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程世来 《新闻世界》2008,(12):48-49
采访,是新闻工作者的一项最基础的活动,是我们从事新闻写作取得新闻素材的主要手段。好比一位画家,要绘一幅画.首先要构思,方能动笔。当记者首先要学会采访。采访,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娴熟掌握的一种基本功,它是新闻写作的前提。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作废。”要使采访有的放矢,事半功倍,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十分重要。诸如采访的内容与步骤、提问的重点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伦敦奥运会期间,要对外籍运动员用英语进行采访,新闻记者需要充分“备课”,确保采访愉快、顺利地进行. 出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我国有关部门编写了小册子《奥运英语1000句》、《奥运体育项目中英对照》、《奥运英语天天学——日常会话》,计划采访2012年伦敦奥运的中国记者可到网上下载,提前熟读熟记,在伦敦采访期间随身携带.  相似文献   

3.
胡健 《传媒观察》2006,(3):29-30
记者的劳动对象是各种各样的新闻材料,他的第一位的工作当然是“记”——采访、记录新闻素材。要当好“记”者,首先要当好一名“问”者。因为,“大约有99%的新闻是部分或全部以访问——也就是向人们提问题——为基础写成的”。(美国杰克·海敦《怎样当好新闻记者》)很难设想,一个不会提问、不善提问甚至不敢提问的记者,能够顺利完成采访任务。提问,是诸多采访手段中最直接、最常用、最有效的手段,是新闻采访的基础和中心环节,也是最能表现记者能力的基本功之一。一个高明的记者,往往能够把自己的学识水平、新闻敏感、社会经验、机警才智融会…  相似文献   

4.
作为新闻工作者,不畏艰辛,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即深人采访,是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因为,采访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写作是采访的结果和归宿,离开了深入采访,写作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宋朝诗人、大理学家朱熹的《观书有感》一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借用后两句,可以说:基层和群众才是新闻的真正“源头”.去年,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强调指出:“密切联系群众,是新闻工作者的必修课和基本功.大家要树立牢固的群众观点,同广大人…  相似文献   

5.
《天桥的教训》终于过关斩将,捧回了中国广播奖1994年度新闻专题类一等奖。作为作者自然感到庆幸,同时又觉得它是得其所哉。回顾这篇2000多字专稿的采写经过,我深深感到:新闻稿件成败的关键在于采访,而采访不只是用口,更要用心。从这个意义上讲,一篇好稿必然是作者心血的结晶。一、采访准备要充分。记者采访前做好准备工作就象樵夫砍柴前要把刀磨好一样。所不同的是,记者不仅要做物质上的准备,更要做好思想上的准备,做到“胸  相似文献   

6.
采访,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功之一。拿着记者证、名片、介绍信……公开采访,自然是最常见的,无可非议。但公开采访,有时不一定能了解真情,抓到“活鱼”,这也是不可否认的。联系我近二十年的新闻采访实践,深深感到要真正掌握采访这门基本功,还必须善于运用“暗中采访”。“暗中采访”,实际上就是不暴露记者或通讯员的身份,使采访对象不知不觉接受的一种采访。由于采访者在“暗中”,混同于其他人,采访  相似文献   

7.
李楠 《记者摇篮》2005,(5):11-11
采访与写作是记者的两个基本功。西方的新闻传媒在挑选记者时,十分在意他的采访功底。相比之下,我国的新闻教育就不太重视采访的思维和技巧的培训。正因如此,在实际工作中,采访给年轻记者所带来的困惑可能要比写作所带来的苦恼多。笔者在采访实践中懂得,采访要有“放”有“收”。  相似文献   

8.
《今传媒》1997,(4)
人物通讯的采写技巧文/候三省人物通讯的采写技巧写好人物通讯这一体裁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而要写好人物通讯,采访是第一关键。如何“挖回”你所需要的材料一是迂回式采访。在确定了采访线索与采访对象之后,采访者一般急于想“挖到”第一手资料,因此,大都跟被采访...  相似文献   

9.
本文系《一个校对员看以字为单位阅读》一文的续篇。前文一点突破,着重阐明以字为单位阅读是校对必需具备的一项基本功。本文则将全面研讨校对的基本功问题。 基本功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为:“从事  相似文献   

10.
意大利著名女记者法拉契把自己每次采访都当作一场激烈的战斗。事测则立,不测则废,谁也不想打无准备之战。然而,正如部队在行军中有时难免要与敌人打遭遇战。由于新闻工作强烈的时间性,往往一个通知、一则信息就“命令”记者火速出动。有的记者能沉着应战,出奇制胜;有的则一败涂地,弄得自己和采访对象都很尴尬。笔者作为《人民日报》实习记者,在两次采访中略有体会. 一次是看起来准备很充分实际上心中无底的采访。去年十月初,领导让我去河南采访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开业及粮食拍卖第一天的交易。我学外语出身,  相似文献   

