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双语聋教育使聋童获得真正平等的教育机会.手语作为第一语言得到及时发展,将促进聋童认知、社会性等各方面的学习和发展,包括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尤指汉语书面语)的学习.双语聋教育是社会系统工程,需要从法律意义上确立手语的语言学地位,解决聋人师资问题及提高家长手语培训水平.在借鉴挪威、丹麦等国家双语聋教育经验的同时,应当结合我国特有的文化传统和教育现实条件,探索我国本土化双语聋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2.
2014年10月13日至15日,由中国中州大学、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山东省爱聋手语研究中心以及《现代特殊教育》杂志联合举办的第7届世界手语大会(SIGN7)在河南中州大学隆重召开。这是首次在中国举办的世界手语大会。世界聋人联合会主席科林·艾伦(Colin Allen)以及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韩国等15个国家和中国台湾、香港及内地专家学者、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共230余人出席了大会。本次会议以"提高手语翻译质量,促进社会无障碍建设"为主题,以聋人的语言权利保障、聋人手语的语言学研究、国际间手语的融合、手语与聋教育、中国手语的研究等为专题,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多观点的讨论和研究。此次会议是国际手语研究领域认识中国手语研究的一个窗口,也是中国学者接触国际手语研究的一次难得机会,对我国手语语言学以及聋教育界有着深刻的影响。会议的成功举办也标志着我国的手语语言研究逐步迈向专业化、科学化、国际化的道路,将为中国聋人群体的社会性发展、为聋校教育的专业性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我国聋童汉语能力较低,一般认为主要是由聋童的听觉障碍、手语、思维缺陷造成的.其实,聋童汉语能力较低的主要原因在于教育不当,如聋校语言教育缺乏现代语言学理论指导,对聋童汉语学习规律及聋校语文教材编写研究不够,课堂教学中存在严重的沟通障碍.为提高聋童汉语水平,我国聋人教育应尽快建立现代聋教育哲学观,科学认识聋校语言教学的特性.运用外语教学理论改进语文教学.建立手语课程培训体系,切实提高教师手语水平,逐步实现聋校课堂教学的沟通无障碍.  相似文献   

4.
手语研究与聋人康复和聋校教学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手语是聋人交流的主要工具 ,尽管它比口语抽象程度要差 ,但与其它交流方式如笔谈或读唇相比要方便的多。由于聋人普遍使用手语 ,我们不能忽视它在聋人康复中的重大意义。近年来 ,聋人教育体系正在逐步确立和完善 ,并且已经延伸到了高等教育阶段。但是在有关聋人教学的方面 ,仍存在许多困难 ,例如手语研究滞后 ,这都会影响教育效果和聋生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去改革和发展中国手语  相似文献   

5.
国际聋教育事业发展有两个重要标志:一是1880年米兰国际会议,它确立了口语教学的主导地位,使口语教学成为聋教育的主流;二是1996年在马来西亚召开的国际聋教育研讨会,其《吉隆坡宣言》提出:"手语是聋人的第一语言,在教学中必须使用手语。"随后,聋人语言教育逐渐聚焦于聋人交流与沟通的实际需求,强调多种语言的综合呈现与个性化使用。我国聋教育事业有着自己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6.
聋人高等教育中手语规范化对于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高等特殊教育课堂教学中手语规范化存在的问题影响了聋生对规范手语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应当借鉴国外双语双文化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采取措施推进聋人高等教育课堂教学的手语规范化.  相似文献   

7.
刘臻 《考试周刊》2007,(29):131
手语是聋人交际的主要工具。它作为一种语言,已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在聋校教育教学中,手语作为对耳聋学生进行教学的手段,也是聋人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的重要交际工具。但手语的不规范确实给聋人的生活带来了不少的困扰。笔者认为,推进中国手语规范化要从聋校开始。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由香港中文大学手语及聋人研究中心举办的“亚太区手语双语工作坊”会议近日在香港举行,来自中国香港、台湾和内地以及日本、韩国、美国的手语双语研究学者和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期间,中国台湾和内地的代表还参观了香港中文大学手语及聋人研究中心。该中心研究人员包括聋人研究者介绍了他们手语研究计划及聋人教育项目,进行了愉快而丰富的学术交流,分享在聋健共融班教学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双语聋教育从聋生实际出发,尊重聋生主要依靠视觉学习的特点,视聋人自然手语为聋童的第一语言,主张聋教育以聋人自然手语为教学语言,在发展聋童第一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聋童的汉语作为其第二语言.本文旨在通过介绍我校在SigAm双语聋教育实验项目中所获得的一点经验及认识,给国内聋教育工作者以启迪.  相似文献   

