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2 毫秒
1.
普法战争期间,法国著名的哲学家伏尔泰正好到英国旅行,不慎落到愤怒的英国人手里。英国人喊着:"把他吊死,把他吊死!"  相似文献   

2.
伏尔泰于1727年访问英国时发现英国人非常仇视法国人。一群英国人向他怒吼:"杀了他,把这个法国人吊死!"伏尔泰说:"英国人!你们因为我是法国人而要杀我,难到因为我不是英国人而受的惩罚还不够吗?"英国人听了哈哈大笑,居然一路送他安返寓所。  相似文献   

3.
张悦悦 《教师博览》2011,(12):46-46
我先生小巴有个台湾学生J,他在英国读博士,他的女儿在英国读中学。周末下午,我们请这一大一小两个留学生到家里"吃蛋糕"。在英国"下午茶"这个词太过专业了,没有合适的茶具,三层甜咸兼  相似文献   

4.
许倩  kat  陈包庚 《音乐世界》2008,(5):19-19
尚恩·沃德是英国最火爆的歌唱选秀节目"X-Factor"2005年度总冠军,一颗英国乐坛冉冉升起的新星。在首张专辑大获成功后,他发行了更为成熟的第二张个人专辑《Breathless》。2008年年初,这个英国"超级男生"带着他新专辑来到上海,与大家一同分享他俊美的外表和优美高亢的声线。  相似文献   

5.
蔡蔡 《红领巾》2015,(1):38-39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个非常神奇的人,他是间谍之王,是历史上最神秘、最成功的双面间谍。他的名字叫胡安·普吉·加西亚,是一个长相普通的西班牙人。二战爆发后,普吉一心想给英国人当间谍,结果被英国大使馆拒绝了。于是,他做了一个非常大胆的举动——跑去德国大使馆,说可以偷到英国人的情报。德国人相信了他,于是,普吉成了德国的间谍,代号"阿拉里克",被派去英国"执行任务"。可是,普吉根本就没有去英国,他其实就躲在葡萄牙"编情报"呢,他甚至连一  相似文献   

6.
屠岸,生于1923年,原名蒋璧厚,是我国一位翻译家、诗人。他翻译的《英国历代诗歌选》被誉为"英国诗歌翻译的集大成者",他的诗被称为"中国十四行诗最严谨的楷模"。那么,在他成长的  相似文献   

7.
朱颖  张弛 《英语广场》2020,(5):8-11
石黑一雄的小说《长日留痕》塑造了一位追寻"身份"和"尊严"的英国管家——史蒂文斯。彼时,美国的崛起、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苏伊士危机等使英国在帝国权势机构里建立的身份认同受到原殖民地人民的质疑,英国国民身份也随之被他者化。本文拟从后殖民理论中的他者概念切入,结合拉康的镜像理论,对史蒂文斯的他者形象进行分析,揭示帝国主义日渐式微下英国国民的感伤和怀旧情绪。  相似文献   

8.
<正>过去160年来,"年轻人,到西方去"这句话在英语中被广为使用。但英国教育大臣迈克尔·戈夫似乎很可能不会理会这个建议,因为他正在借鉴英国以东所有地区的经验,以寻找完善英国学校标准的好方法。戈夫将于19日公布全国课程独立评审机构将英国与其他国家教育体制比较的结果。他打算利用其他有效方法,为英国制定他的官员所称的"黄金标准"课程。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研究部门主管蒂姆·奥茨撰写  相似文献   

9.
鸦片战争前后,英国形象在中国人眼里经历了从"夷"到非"夷"的过程,其中,颇具影响力的晚清文人王韬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王韬对英国形象作了别具一格的塑造,他不仅将英国从"夷"类形象中开脱,还把英国描画成一个富强仁义、在很多地方远胜当时中国的理想国。他对鸦片战争后的中英关系作了全新的阐释,首次把其亲见的英国塑造成一个能够与历史上的中国媲美的"乌托邦"形象,最大限度地拉近了鸦片战争后中英两国间实际的地位差距。  相似文献   

10.
据英国《卫报》2007年1月25日报道,英国教育大臣阿兰·约翰逊(AlanJohnson)当天宣布,将在学校中加强对"英国价值观"的教育。他表示,  相似文献   

