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歌 教 学 中 提 问 的 设 计 往 往 关系到一节 课的成败,好的问题设 计 能 抓住 诗 歌 中 作 者 寄寓 深 意 并 高度浓缩诗 人情感的关键词,这些 关键词或在 转折之处,或在矛盾之 处 , 或在 重 复 之 处 等 等。 在 教 学 《 我 用残 损 的 手掌 》时,我 巧 妙 地 设计了四个 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完 成了对这首诗的解读。 这四 个 问 题 是 :一 、你 怎 样 理 解“ 残 损 的 手 掌 ”? 二 、诗 人“ 摸 索”到了什么?三、你认为“辽远的一角”是指什么?四、怎样读“永恒的中国”? 首先,诗的 第一 句“我 用残 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  相似文献   

2.
1、什么是“非典型肺炎”? 关键词:近距离空气飞沫呼吸道传染是指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简称“SARS”。  相似文献   

3.
在鸦片战争期间,浙江的黑水党曾经英勇地抗击过英国侵略者。这是当时人民群众反侵略斗争中一支重要的力量。“黑水党”是个什么组织?它如何对英国侵略者进行斗争?起了什么作用?本文想就这几个问题作个简单的探讨。首先谈“黑水党”的性质问题。有人认为“黑水党”是由浙江秘密会党发展来的。但就我所接触的材料来看,我认为“黑水党”不是由会党发展而来,而是浙江人民在  相似文献   

4.
“三讲”的核心是讲政治。讲政治,首先要从根本上懂政治,或者说要懂得政治的根本。那么在讲政治里面处于核心地位,根本地位的是什么呢?江泽民同志对此有十分明确的论述,江泽民同志指出:“什么叫政治,从根本上说政治问题主要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真正掌握和实践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也就从根本上懂得了政治。”江泽民同志的论述提示了讲政治的本质内涵。那么为什么说党群关系是讲政治的根本问题呢?首先,人民群众是我党的立党之本。我们的党是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产生、发展壮大的。是顺应广大人民群众迫切…  相似文献   

5.
教学方法本设计采用“双向问题式教学模式”的核心环节,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筛选学生自学过程中不能自主解决和合作解决的阅读疑问,整合出三个问题:关键词的微妙变化说明了什么?详写“消沉”生活为哪般?“呐喊”有何丰富内涵?教学思路说明一、关键词的微妙变化说明了什么?讨论:叫喊、大嚷和呐喊是本文中的三个近义词。第一个词出教学方法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师生相互交流。本方案不用任何资料,不利用现代媒体技术,而是运用最传统的对话问答方式,引导学生对文本做最朴素的解读。(说明:从现实角度看,目前中学生受影视文化影响较大,感受理解…  相似文献   

6.
1 “假设”的问题。用“假设”这个关键词引出对人、事、物、时的假设发问。例如 :假如我是教师 ,对这件事情我会怎样处理?2 “列举”的问题。用“还有……还有”这个关键词罗列出对符合某个已知条件或属性的事物。例如 :“柳”字是“木”字旁 ,是一种树 ,还有哪些字是“木”字旁 ,是不是也跟树木有关?3 “比较”的问题。用“有什么相同” ,“有什么不同”比较两项或多项事物的特征、性质的异同点。例如 :五年制上海教育出版社五年级第二学期(S版)第9课中 ,有三首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村居》、《游园不值》都是以春天为题材的七律诗 ,…  相似文献   

7.
听一位老师第一次教《捞铁牛》,在出示课题后,要学生找出课题中的关键词(“捞”),接着便要学生从“捞”字中展开猜读:课文可能说些什么?在学生的一番议论中,教师因势诱导归结出:①在什么年代“捞”?②在什么地方“捞”?③谁“捞”?④为什  相似文献   

8.
一、什么是民主?民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一个重要方面。民主问题首先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问题。民主这个词最早来源于希腊文,由“德莫”和“克拉托斯”两个字组成,“德莫”是“人民”和“地区”的意思,“克拉托斯”是“权力”和“统治”的意思。  相似文献   

9.
〔总体阅读思考〕阅读这篇文章时,要思考以下问题: 一、《清醒的“大碗茶”》,文章题目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命题?“清醒”的含义是什么?“大碗茶”指什么? 二、清醒的“大碗茶”清醒在什么地方?主要哪些地方表现它的清醒? 三、“大碗茶”唱出了令人感佩的“三部曲”,其“三部曲”的内容是什么?基调是什么?你“感”在哪里?“佩”在何方? 四、“大碗茶”是个商业企业,是做生意的,  相似文献   

10.
一些物理小报和复习资料甚至考试题上,常常出现“某物理量的国际单位是什么?辅助单位是什么”的问题。例如某物理小报有“力的国际单位是什么?辅助单位是什么?”“密度的国际单位是什么?辅助单位有哪些?”“压强的国际单位是什么?它有哪些辅助单位?”等问题。我认为;这样的提问是不妥当的。下面根据1984年2月27日我国  相似文献   

