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历史教师是教育者,承担着历史教育的任务。国家规定的历史课程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等,都需要由历史教师来具体实施的。”作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的历史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也是学生创新精神的培育者,还是青年一代美好心灵的启蒙者和塑造者。人的精神境界、文化修养和工作能力,这三个方而在很大程度上都和高中历史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历史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教学水平和学生素质。笔者从事县级高中历史教学.而目前县级高中历史教师的状况却不容乐观,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重视。[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历史的地理观念教学是历史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教学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有助于学生形成空间概念.有助于讲清历史概念,并突破难点,有助于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用发展的观点观察问题。  相似文献   

3.
钟兴国 《甘肃教育》2007,(9X):35-35
一堂成功的历史课,应该是课文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统一,是历史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的结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旧的教学观将教师视为知识的传递者、能力的培养者、思想认识的教育者,其功能则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只是单纯追求学生认知的发展。在这种观念下,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对学生的自主性活动或是缺乏设计,或是停留在一问一答的浅层次的认知活动上。这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单一化,也造成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相似文献   

4.
联想是指“由所感触或思考的事件、现象以及概念的刺激而想到其它与之相关的事件、现象或概念的思维过程。”它可以由当前的事物引起对另一事物的回忆。而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互为影响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总是与别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之间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所以历史教学中采用联想法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整体记忆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  相似文献   

5.
培育公民素养和传播人文精神是历史教育的主要目标。公民素养主要由公民知识、公民能力、公民方法和公民思想四部分组成。而这四者之中.公民思想尤为重要.其是历史课堂的筋骨,具有穿越时空、照亮古今、启智“立人”的作用,并能真正持续地促进学生自身成长。因而,一个负责任的历史教师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体验方法之时,更重要的工作是向学生传递有价值的思想。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有思想”的历史教师.培育学生成为理性公民呢?近期通过阅读历史特级教师魏勇所著的《用思想点燃课堂——历史教师魏勇的教育教学》(漓江出版社2008年版)一书,我找到了一些答案。  相似文献   

6.
活动目的:1.以了解“张之洞在武汉的建设成就”为例,通过对教材中的内容——“洋务运动”的延伸,引导学生客观地评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2.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深入挖掘武汉地方特色化,培养学生知乡、爱乡的情感和建设家乡的社会责任感。3.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增强学生个人体验,培养学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历史意识?历史意识的培养对我们有什么价值?绝大多数历史教师对此并不清楚,试想一下.历史教师连历史意识概念的含义都不清楚.怎么可能在历史课堂上有意识地进行历史意识培养教育呢?历史意识是历史教学法的核心,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首先必须了解历史意识的概念及其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8.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认为:“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使命感。”培养学生以全球视野来观察中国历史.是实现这一理念的重要途径。在近年来的历史高考试题中。中外历史交互穿插的学科内综合已成为历史材料题命制的基本思路。单一的中国史或世界史材料题已基本消失。甚...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充当了历史知识和结论的注入者角色。在历史课上,教师的主要活动是讲述、板书、念课文,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一切按备课思路展开教学。其结果是窒息了学生思想,未能及时把握学习情况。  相似文献   

10.
1.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误区。历史知识包罗万象,但它不是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活动的简单堆砌和集合,而是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这种内在联系有其客观的发展规律和阶段特征。如何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目前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有几个误区:  相似文献   

11.
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普遍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历史学科是人学科,课堂教学应该具有充分的人精神,做到激趣导入、教学形式活泼、方法多样,并紧密联系学生和现实社会的实际,使学生不仅学到历史知识,而且学习运用历史知识去认识世界.  相似文献   

12.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历史教学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就历史教学而言,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史料的运用,进而了解历史现象所蕴藏的历史发展规律.思考与探索众多历史现象背后复杂的因果关系.最终形成学习者对历史的认识结论,让学生掌握收集整理资料、运用图书的方法,具备对历史资料进行分析、理解、推证、综合和运用的能力.这就是学生通过历史学习所应具备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3.
历史学是一门建立在历史资料基础上的社会科学.近代史学家梁启超在《历史研究法》中说:“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历史可言”。可见,历史资料是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新大纲也明确指出: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指导学生搜集和整理与学习有关的历史资料,培养学生解读、判断并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与之相适应,新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增加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据统计,总共选用历史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历史图表、文物图片及彩图等)约2000条。  相似文献   

14.
在历史教学中,恰当地引入乡土历史教学资源可以大大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使一些不易理解的历史内容变得直观易懂,也可以增强对某些历史事件的印象。笔者所在的云南省楚雄市是一个相对偏僻而落后的小城市,多民族聚居是其主要特点。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但在历史长河中却留下了丰富的史料记载和历史遗迹。本人在课堂教学中有意发掘本地乡土历...  相似文献   

15.
运用网络技术运用历史教学,有很多方式。首先是网上参观.向学生提供有关的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历史遗址、名胜古迹的网站或网页,引导学生进网上浏览,近距离观察历史文物和历史场景,了解真实的历史原貌。利用网络技术缩短时空距离。借助网络进行“现场”参观和考察.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直接观察历史的事物,掌握更多的历史信息。其次是网上阅读。  相似文献   

16.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是摆在我们历史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而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开放性教学,无疑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所谓开放性教学实际上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了解教材内容,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归纳问题,收集相关资料,最后得出结论,这样,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成就感,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相似文献   

17.
李华英 《考试周刊》2010,(9):165-166
在历史教学中。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教育培养的独具的一种思维能力。本文作者主要从学法指导等方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来谈一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眼于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形势历史教学的飞速发展.以理论联系实际为依据,以更新教育观念,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宗旨.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历史教学与现实结合.以增强教学活力的观点。历史教学与时政热点相结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教学与新时期的国家方针政策相结合。可加深学生对现行政策的正确理解;历史教学与学生素质教育相结合,可以突出人本观念:历史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可有助于学生对相关学科知识的掌握:历史教学与学生周边环境相结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学科的无穷魅力。文章从一个侧面较好地提出了历史教学的技巧。  相似文献   

19.
杜学凤 《甘肃教育》2007,(9S):37-37
历史教学是教师依据历史教材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活动。历史教材则是该学科知识体系的载体,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对教材做相应的变通,使教材具备一定的认识梯度,才能成为易于被学生接受的课堂教学信息。因此.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对教材进行重新补充。针对高三历史教学来说,其应包括史料搜集补充,史料的分析运用以及相关理论的渗透。  相似文献   

20.
兴趣是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种活动,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历史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推动学生学习历史的一种最实际的内在动力。要改变长期在历史教学中形成的重“知”不重“思”.重“灌”不重“趣”的注入式教学方法,让学生体会到“历史是最有魅力的课”、“学历史真快乐”.必须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让学生乐学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