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晚清报刊在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批判的同时,对西方国家政治制度中的宪法、选举制度、文官制度、特别是议会制度等进行了宣传报道,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较系统地宣传报道西方议会民主政治,对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议会作为西方民主政治的标志物,中国人对它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辛亥革命后顺应时势,设立议会,引进了西方的议会政党制度,但这是一种被误读的宪政.  相似文献   

3.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陈独秀对资本主义的认识逐渐深入,他在政治方面批判了西方的议会制度、选举制度;在经济方面批判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法、分配方法和资产阶级掠夺工人财产的事实;在文化方面对资本主义的教育、社会道德、宗教等进行了批判。陈独秀对西方社会的批判,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新政真诠》是近代思想家何启、胡礼垣合著的政论集,包含很多西方资本主义先进思想和政治观念,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可以称得上是近代社会改革与进步的先声。在书中,何、胡二人批判专制统治,倡行议会制度,呼吁废科举纳捐以选拔人才,提出了很多政治改革辅助措施。这些政治思想是何、胡二人对中国政治近代化进行的有益探索,对中国政治近代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资本主义政党制度作为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通过选举,由几个资产阶级政党轮流执政或联合执政的一种政党制度.在西方,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说选举是西方政治制度的基石,议会是西方政治制度的象征,那么政党则是西方政治制度的中枢.政党的作用主要是操纵选举、控制议会、掌握政权或影响政府.每逢大选,各政党便活跃起来,通过组织竞选班子,筹集竞选经费,制定竞选纲领,选拔候选人员,左右舆论导向等方式控制和操纵选举,以便进一步控制和影响议会.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作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核心和主要标志的议会制度的建立,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发展的普遍趋势,对此不宜简单否定;这一时期西方国家议会的地位与作用普遍得到增强,议会制度并非有名无实,议会地位下降之说与史实不符。  相似文献   

7.
资本主义宪政的实质、内涵及其与社会主义民主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政是一个涉及宪法、社会根本制度、政权组织方式等重大问题的概念.宪政的实质是资产阶级专政,旨在维护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和统治秩序.从西方宪政史的重要文献看,维护资产阶级私有制,实行多党制、议会民主与三权分立等制度,构成了西方宪政特有的内涵.我国已探索出一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与宪政民主有着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政治选择:辛亥革命以后的多党议会民主模式 辛亥革命以后,仿效西方现成的议会民主政体,以推动中国现代化,是百年现代化历史上的第二次政治选择。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实际上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主观上的原因。当时的政治精英思想当中有一个相当普遍的共识,即认为西方的议会民主政体是最先进的一种政治体制,放之四海皆准,  相似文献   

9.
学习西方议会制度曾被晚近的中国有识之士锁定为一条救国强国的明路。由于受到东西方文化的深刻浸润,港人何启、胡礼垣发展了传统士大夫的议会设想。他们最早将公平、民权和君民共主的观念与议会制度相连,并且提出了具体的践行形式,引领了时代的先潮,这一思想的提出使得中国的议会之路走得更有声势。  相似文献   

10.
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出现了政党政治活动的高潮——民初竞争性政党政治。这是近代以来先进人士学习西方的结果,是民初资产阶级先进分子对西方竞争性政党制度的移植,他们试图通过政党竞争建立资本主义议会制度。遗憾的是,资产阶级所做的努力失败了,它是以悲剧性失败而告终的,西方竞争性政党政治模式在中国夭折了。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政治选择:辛亥革命以后的多党议会民主模式 辛亥革命以后,仿效西方现成的议会民主政体,以推动中国现代化,是百年现代化历史上的第二次政治选择.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实际上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主观上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民国初年革命者主要是吸收了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原则,初步建立了议会监察体制的雏形。袁世凯夺取民国政权后,破坏了议会监察制度,重新建立了一套具有专制性质的监察体系。总的来讲,民国初年由于社会混乱,政治不稳定和袁世凯集权制度的建立,使民国初年的监察制度运行效能低下,作用甚微。  相似文献   

13.
郑观应是中国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思想家,其维新改革思想体系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特别是他第一个明确提出在中国访行西方资本主义议会政治的主张,为中国近代政治思想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本文仅就郑观应的议院观作一剖析。  相似文献   

14.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议会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率先进行议会制度改革的国家。西方学者称英国议会为“议会之母”,欧美各资本主义国家议会制度的建立,也大多仿效英国。英国议会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很久以前就有了议会。一般认为早在13世纪就有了议会,但它不过是封建王国统治臣民的工具。是封建的等级议会。近代意义上的资产  相似文献   

15.
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把我国的人大制度比照西方的议会制度,主张在人大中建立议会党团。本文批驳了这种错误观点。认为:第一,议会党团是资产阶级的产物,带有很大的局限性,进步性少,副作用大;第二,议会党团的存在是有其特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在社会主义的中国,从我们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出发,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出发,应当坚决反对重建议会党团。  相似文献   

16.
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把我国的人大制度比照西方的议会制度,主张在人大中建立议会党团。本文批驳了这种错误观点。认为:第一,议会党团是资产阶级的产物,带有很大的局限性,进步性少,副作用大;第二,议会党团的存在是有其特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在社会主义的中国,从我们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出发,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出发,应当坚决反对重建议会党团。  相似文献   

17.
近代史上,中国在1909年、1912年、1917年、1948年分别举行了四次议会选举,这是议会思想进入中国的结果。介绍议会思想的人物,大约可分为三类:政府官员、西方传教士、功名绅士。这些知识分子对西方议会政治的认识,大约分为四个时期:从1840-1870年30年间是知识性的介绍,只是一些初步的了解,并无袭用的观念。1871-1895年这25年间,士人视议会有“君民一体”,“下情上达”的功能,可以团结人心,众志成城,已含有价值观念。1895-1904年这10年间,民权说代起,强调议会是人民权力表现的场所,“不出代议士不纳税”的观念取代“君民一体”而风行。1905年…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现实存在(组成人员、权力结构、组织结构、职权等)和发展趋势上进行比较,认为二者存在的异同,既在于其名称和形式,又包括它们的内容和实质,具体表现在二者都反映了各自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我们应该从中国国情出发,在弄清楚西方议会制本质的同时,深刻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根本政治制度,不能照搬西方议会制,但可以借鉴其为我所用的东西,为坚持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服务。  相似文献   

19.
由传统集权政体向现代立宪政体的转换,是梁启超的宪政理想。他在立宪、议会制度以及选举制度等方面都有自身的见解。其思想一方面是对当时历史情势的回应,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试图将西方宪政化引入中国的努力。  相似文献   

20.
近代史上 ,中国在 190 9年、 1912年、 1917年、 194 8年分别举行了四次议会选举 ,这是议会思想进入中国的结果。介绍议会思想的人物 ,大约可分为三类 :政府官员、西方传教士、功名绅士。这些知识分子对西方议会政治的认识 ,大约分为四个时期 :从 184 0— 1870年 30年间是知识性的介绍 ,只是一些初步的了解 ,并无袭用的观念。 1871— 1895年这 2 5年间 ,士人视议会有“君民一体” ,“下情上达”的功能 ,可以团结人心 ,众志成城 ,已含有价值观念。1895— 190 4年这 10年间 ,民权说代起 ,强调议会是人民权力表现的场所 ,“不出代议士不纳税”的观念取代“君民一体”而风行。 190 5年以后 ,议会思想根植国内 ,人民要求付诸实现 ,因此有清政府之派遣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不仅深入议会理论 ,同时考求实施的技术 ,至此中国进入锣密鼓紧的实行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