11.
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中有很多相对应的关键词,比如教材与课程、数学与生活、数学与活动、预设与生成等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这几对关键词的关系,对于更加理性地实施数学课程改革有重要意义。下面就如何认识和处理这几对关键词的关系问题,谈谈自己的思考。一、教材与课程:依托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具有课程意识已成为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什么是课程意识呢?简单地讲,就是教什么的意思,而教学意识是怎么教的意识。教学中既要关注“怎么教”,也要重视“教什么”。教师课程意识的强弱,往往集中地表现在教师对待教材的态度与…  相似文献   

12.
自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掀起了将国有企业重新私有化的浪潮,其声势之大,波及范围之广都是战后前所未有的。这次私有化浪潮的实质是什么?它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怎样?当代资本主义能不能实现“完全的私有化”?私有化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本文拟就以上问题提出一些初步看法。一、重新私有化不是“人民资本主义”的表现,而是垄断资本加强统治地位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一、激发问题意识,开展问题体验活动在第二册《珍贵的纪念》的阅读教学前,我布置预习,要求学生找出问题登记在问题本上。上课时我利用课件演示亭子的建造过程,问:“看了动物们庆祝亭子完工,你有什么感想,想提什么问题?”这时,学生纷纷表达意见:“什么样的纪念才是珍贵的?为什么?”“动物们为什么要在亭子上留下纪念?”“动物们都留下什么纪念?”“谁留下的纪念是珍贵的?”“小刺猬在一旁甜甜地笑了,说明什么?”“其他的纪念为什么不是最珍贵的?”“小亭子前后有什么变化?”……然后,教师板书出问题,引导:“你觉得哪个问题重要,怎么解决?”“…  相似文献   

14.
电脑高高手“博客”可是现在各大搜索引擎最热门的搜索关键词之一,就连不少同学们也在互相询问“今天你博客了吗?”可是,到底什么是博客呢?博客的英文表述是blog,是webblog的缩写,简单来说,就是网络日记。Blogger则指写Blog的人,  相似文献   

15.
课题:鄂教版《生物》第一册《有机物的合成——光合作用》一、创设问题教师:地球上纷繁众多的植物不仅美化了环境,而且为动物和人类提供了大量的食物,有人将一片片绿叶形象地比喻为“绿色工厂”,把光合作用比喻成“工厂”的“生产活动”,那么光合作用的“车间”是什么?“机器”是什么?“动力”是什么?生产的“原料”是什么?“产品”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6.
[总体阅读思考] 这篇课文是针砭时弊的议论文。读时,要弄懂如下问题: 一、作者对“说”所持的态度是什么? 二、从哪里看出作者在立论的角度上与众不同?但为什么又说“言行一致”、“多做少说”和“切勿‘口惠而实不至’”全然在理? 三、作者是怎样亮出观点的?有什么好处? 四、作者给少说为佳的好好先生画了一幅什么像?意在说明什么问题?对文章有什么作用? 五、这篇文章是怎样从正、反两方面对照进行论证的?这样论证有什么好处? 六、这篇文章在论据的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语  相似文献   

17.
课堂提问是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不同的提问形式可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一般有以下四种形式。 1.直叙式提问直叙式提问,就是教师直接提出问题,学生口头叙述回答。例如,在“分数”教学中可以提出:“什么叫分数?”“什么叫真分数?”“什么叫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分数加、减运算的法则是什么?”等问题。这种提问形式能检查和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训练学生对定义、法则、公  相似文献   

18.
教师书宬     
《教师博览》2005,(9):56-56
多元智能系列导语:自从《学习的革命》一书介绍“多元智能”以来,“多元智能”已经成为一个教育关键词,见诸于各种讲座与论文。然而,目前的事实是:一方面,多元智能已经在教育发达国家与地区进入了商业开发的阶段;另一方面,多元智能在我们日常的课堂上,仍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究竟什么是多元智能?在普通的语文课堂或者数学课堂上如何理解与运用多元智能?一所学校是否有可能开发成为多元智能学校,让每一个孩子都展现他的独特的智能?多元智能与因材施教有什么异同?要理解这些问题,也许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阅读,这里特推出“多元智能”系列套餐…  相似文献   

19.
阅读2021年《人民教育》第23期《落实“双减”学校应该“减”什么?“增”什么?》一文,让我认识到,在落实“双减”政策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多角度的“增质”深入落实“减量”。  相似文献   

20.
翻阅关于鲁迅先生的小说《一件小事》的几种教学参考材料,觉得对小说中“我”的“坏脾气”的解说都不圆满。我的坏脾气是什么呢?小说开篇已明确解释,就是“一天比一天的看不起人”。看不起什么人呢?要探讨的就是这个问题。几种资料各执一说,一种认为“我”看不起的并非劳动人民,而是反动统治者,并从此说“坏牌气”不坏,“坏脾气”是反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