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认为,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新课程非常重视知识结构的学习和认知能力的发展,积极倡导学生从发现中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些要求无疑已得到广大地理教师的认同。在具体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一些地理教师虽然也知道应该突出对学生进行地理能力的培养,但在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以避免“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中的能力培养浅薄和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2.
地理新课程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基于这一理念.笔者认为:构建和谐、宽松的地理大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对提高教学效果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地理新课程的实施,展现了适应时代要求的全新的教育理念,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储存一桶水,够用一辈子”传统的学习观已严重滞后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拥有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成为能够不断进行自我更新,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一眼泉”——学习型教师,不仅是教师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新课程实施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邵清亮 《山东教育》2004,(18):54-54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在地理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充分体现“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合作交流,从而拓展学生学习知识的渠道,拓展学生能力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李虹 《教学月刊》2004,(12):35-36
我国新一轮的中学地理教学改革已在实践层面上展开。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地理教材也设计了大量的探究活动。如何让学生有效地探究、合作学习,需要教师的引领和组织。所以,作为新课程实施的主要实践,地理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上要更新、调整,尤其是教师之间,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合作研讨关系,过去那种各自为阵的做法已不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实施倡导“自主学习”这一新的学习方式。提倡和运用能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如何让学生自我发现知识并独立地掌握知识,正是当前地理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迫切要求。
  高中地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学科。如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呢?本文笔者从自己的实践中得到的一些基本途径进行了阐述: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引导学生分析课本内容;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辅导学生进行知识体系的构建等。  相似文献   

7.
新编初中《地理》教材把“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指导思想,选择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为地理教学改革突破口,彻底改革以前“教师一言堂、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授课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自主探究学习。通过教师精心设疑、学生自主参与活  相似文献   

8.
在实施高中新课程的实践中,笔者清醒地认识到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不能有效落实新课标的要求,也达不到高考对学生能力考查的新要求。所以,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显得十分重要。而课堂改革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阵地。本文重点探讨基于高中学生区域地理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设计,通过观察课堂师生角色的变化,分析学生学习成绩的变化,对学生进行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探索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地理新课程注重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变革,特别强调学生积极、主动、愉快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方法,发展终身教育的基本途径。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对教师、地理学习课程的全盘否定,而是寻求一种能将学生、教师、地理学习资源有机结合的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10.
地理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起的浙江省新课程改革强调“关注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师生平等互助,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有效,优质高效;方法多样,激发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使用多种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高中地理新课程赋予了地理教学设计更多的内涵,提出了新的目标与要求,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对每个地理教师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地理课程标准本身高度的开放性决定着地理新课程和地理教学的开放性,开放性理念已经成为指导当前地理教学、高考以及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原则。开放的教学,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境式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2.
注重“四个结合” 顺应课改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新时期的地理教学必须转变“学科本位”、“知识中心”的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针对这一要求。必须把推进教学开放化.知识生活化.评价多元化作为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注重“四个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真正让学生学到“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相似文献   

13.
吕斌 《吉林教育》2009,(4):74-75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其实,学生自主学习就是独立主动地探究问题的学习;合作学习就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共同参与对问题的探究学习。因此,自主、探究、合作三者的核心与关键是探究,探究统领着自主与合作。在新课程背景下,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否有效地实施探究式教学方法,对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课堂效率的最大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实施,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新的课程理念。《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新课程所强调的教学理念转变不仅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提出了变革要求,同时对教学手段也提出了新要求。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倡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为实现自我发展而主动积极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6.
陈征 《地理教育》2014,(12):22-23
全面推进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方向,地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意识是改变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本文以中图版地理教材七年级下册“设计一个旅游方案”为例,探讨合作探究活动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沈国明 《新高考》2006,(5):86-90
近年江苏自主命题卷十分关注乡土地理的考查,这与新课程“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的理念相符,充分凸现地理学科的区域特色。与江苏地理有关的知识点分散在地理教材的各章节,在复习过程中应注重初、高中知识的整合与迁移。对江苏地理知识的整合,可以按两条线索进行:一是按照自然地理各要素,参照《中国地理》的有关内容,将江苏地理的概况总结出来。二是以江苏为案例,去论证高中地理涉及的有关地理原理。在平时注意收集有关江苏省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并能运用有关地理原理加以分析,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相似文献   

18.
地理新课程标准强调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过程,营造积极、主动、快乐的教学环境。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教学中笔者一直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在实施地理高效课堂教学中,取得的效果很明显。一、安排学生课前预习,当堂处理作业,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在地理学习中,读教材、查阅地图很重要,初中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形成在家预习的习惯,通过指定预  相似文献   

19.
教师角色的定位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在历史上教师这一社会角色经历了长者为师到有文化知识者为师,再到教师,即文化知识的传递者的演变历程。在新的世纪里,教师这一角色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而新课程的教育理念、结构和评价方法对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在新课程理念下,新课标强调了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要“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要,积极开展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内容。在课程目标上,新课标把地理教学的总目标界定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新课标的实施对广大地理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这些要求,地理教师的角色将要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20.
潘静 《青海教育》2014,(4):45-45
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高考命题“注重考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注重考查学习方法,注重考查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注重考查对社会重大问题的关注和地理认识”,取材于实际,形式新颖、设问灵活、切中时弊,对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方面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考查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