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6月24日,《河南日报》在一版突出处理了一艘乌克兰渔船失火,造成河南籍船员1人遇难8人失踪的消息,消息一刊登,立即引起了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省委书记徐光春、省长李成玉分别在当日刊发事故消息的河南日报上作出批示,要求做好遇难的善后处理工作,切实维护好船员的合法权益。河南日报总编辑朱夏炎说:“省委书记和省长两位领导,针对《河南日报》的同一篇报道作批示,这在《河南日报》的历史上是少见的。”这次报道之所以能够引起这么大的影响,除了领导重视、报社同仁共同努力外,报道处理上的创新也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6月24日,《河南日报》在一版突出处理了一艘乌克兰渔船失火,造成河南籍船员1人遇难8人失踪的消息。消息一刊登,立即引起了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省委书记徐光春、省长李成玉分别在当日刊发事故消息的河南日报上作出批示,要求做好遇难者的善后处理工作,切实维护好船员的合法权益河南日报总编辑朱夏炎说:“省委书记和省长两位领导,针对《河南日报》的同一篇报道作批示,这在《河南日报》的历史上是少见的。”这次报道之所以能够引起这么大的影响,除了领导重视、报社同仁共同努力外,报道处理上的创新也是重要原因。在一版突出处理国外发…  相似文献   

3.
从4月15日到6月1日。河南日报在编委会的指导下,组织8个部门的编辑记者。开展了“学习华尔街日报体”的专题业务研讨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河南日报总编辑朱夏炎要求采编人员结合河南日报实际,学习、研究、引进华尔街日报已被国际同行认可的华体。转变报道理念,多写“三贴近”的新闻;提高写作技巧,多讲感人故事;讲究选材角度。力求新颖,更好地实现“权威媒体,政经大报,高端互动,关注民生”的办报定位。做强做大河南日报。这篇文章是对这次业务研讨活动的理论总结。  相似文献   

4.
2006年7月以来,襄城县阳光社会福利院院长牛志远成了河南省的又一个名牌,他的名字、他的身影频繁出现在国内各大媒体上,央视《新闻会客厅》、央视《共同关注》、新浪网、新华网、搜狐网、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湖南卫视、凤凰卫视、上海卫视等媒体都给予了极大关注。然而,引起他们关注的线索都来源于《河南日报·农村版》2006年6月28日一版的两篇报道,一篇是消息《襄城县阳光福利院17个孤儿考上大学》,一篇是长篇通讯《为39个孤儿撑起一片蓝天》。  相似文献   

5.
1998年9月10月,《中国改革报·时代周刊》以多半个版的头条位置刊发我采写的报道《河南农民问题调查之一:农民负担重在哪里?》尽管文章写得较为一般,但立即引起了当地领导和广大读者的关注。1998年12月17日,该周刊又以同样版面、位置刊发了我采写的后续报道《河南农民问题调查之二:村委选举——农民选你才能当》,此文也同样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河南省主管农业的副省长王明义看了文章后对记者说:“文章写得很好!就需要你们这样的记者写这样的文章。”河南省监察厅副厅长冯晓武看到《河南日报》转载的这篇文  相似文献   

6.
刘飞锋 《青年记者》2007,(21):24-24
根据史料记载,由英国人美查于1872年4月创建的《申报》,在日本侵犯中国台湾和中法战争等重大战争活动中派出了自己的记者进行报道,这是有历史记载的中国最早的战地报道。方汉奇编写的《中国近代报刊史》和《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都记载了这些新闻事件。1874年6月,"日本借口侨民被杀,派兵侵入台湾。《申报》特派记者一名,前往前线进行实地采访。7月22日起,在报上刊出大量有关日军  相似文献   

7.
朱巍 《新闻爱好者》2002,(10):44-44
记是否具有宏观意识,是否善于宏观思考,这是立足宏观的深度报道成败的关键:几年前,我在《春潮涌动话农业》系列报道“豫中篇”《高效农业在崛起》(发表于1997年4月9日《河南日报》)的采写过程中,深深感受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8.
刘加增  张思凯 《青年记者》2000,(6):27-27,43
从6月30日吴宝书的《我当垃圾清运工》到10月14日王学文的《千里卖菜》见报,“记者亲历”这个栏目已经办了20期。人过18是成年,作为《大众日报》经济新闻版的一个新开栏目,到了她的20期,我们觉得应该对她的发展脉络作一下梳理,理清思路,并求教于大家。为经济报道另辟一方天当初经济新闻编辑室酝酿开设“记者亲历”栏目,本意是想通过这个栏目,开辟经济新闻报道的一个新领域,同时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名基层通讯员,不仅要勤跑、勤问,而且还要多听、多谈。最近,我采写的一篇下岗女工再就业的稿件,就是侃出来的。并发表在《中国水利报》5月7日一版头条、《河南广播电视报》6月8日一版头条、《河南日报》5月8日一版《河南各地》栏头条。  相似文献   

10.
晓鲍  程怡 《新闻实践》2006,(3):12-12
《河南日报》:图文结合意在出新《河南日报》在2006年2月20 日推出了“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中原·新农村篇”专栏。该专栏报道的主旨是突出一个“新”字,着力阐述新农村的“新”,及时宣传河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新气象、新探索和新做法。  相似文献   

