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安贝托·艾柯在<诠释与过度诠释>一书中,提出了过度诠释这一观点.在书中,艾柯涉及到读者意图、作者意图和文本意图,并对文本诠释进行限定.艾柯过度诠释的提出以及对诠释的界定具有一定程度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赫施的现代形式的传统阐释学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赫施的阐释学坚持认为,作者的意图就是作品的本义,它对读者来说是客观的.这是传统阐释学观点.但赫施用现代哲学来论证这一观点,并吸收现代阐释学的某些思想,用以解决在阐释作品中意义的不确定问题.所以,赫施的传统阐释学观点又是现代形式的.  相似文献   

3.
安贝托·艾柯的阐释学理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阐释的无限与有界。阐释的无限开放性集中体现在20世纪60年代艾柯的《开放的作品》这一知名学术著作中。艾柯将欣赏者和接受者置于重要地位,提倡接受者对作品的阐释过程应积极参与。然而,随着德里达、保罗·德曼、希利斯·米勒等解构主义思想家们所倡导的批评方法的激发,在阐释实践中读者阅读文本的权利不断扩张,呈现出了无限衍义的情形。针对此现象,艾柯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明确提出应该为文本阐释设定某种界限的理论,力图为阐释寻找一种合法的界限,在作者、作品和读者之间保持一种平衡。  相似文献   

4.
在张隆溪《道与逻各斯——东西方文学阐释学》中,存在着哲人的矛盾、诗人的矛盾、作者自身的矛盾。前两者是由于思想和言说的矛盾造成的,后者是因为作者寻求文化的共同性与当今社会倡导的文化差异造成的。这三组矛盾的产生和解决构成了该书的主体。  相似文献   

5.
语言符号问题不是哲学阐释学(主要是德法传统)的全部问题,甚至不是后者要加以解决的根本问题.但是,语言符号问题带来理解或解释直至真正阐释学的问题,已属不争.从本质上讲,哲学阐释学与符号学都不属于狭义上的学科,它们都试图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公分母.哲学阐释学强调理解、解释现象之于人的存在的普遍性,符号学侧重为人类认识、使用语言符号提供基本的方法论.它们相交于语言符号意义的阐释中.  相似文献   

6.
对阐释翻译理论概念起源和发展历程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翻译的实际操作过程从阐释学的四个基本步骤:信任、入侵、吸收和补偿。分别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论述,深入研究了给予阐释学理论在翻译实践的具体操作过程。之后重点从翻译过程中文化背景的转换、表达方式的转换、意境的重构等方面给出了阐释学的翻译应用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7.
阐释学是一种探求意义理解和解释的科学。阐释学理论关于“理解历史性”、“效果历史”、“视野融合”的论述强调了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和翻译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翻译是艺术的再创造,是一种语言文化的互动活动。  相似文献   

8.
现代阐释学旨在通过对作者、文本和读者的意义关系的研究,阐明理解原文意义,它的现实性与创造性为高级英语课堂上教师有效地组织各种学习方式提供了指导。基于此,从分析高级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以现代阐释学的角度给出了合理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构建基于“公共阐释”的当代中国阐释学派,需要对西方阐释学和当代阐释学发展的现状作出深刻反思。反观西方阐释学发展的道路,在西方阐释学传统中,一直存在着“私独性”与“公共性”、“私人理解”与“公共理解”、“方法”与“反方法”之间的“阐释”的张力。在这种张力的支配下,阐释学要么演变为局限于某一特殊学科范围内的阐释学,要么成为...  相似文献   

10.
丰村的短篇小说《美丽》虽然在爱情观念、叙述行为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存在着模糊、矛盾,甚至分裂的现象,即:存在着作家主观意图与客观创作实践错位的现象,但这种错位反而使小说具有了超越时代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学批评发展已有相当历史,文学诠释日益朝着纵深方向发展,许多批评家跳出文本,力图挖掘出文学作品背后的"深意",导致了文学批评的"过度诠释"。文章结合昂贝多·艾柯提出的"过度诠释"理论,通过对《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标题中"玫瑰"一词的象征含义争议以及对文中第一人称复数"我们"这一叙述者身份争议的评析,揭示文学批评中的"过度诠释",进而探析批评何以过度泛滥,又该如何把握"诠释的度"。艾柯提倡应该回归本文,探究介于作者意图与读者意图之间的本文意图,方能使诠释适得其所。  相似文献   

