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菌L型在泌尿系感染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细菌L型与泌尿系感染性疾病的关系.细菌由细菌型变异为细菌L型后,仍然具有致病性.作者从64例泌尿系感染的患者分离出细菌型9例,细菌L型22例,开展细菌L型检查,大大提高了阳性率,认为泌尿系感染的迁延不愈并反复发作是由于细菌L型所致,并建议临床对泌尿系感染的患者治疗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协助临床查找病原菌,为临床提供诊断参考和用药依据[方法]临床常规细菌分离培养及L型细菌分离培养和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一病例中检出L型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型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白假丝酵母菌。[结论]实验结果显示病人不仅对正常菌群失调引起铜绿假单胞条件致病菌感染产生了多重耐药,而且是进一步菌群失调,白假丝酵母也开始出现。可见临床过度或滥用抗菌素可形成多重感染产生了多重耐药和L型细菌,临床感染的疾病迫切要求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敏感性准确性的提高和及时报告。而L型细菌的检验比较薄弱,尚有很多具体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紫外线杀菌频率对高校微生物实验室细菌分布的影响,提高教学质量.力法:采用四种不同的紫外线灭菌频率方案,检测空气中、桌面上细菌数以及对学生实验结果的影响.结果与结论:每天1PM和5PM各灭菌一次的方法能有效减少细菌分布数和降低学生实验结果的污染率.  相似文献   

4.
一、名词解释 (每题 3分 ,选 15分练习 )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2 .败血症  3.真菌  4 .抗体  5.L型细菌  6.刺突  7.HbsAg  8.有丝分裂原  9.免疫球蛋白  10 .细胞因子  11.免疫耐受 12 .条件致病菌  13.质粒  14.免疫  15.超敏反应  16.完全吞噬二、填空题 (每空 1分 ,选 2 5分练习 )1.细菌内毒素由菌细胞壁中的构成。2 .细菌的致病性主要与细菌的、和等有密切关系。3.流感病毒易流行的原因是和易发生变异。4 .紫外线的杀菌机理是干扰细菌的合成 ,通常用于和的消毒。5.病毒感染机体后 ,在体内播散的方式有、和。6.免疫…  相似文献   

5.
细菌DNA紫外线辐射损伤和DNA修复系统的实验探究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外线辐射对细胞的DNA系统具有损伤的作用,但是细胞自身也具有修复系统。本实验通过探究两种不同辐射敏感性细菌对辐射损伤的修复这一现象,为生物学教学提供一种探究基因修复系统存在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6.
问题:将无荚膜、无毒性的 R 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有荚膜、有毒性的 S 型肺炎双球菌属于哪一种可遗传的变异?答: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细菌为原核细胞,不具有染色体,不可能是染色体变异。我们要想确定是基因突变,还是基因重组,关键要了解具体的转化过程。细菌转化作用是指把从供体菌得到的 DNA 通过一定的途径授予受体菌,从而使受体菌的遗传特性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7.
紫外线可以杀灭细菌、病毒、真菌、立克次氏体和支原体等微生物。通过血接照射物体表面及空气来达到消毒的目的。在托幼机构,紫外线适用于空气消毒,书报杂志、电动长毛绒玩具清毒及被褥消毒,是一种简单、方便、实用的消毒方法。去年我园在每间幼儿卧室安装了紫外线灭菌灯。经防疫部门监测。安装前空气中的细菌数为1521个/米~3,使用紫外线消毒后,空气中的细菌数减少为78个/米~3,灭菌率为94.9%。这就解决了长期以来空气消毒无好办法这一难题,减少了疾病传播和交叉感染的机  相似文献   

8.
盛夏酷暑,烈日当头,阳光中的紫外线愈发强烈。紫外线对人体的健康起着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适度的紫外线照射不仅能起到杀死和抑制皮肤表面细菌的作用,并且能促进维生素口的合成,  相似文献   

9.
笔者应用细菌L型检测方法,观察30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有L型菌血症的特征。曾抽血培养出细菌L型23例,阳性率为76.6%,其中1例血培养6次,均分离出同样菌,3例经抗感染治疗好转,血糖、尿糖正常,曾观察1~3年,患者精神好,饮食正常。  相似文献   

