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育学刊》2007,14(7):128-128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16届国际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2008ICAES)”将于2008年7月15-23日在我国昆明召开。本届大会以“人类、发展与文化多样性”(Humanity,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Diversity )为主题。这个主题直面当今人类所面临的处境和问题,涵盖了人类学民族学乃至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华南师大博士生导师胡小明教授牵头申请的“体育人类学专题会议”已获组委会批准。[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国外体育人类学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体育人类学,是运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人类与体育有关的文化活动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在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人类学发展脉络中体育人类学的诞生过程,在翻译两部风格各异的西方体育人类学的代表著作以及不同类型论文之后,介绍了国外体育研究中这门新兴学科的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访谈、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以我国中山大学和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为例,对中美两所高校人类学专业的文化人类学和体质人类学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为我国体育人类学课程设置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在课程目标方面,相同点表现于,中山大学和密歇根州立大学皆重视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和人文素养培养。不同点为,中山大学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皆重视对学生专业化的培养,而密歇根州立大学在本科阶段注重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和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生阶段才注重学生专业化的培养;在课程内容方面,两所学校的基本文化知识内容基本趋于一致,且均重视方法性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差异性表现于:(1)中山大学和密歇根州立大学在研究生阶段强调学生掌握的课程内容重点不同。(2)课程内容涉及的研究视域不同。(3)主要授课形式不同;课程设置形式方面,两所学校以专业必修课为主要形式;课程开设的物质基础方面,两所学校皆有完善物质设施、设备和经费保障。进而,基于两校人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就我国体育人类学课程设置从目标、内容、设置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4.
体育是一种人类的身体运动文化。身体动作是体育的基本构成单元,承载并表达着千百年来不同文化赋予体育的不同价值和观念。体育活动中身体动作的文化价值和意义是体育人类学首要研究对象。回顾和梳理文化人类学的身体动作研究成果,一方面将显示体育人类学身体动作研究的立基之地,也将有助于明确其在体育研究和身体研究中的位序和独特价值。在分别阐述了马塞尔·莫斯、伯德惠斯特尔、康纳顿三位人类学家对身体动作的经典研究后,得出两点启示:(1)文化塑造了身体动作,应秉持文化整体观全面理解体育及其身体动作;(2)体育人类学对身体动作与文化关系的系统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和开发,也将丰富和完善身体人类学和民俗学身体研究的学术版图。  相似文献   

5.
从20世纪80年代的民间体育研究至今,我国的体育人类学从萌芽、成型到逐渐确立了自己的地位,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体育人类学研究涉及学科基础理论、少数民族身体运动游戏、竞技与人类学、民族传统体育及体育与人类发展等各个方面,正在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研究方法,成为体育的新兴学科,也成为人类学/民族学的年轻分支.2009年,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16届大会召开,我国体育学者承办了两个专题会议,开启了一个学科发展与学术交流的崭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历史人类学视角中的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推理等方法,探讨以历史人类学视角进行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研究认为,在目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建设还不完备的情况下,学界应当更加注重基础研究。以历史人类学视角进行民族传统体育研究,将通过以田野调查进行事件的采集、历史追溯进行记忆的翻阅、复原和整合时的文化解读与表达,以及开发利用时的文化深描等几个过程,从而实现民族传统体育的挖掘、整理、复原和开发利用。研究还选择了目前学科研究中的几个热门模块进行举例说明,充分体现了历史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在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中的价值与前景。  相似文献   

7.
体育与人全面发展的人类学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耿业进  陈玉 《体育与科学》2002,23(3):9-10,8
本文从人类学的视角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指出在未来社会体育的终极目标与人的全面发展相适应,并从生物和文化方面论述了体育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该文是体育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之一.通过对人类学对体育研究的台阶式影响,划分成体质人类学潜移默化影响的初期阶段、用文化人类学指导学科构建的主动引进阶段以及正在形成具有自身学科特色的理论和方法的新阶段,推动体育研究进入协同创新领域.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体育人类学的成立与研究的展开,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探讨。阐述出体育人类学是运用文化人类学的研究理论模式将体育作为一种人类的行为文化来研究的一门学问。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吸收了旅游人类学与身体文化的理论,今后运用文化创造的视点和文化本位、文化客位研究方式是体育人类学形成自身独特研究体系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文化人类学在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人类学的文化整体论和文化相对论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本土性发展、东西方体育的对话与交流提供了方法支脚,而其理论体系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传递"、"输入"、"中断"和"适应"等环节的理解,以及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在传统与现代、强势与弱势、东方与西方等文化对等体中独领风骚提供理论制空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了建立我国体育人类学的依据,探讨了体育人类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及其意义,分析了体育人类学与其它相邻学科的关系,最后阐述了进行体育人类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逐渐呈现的观光化发展为背景,以中国朝鲜族摔跤(希日木)的观光化发展为研究对象,透过体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先后4次,历时近3年时间对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进行田野调查。通过史料整理、文献文物收集考察、采访调查等方式,结合从中国、韩国、日本收集文献史料,阐述中国朝鲜族希日木的观光化演变。运用体育人类学进行观察,分析朝鲜族希日木在观光化发展中的现象,总结"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体育人类学概论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胡小明 《体育与科学》2000,21(2):4-9,13
本文从体育人类学的历史、体育人类学与人类未来发展、体育人类学在体育学中的位置三个方面阐述了体育人类学作为一门学科的重要性。并论述体育人类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期建立体育人类学的完整框架。  相似文献   

