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南京市南外附属幼儿园创办于2008年,是由南京外国语学校举办,南京市鼓楼幼儿园进行管理的一所大型民办幼儿园。幼儿园占地12000平方米,目前有24个班级,在园儿童650名。幼儿园秉持“继承、发展、服务、创新”的办学宗旨,以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为引导,真正做到了活的教师用活的教材活的方法去教育活的儿童。经过多年的努力,幼儿园被评为区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示范园、南京市园林式校园、南京市幼儿园课程实验基地和江苏省幼儿教育科研基地。  相似文献   

2.
高金凤  沈勇 《江苏教育》2023,(38):21-24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坚持“以史为鉴,开拓创新”的原则,梳理提炼办学历史,在创新实践中形成建设新时代“儿童号”的主题文化,确立“学以立人”的教育主张,围绕“立什么人、何以立人、如何立人”,建构与实施“中国儿童号”课程。“中国儿童号”课程的价值目标是培养“聪慧、悦纳、担当”的实小学子,涵育具有“家国情怀、世界眼光”的未来公民。课程内容包括三个维度:贯彻方针,深挖国家教材育人价值;对话新课标,提升学科整体育人价值;观照儿童,彰显校本课程育人成效。学校通过环境熏陶、体验浸润、任务驱动推进课程实施。  相似文献   

3.
《当代教育科学》2006,(5):F0003-F0003
海军青岛示范幼儿园始建于1950年10月10日,原名海军保育院,是海军第一所幼儿园。多年来幼儿园“以儿童为中心”,建立了“博爱、勇敢、探索、自主”的园本《爱心教育》课程理念,以爱心培养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4.
一、园本“活动课程”的由来 2009年,北京市第六幼儿园(以下简称“六幼”)在思考园所发展时决定要进行园本“活动课程”建设,主要目的是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的思维方式,促进教师不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更注重研究幼儿“学”的过程中,使教师不断发现幼儿的“学”,从而反“教”思。  相似文献   

5.
马楠  樊馥  吴颖 《学前教育》2021,(5):I0005-I0008
十一建华实验幼儿园29年诞生于风景优美的大兴区顺驰领海小区,以“建设研究型幼儿园,构建儿童研究性学习课程,为儿童自创性人格奠基”为办园宗旨。经过十一年的探索实践,我们努力做到基于儿童发展,重视发挥教师的支持、引领作用,促成“发现–探索–讨论–解决问题”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在幼儿园生根发芽,还步培养出一支研究型教师队伍,形战了践行研究性学习的园所文化。  相似文献   

6.
“课程创生”倡导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教师通过现有条件与环境进行符合当下需求的课程创造。作为课程实施的四种取向之一,“课程创生理论”对当代学前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大启示。以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盖山中心幼儿园“乐·生长”课程为例,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个要素,探讨基于“课程创生”理论的“乐·生长”课程的转型,使幼儿园园本课程更加适切儿童当下发展,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  相似文献   

7.
苏州市吴江区铜罗幼儿园始创于1952年,是一所独立建制的江苏省优质公办幼儿园。1998年异地新建后,目前在园幼儿501名,教职工62名,其中专任教师37名。幼儿园秉承“一切为了孩子”的办园宗旨,坚持“为幼儿健康、快乐童年奠基”的办园理念,构建园本化、生活化、游戏化的育人环境。依托本地绿色生态资源,打造体现绿色育人理念、强调儿童身心发展规律、顺应儿童自然天性、以“健体、健智”为核心目标的幼儿园课程,发展幼儿个性,开发幼儿潜能,促进幼儿整体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苏州市吴江区铜罗幼儿园始创于1952年,是一所独立建制的江苏省优质公办幼儿园。1998年异地新建后,目前在园幼儿501名,教职工62名,其中专任教师37名。幼儿园秉承“一切为了孩子”的办园宗旨,坚持“为幼儿健康、快乐童年奠基”的办园理念,构建园本化、生活化、游戏化的育人环境。依托本地绿色生态资源,打造体现绿色育人理念、强调儿童身心发展规律、顺应儿童自然天性、以“健体、健智”为核心目标的幼儿园课程,发展幼儿个性,开发幼儿潜能,促进幼儿整体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南京市春江第二幼儿园是江苏省优质幼儿园,2017年开始探索实施融合教育,以“一起玩吧”幼儿园融合教育支持系统建设为抓手,推进课程建设、资源建设,深化社、家、园联动,努力为特需幼儿提供优质、适合的教育。2019年春江二幼成为雨花台区铁心桥街道学前融合教育资源中心。  相似文献   

