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对中国男篮在第16届世锦赛6场比赛中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男篮各位置球员较年轻;前锋队员身高已接近世界水平,中锋队员身高具有绝对优势,后卫队员身高显示不均衡;与世界强队相比中锋队员实力较强,前锋队员在2分球与3分球投篮次数及命中率、篮板球抢获次数和助攻与对手相比有较大差距,后卫线整体进攻能力依然是中国男篮的薄弱环节。针对中国男篮在快节奏、强对抗比赛中进攻侵略性不足和防守攻击性不强,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第26届男篮亚锦赛中国队和约旦队2场比赛的技术指标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中国男篮不同位置运动员的优势与不足,认为中国男篮中锋队员和前锋队员攻防能力强于约旦队,后卫队员的攻防能力明显弱于对手,特别是内线强攻突破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3.
文章采用观察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对我国男篮与本届世界男篮锦标赛前4名的队伍在比赛中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中国男篮还留有落后的"篮球大型化"理念的痕迹和人才培养上有一定的断层现象;整体上与世界强队有差距;进攻过分依赖内线,内外脱节,得分手段单一;防守的压迫性、攻击性不强;与世界强队相比中锋优势明显,后卫和前锋的差距是全方位的。  相似文献   

4.
对男篮不同位置优秀运动员身高、体重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优秀男篮运动员身体形态的身高、体重指标在世界级与国家级比赛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近年来NBA联赛与我国CBA甲级联赛不同位置(前锋、中锋、后卫)队员的身高、体重指标的研究,找出其量化后所显示的规律及我国男篮与NBA之间的差距,为我国男篮迅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选材、训练和阵容配备提供定量化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北京奥运会中国男篮参赛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数理统计、文献资料、录像观察等方法,对中国男篮与对手在北京奥运会上参加的6场比赛的技术统计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并与世界水准进行了同异反分析.结果表明:身高、体重、3分球投篮次数、罚球、封盖等指标已达到世界水准;2分命中率、篮板差距较小;抢断、快攻得分、二次进攻得分、失误送分与世界水准差距最大;从各个位置的发挥看,中国男篮的整体进攻实力有了很大提高,中锋位置有一定优势,但前锋队员技术结构单一,后卫攻击能力远远落后于对手.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中国男篮参与的全部比赛的分析,根据比赛数据和现场表现,总结与赛队后卫队员的技术特征,结合中国男篮内强外弱的实际,找出中国男篮后卫与世界优秀后卫之间的差距,为今后我国男篮后卫的进攻训练提供参考,促进我国男篮后卫进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对27届亚锦赛男篮比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早在2009年男篮亚锦赛起,亚洲各队就已经开始崛起;中国男篮在亚洲具有身高优势,但拔高选材以及力争夺“高空优势”的原则使中国男篮缺乏对抗能力,无法获得“空间优势”;投篮与罚球命中率低,2k〉球、3分球的得分比例失衡成为本届亚锦赛的问题;前锋、中锋队员的得分低下导致比赛最终失利。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我国青年女篮运动员的专项体能和技术现状,采用文献资料法、临场测试统计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参加全国集训的U18女篮运动员的身体形态、体能和技术状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国青年女篮运动员中锋高大,后卫矮小,前锋身高居中,优秀后备女篮运动员的体能和技术水平高于总体水平;前锋队员体能最好;前锋、中锋和后卫队员体能达标率不高;前锋和后卫队员的防守移动、传接球和运球投篮等技术水平优于中锋;中锋队员的内线突破能力优于前锋和后卫.  相似文献   