11.
孔阳 《新闻爱好者》2007,(12):15-16
传统的领导活动报道往往只局限在会议报道、调研活动以及领导讲话等几种形式。然而,这些传统的报道形式,会让领导人与群众产生很强的距离感,丧失亲和力。《河南日报》从2005年1月1日正式改扩版以来,在领导活动的报道上,进行了一  相似文献   

12.
近期从一家文摘报上读到一则简讯,说某地一位记者被该报社长以“反面报道有点多”而加罪辞退,使我这个毕生致力于新闻批评、舆论监督的地方党报老记者感到十分惊诧和愤慨。我特地找到刊于10月24日《中国青年报》上的《从“反面报道有点多”的记者被辞退看舆论监督的尴尬》一文,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出镜记者,面对不同的现场,要有快速反应能力,选择适合的衣服,捕获新闻要点,通过声音与情感的准确定位迅速地融入到现场播报氛围中,这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新闻的服务水平,也凸显了个人现场的掌控能力。受到蓬勃发展起来的新媒体的影响,出镜记者的现场播报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播报方式更是花样翻新,因此,需要出镜记者能够结合自身特点进一步提升报道能力。  相似文献   

14.
2002年5月16日至18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驻地记者在济源市举办了区域经济报道研讨会。有12名同志作了专题发言,有41篇论文作了交流。大家从不同角度,对区域经济报道的规律作了探讨。其主要学术成果综述如下。一、必须正确把握区域经济报道和宏观经济报道的关系区域经济报道是相对于宏观经济报道而言的。区域经济报道和宏观经济报道有两方面的不同。其一,宏观经济报道是从具体到一般的归纳和综述,是对构成宏观经济的各个区域经济的共性概括。它的目的是表现经济发展的大势,而不着意展示区域经济中具有个性特征的典型事例。…  相似文献   

15.
2003年1月6日,北海市清除银滩公园的最后三幢建筑物并将向世人免费开放,我和《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的两位记者一起被邀前去采访。后来《人民日报》发了300多字的简讯《北海银滩回归自然》,《经济日报》发了500多字的消息《北海:还银滩本来面目》,我在《光明日报》发了2000字的报道《北海还滩于大海的思考》(经《光明日报》广西记者站刘昆站长修改)。我的这篇报道被报社评为好稿,北海市有关领导也认为有深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我认为这主要得益于采写中逆向思维的运用。十九世纪中叶,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生了一场空前的淘金热,有一位叫…  相似文献   

16.
4月9日上午,开封市鼓楼区教育系统三十余名通讯员来本刊做客,听取河南日报科教处同志介绍科教报道的要求和特点.当他们接过本刊赠与的《新闻论文选》时,高兴地说:“河南日报《新闻爱好者》杂志心系通讯员,是我们的‘加油站’呀!”  相似文献   

17.
李红军 《新闻爱好者》2011,(20):157-158
2011年4月15日,《大河报》以5个版的篇幅强势推出科技人物报道《中国矮败小麦之父》。随后,河南日报在头版进行转载,河南电视台根据《大河报》的报道做了一期专题。写人物,以这样的规模去做,尤其是被《河南日报》转载,在《大河报》还是首次。而这样的人物写作,也具有开创意义。稿子刊发后,好评如潮,许多读者致电本报,称是难得的一篇好文章。这说明,《大河报》这样的人物报道形式得到了社会  相似文献   

18.
《河南日报》从去年11月18日开始,对郑州市紫荆山百货大楼17日发生的特大杀人抢劫案,进行了快速而有深度的连续报道,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而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11月17日,郑州市紫荆山百货大楼发生了一起特大杀人抢劫案。当天晚上,便在郑州市内传开,人们议论纷纷。18日,《河南日报》赶在其它报纸之前,对群众关心的这一重大事件,在一版及时进行了报道,三名凶犯全部落网,被抢走的十余万元巨款已缴获。因报道中回答了人们想知而不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名职业记者,努力做到用各种手法迅速及时反映有指导意义的新闻,力争采写出在形式上有突破,在内容上有新意,在构思上巧妙灵活的稿件,一直是我们苦苦思索的问题。 近年来,本着扬独家之优势,做音响之文章的思想,运用录音报道的再现功能,采用多种手法,从不同侧面,深入开掘,大胆尝试,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我们采写的广播特写《跟老船长出航》,突破了录音特写只是采取近镜头进行展示的格式。大胆运用远景和近景相结合的手法,把有声语言和音响有机地结合起来,绘声、绘色、绘形地展示了老一代船员舍家为国的英姿,给听众以立体感。由于构思巧、开掘深、受到了中央台的好评,称这篇特写是“情感浓烈,选材得当,手法巧妙”的一篇成功之作。  相似文献   

20.
规定动作:保稳求准为全力保证程序性报道正确无误,确保正确的政治导向,《金昌日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在两会报道中成功杜绝了政治性错误的发生。一是确定专职记者驻会防漏报。两会前夕,报社编辑部和记者部都会进行沟通协商,指定两名政治素质强、业务水平高的记者专门驻会,加强与两会秘书处的联系,一人一会,采访报道程序性会议活动。从2004年开始,《金昌日报》的程序性报道一直平稳运行,实现了应报尽报。二是骨干记者盯人抓重点。两会上,党委、政府领导一方面要作为代表、委员履职,另一方面还要以领导身份就施政纲要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