11.
刘天明 《新闻传播》2009,(11):87-87
采访是为新闻报道需要所做的特殊调查研究活动.是新闻记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也是新闻节目主持人必备的基本功。几年的工作实践使我感觉到一个优秀的新闻节目主持人要善于在特殊困难的情况下进行采访活动.不断地锻炼自身的采访能力、技巧,这样才能采访到别人得不到的独家新闻。下面就这一问题谈些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12.
时尚人物     
奥斯卡没带张艺谋玩 虽然张艺谋接受采访时口口声声地说,拍《英雄》没想到要去拿奥斯卡,但这回兴冲冲奔赴有“奥斯卡风向标”之称的金球奖,夺奖之心,路人皆知。可惜天不遂人愿,《英雄》在1月20日金球角逐中败给西班牙导演阿莫多瓦的《对她说》。  相似文献   

13.
老新闻工作者冯英子同志年已古稀,他学习和工作的劲头,却不减当年。 1932年,他参加了新闻工作。1937年,经范长江同志推荐,担任《大公报》战地记者。抗日战争期间,他在报界当过记者、编辑、主笔、经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国民党中有人要给他参谋街头,聘他担任《民国日报》主编和《和平日报》经理,他都谢绝了。最后,他毅然去香港,在夏衍主办的《周末》报工作。1953年回上海后,先在《新闻报》后调《新民晚报》工作。他擅长写通讯,也擅长写杂文。前几年,他参加全国记协组织的“长江行”采访活动,写了一系列生动的通讯,汇集出  相似文献   

14.
采访是做记者的基本功之一。大凡著名记者,花在采访上时间比花在写作上时间还要多得多。在新闻采访的工作中,有一些问题应引起高度注意。即:注意抓住本质;要带着问题去采访,在采访中提炼内容;注意采访作风要务实;采访要注意做到"四勤";应具备应变能力,摆脱窘境。  相似文献   

15.
编辑的基本工作就是删改、加工、润色稿件.给作者的来稿必要时“动手术”.要使编出的文章有独特、独到之处,在社会上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就必须不断提高编辑文章的基本水平.这就要求编辑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注意学习有关编辑业务知识,充分依据广大读者的要求,并结合自己所在传媒的特点.下大力练好这个基本功.结合在《领导工作研究》杂志的实际工作,我体会到要练好精编文章的“十八般武艺”.必须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6.
民兵预备役报道面窄、事少、见稿率低,极易产生为难情绪。笔者从报道工作实践中体会到,要想搞好人武系统的宣传报道,首先要练好基本功,“磨”好“多刃剑”。一是要锻炼多种形式搞报道的能力。有一次,我采访到一个军工企业家,他从两个人、一个小作坊起家,靠科学管理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仅短短几年的时间,就把这个“小作坊”建成了年产值过千万的大企业,出席了全军成才标兵表彰大会,受到国家和军委领导的亲切接见。我写成了报告文学,起名叫《禀赋》,在济南军区《前卫报》等报刊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反响。初战告捷,给了我很大的鼓舞…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采访是写作的基础,要想写出好的报道,首先要在采访上下功夫。有人说记者采访“要学秤砣水下沉,莫学蜻蜒点水掠”,就是指的要扎扎实实深入实际、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这是记者和通讯员的一项基本功。有经验有成就的记者都深深体验到,只有深入实际采访,才  相似文献   

18.
新闻采访从定义上来讲,是新闻工作者为了报道新闻而进行的各种采集和分析新闻事实材料的职业性活动,是所有新闻工作者的一项基本功,学会与被采访对象沟通和交流是这项基本功的最直观体现。工作几年后,给笔者最大的体会是与被采访对象交流就像学开车,开始的时候总会有恐惧心理,并且觉得很困难,时间长了不但不会惧怕,反而得心应手。要想出色地完成一次面对面的采访,笔者认为要具备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采访,是新闻工作的基本功。如果采访不深入,走马观花,蜻蜓点水,道听途说,满足于一知半解,情况吃不透,材料不够用,写起稿子来就会“难产”。采访犹如十月怀胎,写稿就象一朝分娩。如果下功夫进行深入采访。掌握占有了大量第一手而不是第二、第三手材料,在写稿时,就有呼之欲出之感,就会得心应手,顺理成章,一气呵成。1980年6月,在采访痔瘘大夫阎家振时,为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一周之内,我骑自行车三下阎家振所在的安阳县羊毛屯痔瘘医院,深入到治疗现场、病房,实地观察,访问病人,查阅了大量住院病愈病人留言簿、感谢信、表扬信、锦旗、镜匾,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在掌握占有大量第一手素材的基础上,三易其稿写出的人物消息《阎家振治瘘十拿九稳》很快被河南人民广播电台采用,新华社同年7月2日播发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河南日报》等全国20多家报纸转载。  相似文献   

20.
电视新闻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经常要向被采访人进行提问,以"用事实说话"的方式,获取被采访人的心声,从而达到反映真实的目的.只有新闻记者提问得当,被采访人才能回答得自然流畅,二者才能产生良好的互动效果,使采访工作事半功倍,这也反映出电视记者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和良好的职业素养.笔者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结合亲身工作经验,谈谈电视新闻记者采访的提问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