。只有新闻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处于达标的前提下,才能保障新闻质量和传播效果。本文针对电视台新闻记者如何提高新闻采编能力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探讨,希望可以给读者提供相关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新闻舆论监督,实质上是广大读者群众的监督,是党和人民通过新闻媒介对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进行的监督。新闻舆论监督是伴随着近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而兴起的。在当代西方发达国家,新闻舆论监督已发展成为一支不容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