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亲爱的小读者,你知道2001年全球第一畅销书是哪一本吗?是美国医学博士斯宾塞·约翰逊先生著的《谁动了我的奶酪》。这书一出版,全球销量就超过了2千万册,连续28周蝉联亚马逊网上书店最畅销书榜首!美国NBC名人运动栏目著名主持人查理·琼斯说:“《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改变了我  相似文献   

2.
正早晨入园时,豆豆带来了一本新图书,画面简洁、色彩鲜艳、内容新颖、有趣。我不禁说了一句:"这本书真好!"豆豆很得意地将这本书放在了图书角。吃完早餐,孩子们自选区域游戏开始了。煦煦去了图书角,一眼就看中了豆豆早上带来的那本书,她从图书架上拿起了那本书,正准备看,豆豆见状马上跑过去,一把夺过书:"这本书是我的!"煦煦用商量的口气  相似文献   

3.
多年前,有一个周末送女儿去学花式溜冰,期间要等候两三个小时,我就在附近一间咖啡馆消磨时间。第一次从书架上看到这本书,当时甚至还有些不屑,不去会死?但鬼使神差最终还是被这本书吸引,我承认是这本书决绝的书名打动了我,  相似文献   

4.
我有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垃圾国的希望树》。这本书是我用卖废瓶子的钱买来的。  相似文献   

5.
神奇的力量     
在两本书之间居然有一股神奇的力量,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让我们一起去揭开其中的秘密!今天,姐姐在看课外书时,忽然让我去拿两本厚厚的书来。我好奇地问:“要书干嘛?”“嗯……做实验。”姐姐神秘地回答。一听说是要做实验,我就来劲了,赶紧说:“没问题!”我以最快地速度将两本厚厚的书放在姐姐面前。只见姐姐把两本书一页一页地交叉插起来。她插好后,将书递给我道:“试试,看你能不能把两本书拉开?”“把书拉开?这不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吗?”我信心十足。我先轻轻一拉,没拉开。怪了,我既纳闷又感觉很没面子。我再使劲一拉,还是没动静。我使…  相似文献   

6.
我这人有一个小优点,如果读到一本很喜欢的书,就喜欢呱呱呱四处对人说。虽然不可能说到普天下人家喻户晓,但是我周围的人很难有人可以听不见。我在我所在的大学课堂上只要说哪一本书,我所在的大学附近的两家书店,如果有这本书的话,那么这本书就非卖完不可。我到书店去,认识我的老板说,啊,梅老师,不知道什么原因,《……》一下子就卖完了。我就告诉他们,因为我在课堂上呱呱  相似文献   

7.
言必信     
有一次,几个熟人在一起,其中一人喜形于色,因为最近出版了一本书。他在对我们说了不少奉承话后表示:“我明后天就送诸位每人一册,请前辈多多指教。”此事已有若干年了,虽然其间也相遇过几次,但到现在我还没有看到那本书的影子。  相似文献   

8.
小嗄屋     
《小火炬》2011,(12):27-27
莆田市荔城区麟峰小学四(4)班陈煦晖:我最喜欢看的就是《我把班长变小了》和《可乐侦探组》!请问: 《可乐侦探组》这本书哪里有卖?还有《我把班长变小了》那一系列的书我也想买。总之,我的问题是:去哪  相似文献   

9.
朋友最近送了我一本书,和书一起送的是一个要求:读完写篇感想.要知道,这本书是<1978-2008中国建筑设计30年>,像我这样完全是建筑设计行业之外的读者,能把这样一本巨著读下来已属不易,更何况书中老有让我流连一处或反复前后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师:前段时间我们读了《小尼古拉的烦恼》。读了这本书以后.你对这本书的作者有了一些什么了解?(出示书的封面)。 生:我知道这本书的作者让——雅克·桑贝小时候非常调皮,他当过兵,卖过葡萄酒。后来他发现自己画画很好,画画的时候遇到了勒内·戈西尼,他们两个就一起创作了《小尼古拉的烦恼》。  相似文献   

11.
老师卖书皮     
今天,我和何宪姝、何睿三人约好去南门新华书店买书。我们三人在书店逛了半个多小时买了两本书后就去南门地下街去买书皮。我们三人手挽着手,肩并着肩,高高兴兴地来到地下街。我们看了几家卖书皮的都不合心意。突然,我们三个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了一家店卖的书皮,他那儿有许许多多合我们心  相似文献   