14.
风筝的起源问题是风筝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对风筝的起源——风筝文化发生的原因或条件——进行探讨,从启发与需要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风筝的起源是人们受到自然现象、生活实践经验的启发的结果,是人们原始的游戏娱乐的本能需要、“御风而行”的心理需要和宗教信仰的精神需要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旅游人类学视野下的民族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人类学视野下的民族体育旅游非可持续发展体现于文化涵化与变迁的异化、失范导致民族体育旅游非可持续发展;真实性的歪曲导致民族体育旅游非可持续发展,符号表征的片面单一导致民族体育旅游非可持续发展.为了促进民族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应当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自觉融合,以文化本真作为建构民族体育旅游真实性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以中国朝鲜族摔跤(希日木)的规则变迁为研究对象,针对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透过体育人类学的视角进行分析。在研究过程中,从2012—2013年,总计4次前往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进行田野调查,并通过文献回顾的方法,对大量从韩国、日本收集的文献进行整合,以全面的史料阐述中国朝鲜族希日木的规则变迁,通过体育人类学的视角,对朝鲜族希日木所产生的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田野调查法对中国武戏表演程式与美国印第安人的俳舞(Pow-wow)仪式之间的文化渊源进行探究。结果发现印第安俳舞仪式从肢体动作编排到化妆服饰均与中国武戏在表演程式的形态上存在相似关联,主要体现为行当分类、龙套仪式以及行头装饰等。分析认为,中国武戏中的程式表演并非随剧情需要而人为地临时起意任意设计,而极有可能因袭了人类原始部落时代的武舞表演仪式,在历代的传承与发展中不断精致化。结论指出,中国武戏表演程式充分体现了与人类远古武舞仪式之间的微妙渊源,并自觉延续构建了以文化象征主义为特征的东方演艺范式体系。  相似文献   

18.
日本是亚洲各国中较早开展体育人类学研究的国家,以东亚文化圈为主要研究区域的日本体育人类学在世界体育人类学领域具有亚洲代表的重要地位。日本体育人类学研究萌芽于20世纪中叶的体育民族学研究,1988年体育人类学专门分科会的成立标志着日本体育人类学正式进入人类学研究阶段。此后,日本体育人类学在人类学学科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学术专著及研究论文的数量日益增多,呈现出良好的学科发展态势。从对民族传统体育挖掘及整理式的研究,转向体育的文化研究,是当代日本体育人类学发展的重要趋势及特点。了解和把握日本体育人类学的发展状况势必会对我国体育人类学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论体育人类学研究范式中的跨文化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与逻辑分析法,首先对体育人类学的跨文化比较的沿革进行了溯源。研究认为,体育人类学的发展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体育人类学跨文化比较的演进史。它萌芽于对欧洲封建神权统治提出挑战的文艺复兴时代;形成及发展于殖民扩张中;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争鸣并达成一些共识;战后到全球化前期出现学科化与体制化趋势;进入全球化时代后,通过反思使跨文化比较趋于整合。就如何进行体育人类学跨文化比较研究进行了思考:提出应遵循可比性、整体性、主客位性等原则;在研究方法上应综合考虑类型比较法、历史比较法及模式比较法等方法;应选取具有相似表现形式的项目,根据地缘或渊源进行研究。提出跨文化的历史诉求应是为了促进对他者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体育人类学在中国蓬勃发展,其成果主要集中于对学科建设、学术研究基础问题的探讨,以及以人类学的理论思辨或经验个案展开的民族传统体育研究。通过将中西体育人类学各自的发展历程进行比较,中国体育人类学在学术队伍与学科对话,前沿理论、方法的借鉴与生发,以及研究领域的定位三方面仍可进一步强化。在新时代背景下,宜在既有基础与特色之上,从打破学科壁垒、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加大对都市体育现象的关注、提升研究的应用价值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