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劳动者与劳动产品、劳动过程、人的类本质异化。异化劳动导致私有制,是社会不和谐的根源。现阶段不能彻底扬弃异化劳动,人与自然、人自身及人与人之间仍然不和谐。建构和谐社会要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尊重劳动,尊重创造,促进人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立足劳动实践,实现人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心理学视野下的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是和谐社会发展的主体,要实现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全面和谐,人首先要有健康的心理,有一个平衡的精神世界,才有可能实现与他人的和谐相处,并最终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又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心理健康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心理学视野下,和谐社会必然是社会和谐与心理和谐高度一致的社会。  相似文献   

3.
人类源于自然,通过劳动改造自然、向自然索取生存资料,进而人类社会也是以自然为依托而存在的.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觉得其自身似乎可以驾驭自然时,自然又以其独特的方式反作用于人类,同时人与自然的关系以人与人的关系的方式得到了延续和延伸.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冲突不断,我们应始终坚持人与自然有机统一的原则,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4.
《毛猿》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寻找自我"的主题,《毛猿》讲述了在现代工业社会中,以扬克为代表的现代人找不到自我归属的迷惘和痛苦,通过描述自然生态的破坏和社会生态的异化对扬克自我归属的影响,揭示了当时社会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男性与女性、人与人之间难以达成的和谐造成了他最终的毁灭。  相似文献   

5.
梭罗所处时代的资本主义社会充斥着异化的劳动价值观。他走进瓦尔登湖,用自身生活实践来探索劳动价值观的本质,通过弃商从文、简朴生活和自我追求来反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劳动对象及劳动活动异化、人与自然异化、人与人的异化,唤醒人们重审劳动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实践活动涉及三个领域:自然、社会、人自身.故人类社会就是一个由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身的关系所构成的矛盾体.社会的和谐相应地表现为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人与自身关系的和谐.任何社会只有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自身关系的和谐,才能稳定发展,其中任何一个维度的弱化或缺失,都会导致社会的失序和混乱.  相似文献   

7.
现代化带给人类丰裕物质享受的同时,也使现代人类面临诸多的生存矛盾,走向全面异化:理性异化、人与人关系异化、消费异化等。资本主义制度下强制性的社会分工和财产的私有制是异化产生的社会根源。只有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人关系和谐,建立合理的生存方式,现代人类才能逐步摆脱异化,实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生态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十分丰富,同时在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成为社套最突出问题的时代,马克思前瞻性地认识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并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是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社会根源,从而指明实现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相结合的共产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对湘西自然景观的描写,对纯朴率真的乡下人的刻画,为我们构筑了一个神奇丰满的湘西世界。而我们如果从生态文明的审美角度出发,通过对《边城》空间叙事结构的分析,就会发现这种结构的安排也是沈从文审美理想的体现。他阐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社会与自然的关系,是为了达到保护生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自然观的价值向度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始终从社会历史的角度理解自然.人与自然统一的基础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资本主义制度是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根源.只有变革资本主义制度,人的劳动在彻底摆脱异化状态后,人将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只有加强制度文明建设,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并在此基础上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分析《乞力马扎罗山的雪》中所展现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人的自我异化以及人与社会的异化,探讨异化所造成的人与人的冷漠、隔阂与人性的孤独,人的自我散失、变为"非人化",展现海明威对异化的社会与人性的思考,进而揭示主人公哈里在临死前内心挣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布莱希特是20世纪西方最重要、最富有独创性的戏剧家之一,他对人物形象的辩证法塑造,使其笔下的戏剧人物充满了丰富性和立体性,同时也体现了鲜明的人性异化的主题。其戏剧《伽利略传》中的主人公伽利略被称为“英雄的懦夫”,他的沉沦与堕落既有其自身的复杂原因又有外部的社会因素。正是内因和外因、自我和社会之间的交互作用导致了伽利略的人格裂变,因而罪责在于社会而非人。布莱希特又把这一异化现象与时代背景和社会政治内容相融合,从而体现出异化的时代感与社会性,达到教育观众、改造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再认识。和谐社会的宗旨在 于以人为本,目的是促进人与社会、自然、人、自身的和谐共生,减少社会发展中因人为的因素所付出的代 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4.
美籍思想家弗洛姆透过繁华表面洞察到现代西方工业社会下人性的全面异化、人格的严重扭曲、人与自身日渐分离的现实状况,从而提出其人本主义伦理学,旨在建立健全的社会、健全的人,解除对人的压抑,使人创造性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人与自身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现代西方哲学中的和谐思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代西方哲学中包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科学主义思潮主要从结构的和谐、社会的和谐、宇宙的和谐等方面论述了“和谐”;人本主义思潮主要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批判人的异化现象和高扬生命的和谐等方面涉及“和谐”问题”;宗教哲学和思辨唯心主义则主要从上帝创造的有序结构、和谐宇宙等方面论述“和谐”。这些论述既有需要剔除的糟粕,也有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合理思想  相似文献   

16.
席勒的和谐思想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都是和谐的。“自然”比自由的涵义更广阔。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和自然一样都要求自由和完善。“通过自由给予自由”,人既能处理好与自然的和谐,又能处理好人自身的和谐,那么人和社会的和谐也就自然而然了。席勒的和谐思想对当代“和谐社会”的构建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席勒的和谐思想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都是和谐的。“自然”比自由的涵义更广阔。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和自然一样都要求自由和完善。“通过自由给予自由”,人既能处理好与自然的和谐.又能处理好人自身的和谐,那么人和社会的和谐也就自然而然了。席勒的和谐思想对当代“和谐社会”的构建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一曲抒写自由、歌颂和谐生命的优美乐章。其中不仅包含了人的自我身心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还反映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多重生命的和谐;所蕴含的生态情怀是值得玩味的,它能将人带入一种富有和谐之美的生态美学境界,从而得到对自由生命的诗性体验。  相似文献   

19.
人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性包括两个方面: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沈从文认为人性的美好状态应该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和谐统一。《边城》是沈从文表现理想人性的经典性作品。《边城》中的人性美体现在:人的生命的自然健康;人的品格的纯美高尚;人与人关系的和谐融洽。《边城》中的人性美具有传统文化(儒道)的内涵。作品中的人性美不仅在当时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同时对于物欲横流、道德沦丧的今天依然具有现实的启示意义,它所提供的理想人性范式是我们对人类未来永恒的憧憬。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本质属性以及提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历史必然性,以马克思主义论理学的视角分别从人自身各方面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几个方面阐述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