10.
S型细菌的DNA使R型细菌发生了转化是肺炎双球双球菌转化实验时实验的重点部分。  相似文献   

11.
<正> 为提高血液培养的检出率,我们于1992年3月开展了细菌 L 型的检验,现将98份常规细菌培养阴性的血液标本进行细菌 L 型检验的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临床长期原因不明的发热酷似败血症患者的血液标本。1.2 L 型培养基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物教学》2016,(24):68-69
利用微核检测技术观察植物染色体变异,解决高中生物实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中常出现的染色体数目变化不明显、不易观察、实验效果不佳等问题,使之适合在中学实验教学中开展,为中学改进该实验提供素材。结果显示,紫外线易诱导蚕豆根尖细胞出现明显的染色体结构异常,出现概率高,易于观察,实验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 在复习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有力证据之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时,有一位学生提出:"加热会使DNA变性吗?"我回答:"会,加热会破坏DNA分子中的氢键。"我认为问题到此结束了,哪知学生接着问:"美国科学家艾弗里通过实验证明能促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的转化因子是S型细菌的DNA,既然如此,那么,  相似文献   

14.
细菌L型培养日益受到临床的重视。培养阳性比普通培养高2~3倍。临床根据药敏选药治疗,有效率高达90%以上。但培养太慢,最快亦得4~5d。临床遇急性危重病人,来不及等待培养,只有凭经验用药。鉴于L型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与原菌不同,且易耐药。如能早期诊断为L型菌感染,临床针对性用药,可及早控制病情。笔者自1985年开始培养L型菌,即观察到L型菌有粘附作用,曾上百次的用自己的血研究出细菌L型菌血症的快速诊断。自1987年~1993  相似文献   

15.
艾弗里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有这样一个实验:在培养R型肺炎双球菌的培养基中,加入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结果同时出现了R型和S型细菌。之所以有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是因为S型细菌的DNA与R型细菌的DNA整合到了一起,并且得到了表达。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运用"自然沉降法"收集、培养细菌并结合多种方法对教室空气进行消毒的探究实验,得出了运用30 W低臭氧紫外线灯照射30 min效果最好,运用2%的过氧乙酸溶液喷雾消毒20 min效果也较好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关于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中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内容涉及到"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学生总是提出下列的疑问: (1)杀死的S型细菌为什么不会使小鼠死亡,而加入R型细菌之后小鼠就死亡了? (2)为什么能发生转化,是将R型细菌杀死变成S型细菌的?还是两者的遗传物质进行融合后表现出S型细菌的特点?有没有可能是R型细菌突变而来?  相似文献   

18.
《生物学教学》2010,(11):75-76
据中国军网2010年6月7日援引新华社里约热内卢6月6日电,巴西里日约内卢联邦大学生物学系的生物学家伊万·保利诺一利马领导的科研小组宣布,他们在真空实验条件下用不同波长和强度的紫外线,对一种名为“耐辐射球菌”的微生物连续辐照16h,使其经受相当于微生物在太空旅行100万年所受到的辐射量,结果发现这种细菌仍能存活下来。这一结果为地球生命可能来自其他星球的假说增添了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利用火花放电产生的紫外线进行实验,验证紫外线具有荧光效应、化学作用、消毒灭菌作用。众所周知,紫外线是波长约为5nm-370nm的一种射线。一切高温物体如太阳、弧光灯发出的光中都含有紫外线。利用气体放电、火花放电也可以产生较强紫外线。紫外线的主要特性是化学作用强,有很强的荧光效应和杀菌消毒作用。  相似文献   

20.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现行高中生物学课本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的经典实验之一。教材只介绍了这个实验的过程及现象,并未涉及实验的来由,由现象得到“转化因子”的推论等。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实验,现作一些拓展的探讨。1认识肺炎双球菌肺炎球菌有时也叫肺炎双球菌,它是早在1881年发现的致病细菌。根据菌落的特征分为两种类型:光滑型(S)和粗糙型(R),S和R分别是英语单词smooth(光滑)和rough(粗糙)的第一个字母。S型细菌的菌体有荚膜,R型细菌的菌体无荚膜。S型细菌能侵染和寄生在人体内,引起肺炎,也能侵染其他哺乳类动物如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