10.
汉语手语语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为了解释和分析聋人书面语使用中词汇量少、句子成分省略和颠倒、不使用修饰成分等语言现象。本研究在理论语法、教学语法和中介语法的指导下,把10个聋人手语故事分解为1757幅静止的手语照片、对比聋人的书面语提出了手势词语、表情词语、聋式词语、身体词语、口型词语等概念,指出聋人手语中聋式词语、表情词语、身体词语和口型词语缺失是造成聋人书面语言中词汇量少的主要原因。同时结合手语的句法特点对聋人书面语中的句子现象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1.
中国手语的概念及内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长期以来 ,口语教学原则的垄断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手语的发展 ,也直接影响了聋教的发展。即使在倡导聋校语言多元化、“双语教育”愈来愈被推崇的今天 ,在中国手语的研究中仍然存在概念模糊和称呼混乱现象。本文试图从语言学角度论述中国手语、汉语手指语的概念和内涵 ,在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中国手语称呼的唯一性 ,以利于基础理论建设和对中国手语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手语语言学研究成果为基础,在反思传统聋教育现状的前提下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聋校语文教学法———通过手语和汉语互译训练,帮助中高年级聋生提高汉语书面语水平,并在教学实践中初见成效。本课程的核心理念为:聋童的第一语言是自然手语,聋校语文教学应当从二语习得理论中借鉴方法;明确聋童的汉语学习实质上是从自然手语到书面汉语的转换过程,教学中要严格区分自然手语和汉语这两种不同的语言。  相似文献   

13.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不仅是一个符号系统,而且是人类思维的一种反映.文章以认知语言学中的转喻为视角,对美国手语的转喻类型和转喻与隐喻以及象似性的概念互动进行初步探讨,从文化语境上探究转喻手语表达的概念空间映射,旨在拓宽聋人手语研究的语言学视野.  相似文献   

14.
手语的运用有不同的方式。有的手语运用与有声语言之间存在对应 关系。有的手语运用与有声语言之间没有对应关系。根据这种差异,我们可 以把手语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这两种类型的手语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价值。 明确这两种手语的异同对于手语研究和聋教育研究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Teachers of the deaf are challenged to facilitate maximum cognitive and linguistic growth in each student. Often these teachers are not given models to use in assessment and classroom intervention practice with their students. This article suggests that a Piagetian approach to education of the deaf can be applied to other bodies of research to understand what occurs as a deaf child comes to a point of knowledge. The article reviews current research in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cognitive development. It makes suggestion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research to education of the deaf.  相似文献   

16.
We evaluated language development in deaf Italian preschoolers with hearing parents,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duration of formal language experience (i.e., the time elapsed since wearing a hearing aid and beginning language education) and different methods of language education. Twenty deaf children were matched with 20 hearing children for age and with another 20 hearing children for duration of experience. Deaf children showed a significant delay in both vocabulary and grammar when compared to same-age hearing children yet a similar development compared to hearing children matched for duration of formal language experience. The delay in linguistic development could be attributable to shorter formal language experience and not to deafness itself. Deaf children exposed to spoken language accompanied by signs tended to understand and produce more words than children exposed only to spoken language. We suggest that deaf children be evaluated based on their linguistic experience and cognitive and communicative potential.  相似文献   

17.
构建学前语言系统促进聋童语言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聋童在语言学习方面所表现出的接受困难、理解片面、表达混乱的问题是目前聋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着的问题,这一问题不仅严重影响着聋童语言学习的纵深发展,而且制约了聋童在其它方面的学习。本文分析了造成聋童语言学习现状的根源,认为建立聋童学前语言系统能从根本上解决聋童的语言学习问题,并阐述了如何建立聋童学前汉语语言系统以及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聋生自然手语的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从聋生自然手语与文法手语的关系入手,从与《中国手语》不同的自然手语、聋生自创的《中国手语》中没有的自然手语及表示短语和句子的自然手语等方面,通过对一些常用词语及短语、句子的比较与分析,初步探究学生自然手语的特点和规律,并由此得到一些启示与思考。  相似文献   

19.
聋教育史实质上是聋校教学语言的发展史。聋教育创始之时至今已经历了几次语言方法的演变,从最初的手语、口语到综合交际法,以及双语双文化法,贯穿始终的还是手语和口语之间的争辩。在这个争辩的历史进程中,米兰会议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所提出的纯口语法的决议一度影响了聋教育的发展方向,影响了人们对聋教育方法的选择。然而国内至今没有米兰会议较为全面、客观的阐述,本文从会议缘起、决议、影响等方面回顾这一历史事实,使读者更好地了解聋教育史上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为现行聋教育方法的选择提供历史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试论第二语言教学的语言学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语言教学有其一定的的语言学原则,本文从母语的影响、中介语和交际语言能力等三方面探讨了第二语言教学的语言学原则及其实际应用,旨在帮助广大第二语言教师更加有效地进行语言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