10.
汤智英 《早期教育》2020,(4):F0003-F0003
常州市邹区中心幼儿园是邹区镇人民政府投资的公办中心幼儿园,幼儿园共有46个教学班,近1600名幼儿,2007年被确定为江苏省优质幼儿园。幼儿园始终坚持"教育就是为了生活的传承和创造"的办园理念,积淀校园文化,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为基础,结合幼儿园周围环境及本地特色,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建立了"乐生活教育"特色园本课程。幼儿园携手家长,让幼儿在游戏中浸润生活、体验生活、学会生活、创造生活、快乐生活。幼儿园在开展"乐生活教育"特色园本课程中,凸显教育源于生活的办学特色,让幼儿园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11.
美国儿童博物馆教育是儿童教育的第二课堂,是美国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补充.美国儿童博物馆在发展中经历了学校教育的藏品中心、独立的非正式教育机构、社区教育服务中心、公众教育服务中心四种教育角色的演变,其变化表现为:观众由“小大人”式儿童到儿童共同体,资源由单一化到多元化,展览方式由灌输式到自由探索式.美国儿童博物馆的教育角色演变历程对我国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的启示为:以儿童共同体作为服务对象,活动开发方式以留白式游戏为主,建立以儿童为中心的多元共享资源网,建立以幼儿为中心、教师、家长和社区四位一体的课程研发团队.  相似文献   

12.
优化生活化教育环境,提升课程建设质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生活化教育环境的创设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提升幼儿园课程实施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为营造良好的生活化教育环境,教师和管理者要有一定的课程意识,能够通过不断丰富园所课程文化内涵来提升生活化教育环境的品质,通过完善园本课程构建制度来保障生活化教育环境的规范性,通过凸显园本课程的特色性来增强生活化教育环境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薛娟李梦娇 《学前教育》2022,(11):I0003-I0006
北京市大兴区第十一幼儿园于2015年开园,一园两址。我们秉持“我和你一起成长”的办园理念,实施生活实践课程,基于儿童视角,以项目活动为载体,支持教师与幼儿开展深度探究。同时,注重发挥家、园、社三方协同的教育作用,鼓励家长、社区人员积极参与课程建设及园所管理,助力教育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4.
李士彪 《学前教育》2022,(17):30-32
江苏省无锡市立人幼儿园创建于2013年,是一所南临太湖,地处无锡市滨湖区西北部工业重镇--胡埭镇的大规模幼儿园,仅户外场地面积就达9150平方米。我园占地面积大、资源丰富、材料多元、教职工队伍年轻有活力,且在园所管理人员设置方面,园长与业务园长均为男教师,可以更好地发挥男性和女性思维互补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淮安市人民小学幼儿园及新世纪分园是教育部《科学认读——发展儿童思维与语言》课题实验单位、江苏省示范性实验幼儿园、淮安市保教质量先进幼儿园。该园以“放飞孩子的梦想,成就教师的事业,拓展园所的发展”为宗旨,以“让每一个孩子健康、聪明、活泼、自信”为目标,深入贯彻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努力创建富有自己个性的教育特色。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十一建华实验幼儿园由北京市十一学校和北京市建华实验学校联合主办,是一所办学条件优越、教育理念独特的全日制寄宿幼儿园。幼儿园基于原十一学校校长李金初的人生中心教育理论和十五年整体教育构想,启动了全国首个幼小实验学校项目,探索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平缓衔接、过渡的方式。该园园长李晓静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介绍了幼儿园人生中心教育立体课程体系和环境育人的亮点,让我们感受到了扑面而来创新气息以及竭力为儿童美好人生奠基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7.
我园是一所经历了由私立转为公立的二级幼儿园.面临新一轮的发展。我们在分析了幼儿园所处的区域特点及办园实际的基础上,确立了“落实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围绕愉悦幼儿身心、引发幼儿想象、挖掘幼儿潜能、发展幼儿个性,以幼儿现实生活的‘美化心灵’教育,为幼儿健康成长奠定早期素质基础”的办园思想.并将“美化心灵”教育作为我园的课程特色。  相似文献   

18.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本文介绍了我园以“剪花娃”社团为载体,以“坚持向民间学习”为理念,积极挖掘民间剪纸艺术的教育价值,充分利用民间资源,探索民间剪纸艺术如何融入园本课程的思路与方法,让幼儿在民间剪纸文化中陶冶情操,塑造美好心灵。  相似文献   

19.
我园从二00四年开始使用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它不仅依据儿童的普遍需要和单元主题所能蕴含的核心价值规划了课程的基本内容,而且为教师的创造、儿童的参与和课程的发展留下了足够的空间。我国新近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郑重地提出了幼儿园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启蒙性”和各个方面教育内容的“相互渗透”。因此,我尝试在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中渗透幼儿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20.
研究在明确乡土文化和幼儿园乡土课程文化及其关系的基础上,借助A园田野日志的梳理而建构了A园园所志,深入挖掘了A园乡土课程文化建构的三个层次及其必备能力,以日常生活、社会和文化互动理论阐述了这一过程,进而探讨了推动乡土课程文化持续发展的社会、幼儿园及家庭等各因素,其中园所因素内涵着园所课程传统、园长及其管理团队、教师的文化自信三个子因素;社会组织、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结成的"共同体"是幼儿园乡土课程文化发展之本,园长和教师是共同体的核心,由此而形成"一核多元"的共同体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