9.
通过观看第25届亚锦赛中国男篮与伊朗男篮的决赛实况录像,运用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主要以中国男篮与伊朗男篮攻防能力与效果为研究内容,分析本届亚锦赛中国男篮失利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进攻方面,中国男篮前场篮板球与对手存在明显差距;防守方面,中国男篮后场篮板球和对手存在明显差距;各位置球员得分能力方面,中锋得分各项指标均高于对手,具备一定优势,前锋、后卫得分指标均低于对手,差距较大,同时,队员的抗干扰得分能力和全队协同得分能力与对手有明显差距。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我国CBA甲级联赛与美国NBA联赛不同位置(前锋、中锋、后卫)优秀运动员的身高、体重、年龄的比较分析,发现CBA队员的平均值都低于NBA球员的平均水平。指出身高、体重、年龄在现代篮球竞技中的重要作用,为我国男篮迅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选材、训练和阵容配备提供定量化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系统分析15届世界男篮锦标赛中国男篮进攻状况,采用观察分析法、对比分析法从进攻的整体情况、阵地进攻情况、快攻情况三方面对中国男篮在第15届世界男篮锦标赛上的进攻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失误偏多导致完整进攻次数的下降,对进攻整体的效果形成较大影响;阵地进攻以内为主,充分利用内线的优势,构筑起相对有效的阵地进攻战术体系,内外结合的进攻特点彰显突出,体现出较好的进攻效果;过于依赖高度和内线的优势,而忽略进攻速度的提升,快攻比例偏低,快攻整体能力整体低下,严重影响到整体进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从第23届亚洲男篮锦标赛剖析中国男篮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庄 《福建体育科技》2005,24(6):8-10,13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录相观察法、分析比较法剖析第23届亚洲男篮锦标赛中国男篮现状,解析其优势与不足之处,并为中国男篮今后的发展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第15届世界男篮锦标赛西班牙队与对手比赛的后场篮板、犯规、抢断、盖帽、得分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西班牙队防守强悍牢固,能有效阻止和中断对手的进攻,在比赛中占有明显的优势,这是西班牙队获胜的重要保证。而中国队在第15届世界男篮锦标赛中表现不好,说明中国队跟世界强队之间还有一定差距,尤其在防守上不如对手。  相似文献   

14.
以39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运动员以及比赛成绩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法、观察法、数理统计和比较法对相关资料进行归纳、对比和分析,了解当今世界男子竞技体操发展状况,旨在为我国男子竞技体操保持优势地位,为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运用数理统计、文献资料、录像分析等方法,以第15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中国男篮6场比赛技术统计为依据,从攻守两方面分析比较中国队技战术运用情况。结果表明:2分球投篮次数少、抢进攻篮板球能力不足、失误过多是导致中国男篮本次世锦赛失利的主要因素,主要原因是中国男篮缺乏高强度对抗下集体作战的能力,找出这些差别的原因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从进攻和防守两个方面对中国队在本届世锦赛中失利的原因进行分析,指出了中国男篮与世界强队的差距,总结了中国男篮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王会强  王虹 《安徽体育科技》2009,30(6):35-36,41
运用文献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第29界奥运会中国男篮后卫和前4强队后卫攻防技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在防守方面,封盖和犯规略占优势,抢断则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进攻方面,失误次数和罚球命中率占有优势,在2分出手次数、命中次数以及2分球和3分球命中率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另外,在进攻篮板球方面和场均贡献率方面也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陆广  白滔 《湖北体育科技》2005,24(2):239-240,243
通过对中国男篮在第2 8届奥运会小组比赛的若干技术统计结果的分析,指出中国男篮在技术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方案与建议,为提高中国队在国际大赛中的战斗力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从第14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量化解析中国男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第十四届男篮世锦赛的观察、技术统计整理及相关文献资料研究,量化解析中国男篮与世界强队之优势与差距,得出客观结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15届男篮锦标赛中国队与6个对手全部比赛的篮球技术统计,找出中国队在大赛中遇强队时表现差的原因。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结果:(1)中国队在比赛中篮板球、盖帽占优势;(2)中国队在比赛中罚球总数少于对手;(3)中国队在比赛中助攻少、抢断少、失误多。结论:中国队仍是世界强队之一;中国队以姚明为核心的战术贯彻不彻底;中国队自身“小、快、准、灵”的特点丧失;队员基本功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