11.
官芹芳 《上海教育》2012,(26):27-29
地方政府主要关心的不是家长为何选择"在家教育",而是家长能否提供恰当的"在家教育"。伯纳德·泰福德(Bernard Trafford),英国纽卡斯尔皇家文法学校校长,同时也是英国私立学校校长大会主席,他常会向人提起自己在1991~1996年之间的一段特殊经历。那时候,他刚被任命为一所初中的校长,而他的妻子却在家教育他们的两个女儿。那个时候,英国选择"在家教育"的家庭还很少见,周围的人都视他  相似文献   

12.
梁娟 《文教资料》2009,(18):149-151
英国作家戴·赫·劳伦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和诗人.他大部分小说,以犀利的文笔,揭露出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矛盾和问题:以缠绵的语言,为现代人找到了一条新生的道路--男女两性之间的和谐相处.但是,他的另一类描写"异域"的小说,也同样值得人们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对劳伦斯的传记以及他的印第安人题材小说<羽蛇>,对劳伦斯进行彻底"脱魅",还原一个真实的劳伦斯.笔者认为,劳伦斯是一个矛盾复杂的、始终处于"半路上"的人,他始终在逃离英国与回到英国之间游离.  相似文献   

13.
屠岸,生于1923年,原名蒋璧厚,是我国一位翻译家、诗人。他翻译的《英国历代诗歌选》被誉为"英国诗歌翻译的集大成者",他的诗被称为"中国十四行诗最严谨的楷模"。那么,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有哪些对他影响深刻的人呢?2008年夏,记者在北京采访了屠岸先生。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约翰·欧吉夫指出,英国的移民政策和对动物实验的监管政策不利于英国在科技领域的发展。现年74岁的欧吉夫拥有英美双重国籍。他出生于美国,但多年来一直在英国从事科研。他说:"英国的移民政策是招聘优秀科学家的极大障碍,而管控动物实验的规定可能阻止至关重要的科研的进行。"英国政府回应,顶尖的  相似文献   

15.
亨利八世(Henry VIII)是英国都铎王朝时期的第二任国王,在英国的发展历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亨利八世被人们所熟知大多是由于他辉煌的政绩、六次婚史和宗教改革。然而,亨利八世不仅是一个对英国历史影响深远的国王,也是一个音乐家,至今仍有他的作品流传下来,并在音乐会中演出。亨利八世"国王"和"音乐家"的这两种身份互相作用,对英国音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名利场》是萨克雷的代表作,也是1 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小说通过两位女性爱米莉亚·赛德立和瑞蓓卡·夏普的命运,折射出从摄政王时期至维多利亚前期英国上流社会生活、思想、风貌的宏伟全景,揭示出英国社会"名利场"的实质。而小说中表现出的殖民意识也格外引人注目,他者在小说中若隐若现。他者是西方后殖民理论中常见的术语。在后殖民理论中,西方人往往被称为主体性的"自我","自我"以外的非西方人则是"他者"。他者的概念实质反映了西方人那种欧洲中心论、种族优越论的意识形态。后殖民  相似文献   

17.
《同学少年》2016,(9):42-43
<正>1770年,北美殖民地人民反英情绪激烈。正当此时,一群英国士兵在街头公然开枪,打死了五个波士顿平民。而原本以反对英国压迫闻名的律师约翰.亚当斯,居然答应为英国士兵辩护。亚当斯顶着激愤的群情,替这些"杀人犯"打起了官司。这个决定并不轻松,而他后来的表现也确凿无疑地表明:他对英国士兵的所作所为并无好感,也决非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通过论述狄更斯小说中的儿童形象来向社会呼唤关爱儿童查尔斯·狄更斯是十九世纪英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马克思曾称赞他是"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他一生创作极为丰富,涉及的文体广,中长篇小说、杂文和游记等。  相似文献   

19.
爱德华·科克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英国最著名的法律思想家.科克所处时代的要求以及他自身的经历对他的法律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科克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普通法至上"原则、"司法独立"原则和"正当法律程序"原则;科克提出的法律思想和原则不仅维护了普通法的地位,有力地推动了英国的法治进程,而且对当时英国的政治斗争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科克的法律思想也具有一定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20.
伯纳德·斯皮尔伯里是英国非常著名的病理学者。他还亲手参与侦破了英国历史上几桩最为著名的谋杀案,从而赢得了"兼职神探"的美誉。这其中,最有戏剧性的无疑就是"浴室新娘"系列谋杀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