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P80-81,例1、例2。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121~123页。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的含义,能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3.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的美,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准确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教师提问并操作:同学们喜欢绘画吗?(喜欢)下面请同学们看老师绘画与美术教师的画法有什么不同?(板演:…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8页(单一标准分类)。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难点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学具袋(装有圆片、三角形、扇形、数字、正方形、正方体各数个)、磁力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分类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兔…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三册第67页。教学目标:1.通过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物体的不同形状,初步体验局部与整体的关系。2.通过观察多种不同的物体,让学生体会观察物体的方法,会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建立三维空间概念,体验方位知识,培养识图能力。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空间想像能力,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引入课题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喜欢)今天呀,老师就给大家讲讲“盲人摸象”的故事。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一些盲人在街上走着,忽然远处传…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2页。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P80—81,例1、例2。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第七册第130~131页例1、例2,“练一练”和练习二十五。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内角和的结论,并能应用这一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通过测量、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创新意识。3.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做七巧板拼图游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2.出示一组三角形(如下图)。(1)教师指出:三角形的每一个角叫做它的内角。(板书:内角)(2)提问:现在要想知道三个内角分别是多少度,怎么办?学生动手量一量(手中的三角形),然后汇报测量结果。3.游戏:…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的:1.通过让学生主动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经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进一步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2.使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3.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过程:一、阅读质疑先请同学们自己阅读以下材料,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并把问题随手记录下来。学生阅读后,首先回顾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然后学生提出了疑问,主要问题有:(1)怎样用数方格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6~19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矮;通过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高矮的方法,知道物体的高和矮是比出来的。2.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操作、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3.在活动中体会高矮的相对性,感受用数学的乐趣,并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课件向学生讲述《骆驼和羊的故事》,导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也是“比高矮”,与骆驼和羊的故事一样有趣。通过听故事,让学生懂得高有高的好处,…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八册第137、138页。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并能加以运用。2.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折一折等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动手能力。教学重点:通过实验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启发探究(略)(评析:创设情境,温故知新,既激发了学生参与的欲望,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二、发现问题,主动探究1.认识内角。师:请同学们观察微机屏幕演示的三种不同的三角形。我们把三角形里…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九义教材小学数学第七册第77页例6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比较两个分母不同的几分之一的大小,初步认识分子都是1的分数也有大有小。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观察能力、自学能力。3.结合分数对学生进行互相谦让、不自私、心中有他人的思想教育。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自制幻灯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4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彩笔。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激趣揭题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生:喜欢。师讲故事:据说唐僧师徒四人在西行取经的路上,途经火焰山,大家又热又渴。这时,悟空找来一个西瓜,分给四个人吃,要求每人分别吃这个西瓜…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九义教材数学第九册第69—71页,例题,P71做一做,完成练习十七的第1~4题。教学目的1郾通过操作让学生主动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经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进一步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2郾使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3郾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4郾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创新精神。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应用公式计算三角形面积。教具、学具准备教具:有关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学具:每组准备…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圆的周长”。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初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2.通过对圆周率值的探求,培养学生操作、观察、体验、探究的能力及概括能力。3.继续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体验探究成功的愉悦,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圆的周长公式的探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同学们,我们刚刚学习了“圆的认识”,那么你想知道老师手中的硬币在空中走过的路线形成一个什么图形吗?那就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教师用手在空中摇动一根…  相似文献   

15.
<正>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2.使学生经历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学习过程,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3.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一、链接生活,丰富表象1.谈话导入。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咱们来玩一个"说一不二"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80-81页。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相似文献   

17.
<正>在数学教学中,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让学生"触境生情",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情感,让原本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但是,在创设情境时也应做到因地制宜。曾经听一位农村小学教师在上《小数乘法》课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同学们喜欢过年吗?(学生雀跃,答:喜欢)。大家都知道,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九册第69页———第71页的内容,练习十七中的练习。教学目的:1.会推导概括出三角形面积的公式,会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概括能力和实践能力。3.多途径探索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教学用具:研究材料袋、三角形纸片、习题卡、视屏展示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引思师:同学们愿意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帮助别人吗?生:愿意。师:10月16日,大姚县发生6.1级地震,红十字会前往灾区救援,请同学预算赶做300条包扎用的三角巾需要多少平方米布…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1.能看懂并说清楚图意,能用连贯的话把故事讲述清楚。2.语言要通顺,想像要合乎情理。3.体会小动物之间的相互关心、友爱。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生:喜欢。师:那你们都知道哪些故事呢?生:我知道《白)公主》的故事。生:我知道《灰姑娘》的故事。生:我知道《海的女儿》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及其意义。2.通过操作学具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认识单位“1”和概括分数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同学们都喜欢看《西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