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一般采用"三个阶段"的教学模式:读前活动、读中活动和读后活动。根据阅读教学理论,阅读过程是一个主动的、语言与思维相互作用的创造性学习运用语言的过程。据此,阅读的前两个阶段可以看做是对语言材料的初步感知和理解,而第三阶段则是对阅读理解效果的检查和对语言材料的巩固运用。教师往往把教学重心放在读前与读中活动上,由于这两个部分占据时间较多,使得读后活动草草收场,给人一种虎  相似文献   

2.
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根据儿童认识事物的心理过程和阅读教学规律,小学生阅读要通过内部的言语把阅读材料变成自己理解的内容,必须遵循这样一个思路“读通——读熟——读懂——会读“。然而,目前的  相似文献   

3.
图式理论认为,阅读理解的实质是读者的相关背景知识与文本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应考虑读者的背景知识和阅读文本这两个方面的因素,让学生体验其大脑中的图式在阅读过程中如何指导他们理解文章,据此论述阅读教学的读前、读中、读后各阶段的活动。  相似文献   

4.
有位语文教育家曾说:“语言学习积累重于理解。”这句话对英语教学同样适用。高考英语备考的第一阶段,学生的积累要在阅读、写作、纠错三个环节上形成能力。在阅读中丰富知识库存,在写作练习中提高表达能力,在纠错中积累答题经验。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21,(35):91-92
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整体教学模式由读前活动、快速阅读、仔细阅读、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五部分组成,整个教学过程以语篇为载体,在理解和表达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融合知识学习和技能发展,通过感知、预测、获取、分析、概括、比较、评价、创新等思维活动,构建结构化知识,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中学英语阅读课堂,教师过于关注成绩,注重词汇、语法知识的机械性练习,忽视学生的阅读能力,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而任务型教学法的中学英语阅读活动的课堂通过读前、读中与读后的三个阶段任务型阅读活动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语言运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其中,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以及这些技能的综合运用。阅读是理解的技能,写作是表达的技能。它们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为此,如何在英语课堂中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相结合,即如何在英语阅读课中渗透写作教学,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正成为我们广大教师应努力探索的问题。本文将从读前(活动)——精心设计课文导入,激活相关背景知识;读中(活动)——渗透多种阅读方式,充分挖掘课文资源;读后(活动)——以读促写,以写带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三方面论述如何在阅读课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途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8.
图式理论是语篇阅读教学的心理学基础,阅读过程被认为是读者所具备的背景知识与材料信息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基于图式理论,英语阅读应通过"从下至上"和"从上至下"两种信息处理方式,在读前开展激活学生脑中图式的活动,读中引导学生运用图式来帮助进行阅读并进一步构建、丰富图式,读后组织学生进一步强化、巩固图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9.
阅读,就是通过视觉器官而感知书面信息。阅读过程,是一个交际过程,是读者与作者之间进行的积极交际活动。阅读的中心是理解,阅读理解主要用来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已学英语知识的能力。阅读能力是指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它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推断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快速阅读能力四个方面。学生在阅读英语过程中,感到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语言障碍和缺乏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  相似文献   

10.
对于阅读而言,背景知识直接影响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在中职英语阅读课中,如何在读前活动中有效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是教师应当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通过将概念图作为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就运用概念图有效激活中职英语阅读读前活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调控与反馈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二者既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情有效调整教学策略、始终使学生进行持续而有意义学习活动的方法,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学情、据此调整教学过程的方法。在本文中,我将阐述如何利用互动反馈系统对小学英语学科单元知识目标掌握情况进行有效调控和有效反馈。  相似文献   

12.
倪璐 《考试周刊》2011,(88):126-127
我从事高中英语教学多年,在英语课文教学方面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从高中英语新教材阅读课文来看,它的特点是:题材较广泛、信息量较大、语言较地道。阅读教学可让学生巩固和发展语言、文化背景知识,学会并运用阅读技巧,更好地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从而实现高中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为继续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课文阅读一般可以分为pre-reading,during-reading,post-reading phases等几个阶段。根据阅读教学理论,阅读过程是一个主动的、语言与思维相互作用的创造性地学习运用语言的过程。据此,阅读的前两个阶段可以看做是对语言材料的初步感知和理解,而第三阶段则是对阅读理解效果的检查和对语言材料的巩固运用阶段。教师要通过这一阶段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全面理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篇章结构、思想内容,并归纳出语言规则及其用法,通过口笔头练习进行内化、迁移,从而使语言技能综合化,这是一个信息输出和反馈的过程。因此读后活动(post-reading activity)的设计组织是阅读教学的重点。我在教学教研实践中,遵循系统认知原理,既循序渐进,又注意练习活动形式的多样性,针对不同题材、体裁,设计组织有关读后活动,让学生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需要创新的教育来培养。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知识观、媒体观和教学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知识观是人们对知识的理解与态度,是教育活动存在的基础。人们如何理解和阐释知识,对知识抱有怎样的态度,决定了会采取怎样的教育活动。在教学实践中,知识观决定着媒体观与教学观;反之,教师如何使用与设计媒体,如何选择教学模式与策略,则集中体现了教师所秉持的知识观。  相似文献   

14.
阅读能力是学生吸收和掌握英语知识的基础。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在读前、读中和读后阶段对英语阅读课进行设计,以促使学生在阅读的整个过程中有效地理解课文内容,从而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拓展阅读的研究和实践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展开的,其基本做法是就语文教学中某一阅读素材相关的主题,搜寻更多的材料加以整理、阅读,进而加深对课堂阅读素材的理解,并通过这一开放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品德课程标准指出:“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小学德育的重要载体.对小学生应多采用活动式教学。” 实践证明,采用活动化教学,能改变以知识为本、教师中心、灌输唯上的课堂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与学生的自主活动和主动探索统一起来.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上期我们对品德课的活动化教学进行了一个比较简单的梳理,主要限于现象叙述。鉴于众多读者的要求,这一期我们继续关注品德课的活动化教学。  相似文献   

17.
《学前教育》2006,(9):42-42
教师依据音乐教育的目标和幼儿的生理、心理特征。运用语言、实物、道具、表演等手段,精心地创设音乐情境;幼儿在特定的情境中,通过自主参与、自我体验、尽情表现的音乐实践活动,获得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的发展。“情境&#183;体验”音乐教学法的基本模式是设境——体验——表现。  相似文献   

18.
朱霞霞 《新疆教育》2013,(11):29-29
阅读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英语教学的核心内容和关键所在。对语言课来说,阅读就是对所学语言知识的一个认知过程,阅读就是读者能运用已经学过的语言知识、社会知识和文章结构知识等,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感知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的一个心理过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把阅读过程的各个环节贯穿在整个过程中。所以,我认为在英语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英语阅读策略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分读前、读中和读后三个阶段,读前活动即阅读的导入活动,主要任务是激活学生与阅读材料相关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对材料的阅读兴趣和热情,促进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因此,读前活动是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环节,教师需要提高对读前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在分析和研究过程中不断提高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读前活动是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图式理论是其理论基础之一。本文详细论述了读者(本族语和非本族语)的“图式知识”或“背景知识”对阅读理解的影响,即读者如能有效地将其所掌握的图式知识与所读文章的新信息有机地联系起来,就能对所读文章有较全面和较深层的理解。阅读教学中的读前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前活动来帮助学生在阅读文章前构建或激活他们的图式知识或背景知识,在阅读过程中能有效运用这些图式知识或背景知识提高阅读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