12.
章结合西方的阐释学理论来研讨中国古代重要的学批评样式诗话,章对名阐释学家赫斯的“范型论”作了详细分析,并表明了笔自己对解释问题的看法。章详细论述的另一内容是古代诗话中的直觉语词,章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认识解释的结构;解释在何种程度上是可能的,章的结论是:对本的成功解释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3.
阐释学一开始用于《圣经》阐释,后来越用越广,但仍然是文本阐释。后来,海德格尔提出“此在阐释”,把阐释学扩展到对人的理解,并且主张从哲学上理解,此在阐释学才是阐释学的首要意义,因为此在阐释学“把一切哲学发问的主导线索的端点固定在这类发问所从之出且向之归的地方上。”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北京:商务印书...  相似文献   

14.
朱玲 《浙江教育科学》2009,(3):60-61,63
西方的阐释循环理论的基本内容,随着阐释学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变化。从阐释学萌芽时期的“局部阐释循环”理论到古典阐释学阶段的“一般阐释循环”理论再到现代阐释学时期的“哲学阐释循环”理论,其基本内容也从文本内部的阐释循环发展为理解与生命的阐释循环再发展为存在的阐释循环,它们各不相同,但又有着承继性。萌芽时期的“局部阐释循环”,主要是德意志宗教改革时期,马丁&#183;路德提出了圣经自解原则,圣经阐释学才出现了初步的阐释循环。古典阐释学的代表人物是施莱尔马赫,他把消除误解、恢复作者原意,视为解释学存在的依据,还停留在经验主义哲学上。至狄尔泰,  相似文献   

15.
翁贝托·艾柯的隐喻学以其哲学和符号学理论思想为基础,在现代西方诸种隐喻理论中可谓独树一帜、特色鲜明。艾柯曾在多种著作中对其隐喻学理论进行过详细阐述。本研究旨在将其隐喻理论放在中国和西方两种不同学术背景中进行分析和比较,探索艾柯的隐喻学理论在促进当代隐喻理论发展中的价值和作用。从学理上讲,艾柯的隐喻理论深受皮尔士的符号学思想影响,同时又能够对当前欧美主要隐喻研究范式,包括认知隐喻学理论提供有益的补充。值得注意的是,艾柯的隐喻学理论与钱钟书先生的比喻论相得益彰,二者同样注重隐喻的文化性,强调隐喻研究要以文化为中心展开。文章认为,在中西理论的相互启迪和沟通中,艾柯的隐喻学理论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刘辰翁的诗文序跋和大量评点批语为文献依据,筒略论述了刘辰翁的文学思想具有现代之阐释学意识.  相似文献   

17.
唐闻佳 《成才之路》2012,(3):98-I0015
正冬日午后的北京,艾柯捧着笔记本电脑,坐在后海的酒吧里更新网络游记。两个月前,这个上海姑娘辞了工作,一路向北,从江浙玩到了青岛、哈尔滨、内蒙古。明天,去哪里工作?对艾柯这样的职场年轻一代来说,并非紧迫的问题。依靠兼职翻  相似文献   

18.
国内翻译界对阐释学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哲学阐释学的三大原则,即"理解的历史性"、"效果历史"和"视阈融合",而忽视了其它阐释学流派持论的合理性。很多著者基本未加批判就直接借用阐释学原则来研究翻译现象,导致两种结果:第一,文本阐释的有效性被置换,这对翻译学科的本体研究构成了威胁;第二,将哲学阐释学原则直接应用到翻译实例分析上,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误读了哲学阐释学的理论品格。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主张应重点从文本意义的有效性与文本意义生成机制两个方面去拓展哲学阐释学的应用空间,以适应翻译学科的理论需要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阐释学翻译理论的研究在斯坦纳之后进展不大。然而,就儒家经典而言,阐释学理论具有可操作性。许多儒家经典英译中的问题,尤其是“意味翻译”的问题,可以采用阐释学的三层意义分析方法来解决。  相似文献   

20.
这个题目是在总主题“中国阐释学”下做的两个方向的延伸。第一个延伸是从“阐释学”到“历史阐释”,即关注阐释学理论在具体学科的适用性问题,特别是历史学。而“历史阐释”也是我一直比较关心的话题。第二个延伸是从“体系”到“概念”。张江教授提到,中国阐释学的发展路径“由概念起,而范畴、而命题、而图式,以至体系,最终实现传统阐释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