12.
单位组织开展<阳光心态>读书活动,人手一册.这两年,类似的励志书籍我已看过不少,粗略浏览一下,把书带回家便随手放在了卧室.一天深夜回家,老婆还没睡,正捧着本书看得津津有味呢.一看书名--<阳光心态>,我乐不可支:老婆,这书别人看看也就罢了,你这整天笑得合不拢嘴的人还要"阳光心态",还让不让别人活啦!老婆平常看书不多,一本书能让她爱不释手、挑灯夜读,不易,自然也激起了我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3.
简平 《教师博览》2006,(11):37-37
那天,我将我写的一本书悄悄地放在了人民公园的一张长凳上。我在书的封面上贴了个标签,上面写道:“这是一本漂流书,如果你看完了,请你再把它放在公共场所,让下—个人阅读。阅读是一种快乐,希望这本漂流书能给你带去快乐,也希望你将这样的快乐带给他人。”我悄悄地走了,那一刻,我心里涌过莫大的欢喜。漂流书,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欧洲,人们将自己拥有的书籍贴上特定的标签后,投放在公园、地铁、咖啡馆、车站等公共场所,无偿提供给拾取的人阅读,拾取的人阅读后,再以相同的方式将图书放到公共环境中去,如此不断地进行传阅。这样的漂流,在我看来,…  相似文献   

14.
宽容与自由     
“每个人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自己阳光灿烂的童年。”在中文版《窗边的小豆豆》(黑柳彻子著) 的封面上,印着这句话。但我阅读这本在日本卖出了 1000万册的小说,并不是因为这句话的诱惑。我的童年似乎一句话就概括完了,哪里可以展开成为一部小说!吸引我的不是书里展现的灿烂童年,而是培育了灿烂童年的东西。  相似文献   

15.
林肯是美国的第15任总统。林肯小的时候,家里没钱送他上学,但他渴望读书,他买不起书,就想方设法借书读。有一次,妈妈让他去邻居家送木柴。告别的时候,小林肯突然在书架里见到一本渴望已久的书,就再也挪不动脚步了。他站在邻居的书架前,入迷地读了起来。邻居见他这么喜欢这本书,就大方地借给了他,让他拿回家去读,还叮嘱他不要把书弄脏了。小林肯感激地说:  相似文献   

16.
我很少为了什么去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只有在自学考试难以坚持时才苟同这种观点。也不是因为大部分人认为的所谓的用功去读书,我最尴尬的是,每当我捧着一本书读得入神的时候,时不时有人(包括我的朋友)都会来一句:“这么认真?休息休息。”很多时候,我就报之以苦笑:休息?我这就在休息,读书使我的心最为安稳宁静,读书是我最好的休息方式。我是因为喜欢书而去读书。就像有人喜欢打牌、有人喜欢看电视、有人喜欢上网、有人喜欢逛街、有人喜欢闲聊、有人喜欢旅游一样,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活方式,读书就是我的生活方式。大部分时间我只读我喜欢的书。如果哪一天不读书,我就觉得这一天少了什么,在每个劳累了一天之后的夜晚,孩子已静静睡着,月亮温柔地定格在窗眼里,疲惫的身躯舒服地靠在床头,然后捧一本书,这是我一天最幸福、最放松、最适意的时光。  相似文献   

17.
第四封情书     
故事是从一本书开始的。
  笛安的小说《西决》出版的时候,我读初二。那时候我对这本书爱得很,便向身边的朋友推荐这本书,这也导致了有很多人向我借阅。后来书到了朋友D的手上,她一脸无辜地告诉我,书不知怎的就不见了。  相似文献   

18.
心存善念     
在一个夏天的傍晚,我与朋友分别后,走到一家书亭前。书亭的主人是位老人,一副慈祥的面容,端坐在书亭里,看着几个翻书的人。我挑了一本书,付钱给了老人,便拿着书往家赶。回到家,我坐到沙发上,迫不及待地翻看起那本书来——这是我的习惯,买了书总是先睹为快。书翻到中间的时候,我突然愣住了:里面夹着一张20元的钞票。我猜测,这钱肯定是卖书老人夹进去,忘了,结果连钱带书一块给了我。我暗自庆幸自己好运气。再看书时,文章里的内容却渐渐不入心了。我知道,老人卖书的利润极小,一本读物卖出去,往往只能赚几毛钱,这20元钱,真不知老人要守多长时间书摊,要卖多少本刊物才能赚回来。想起这些,我决定马上把钱给老人送回去,尽管从我家到老人的书亭有十几里路程。  相似文献   

19.
作家声音     
正余秋雨自称新书《泥步修行》是"最后一本"余秋雨日前在河北廊坊举办的第27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再推新书《泥步修行》,70岁的他尽管未显老态,但他表示,"这是我最后一本书了。"他好像在自问自答,"别写了,再写下去谁看?虽然我的书很好卖。"谈及写这本书的起因,余秋雨说,现在网上几乎每半个月就有大量"他的诗文"发表,他还记得其中很著名的一个句子"你的过去我没法陪伴,你的将来我将奉陪到底"。"有人说,余秋雨先生一生写过  相似文献   

20.
我的爸爸很爱看书,每次到市里去玩,爸爸总要拉着我到新华书店买几本书。有时,他也会到图书馆借书,他还会去网上淘书,所以呀家里的书柜装满了各种各样的书,有历史类的、文学类的,还有教育类的……真是应有尽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