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20世纪的中国市民文学中,"言情文学"一直倍受市民青睐,"鸳鸯蝴蝶派"长盛不衰.20世纪的"言情文学"构建了许多爱情童话,这些作品一方面继承了古代文学中爱情童话表达的爱情至上的思想情感倾向和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但也带着鲜明的时代特点.20世纪"言情文学"还构建了许多的爱情传奇,言情文学家们把一个"情"字做尽了文章,做得婉转曲折,波澜起伏,错综复杂,达到扣人心弦、引人入胜、余味无穷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2.
童书里都有什么样的“爱情”爱情 在童书中从来不是一个回避的词。很多优秀的作品,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里都有爱情。爱情,让童话充满了无限魅力。  相似文献   

3.
池莉以其真实地描写20世纪80年代城镇市民阶层的生存状态的小说而轰动文坛,成为当代文坛中“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近几年来,她的小说创作有了很大的变化:一是从物的困境到灵的困惑;二是从爱情的缺失到对爱情的颠覆;三是从中性立场到高扬女性主义。  相似文献   

4.
莫山洪 《柳州师专学报》1995,10(4):23-26,48
宋代爱情话本小说突出地表现了青年男女对爱情自由的强烈追求,着重表现了女性在其中的主导地位。这种追求达到了真正的“现代的性爱”,反映了市民对宋代理学的深刻反思,体现了市民对传统文化的符合人性的理解。这种追求也使宋代爱情话本小说极富现实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5.
在英国学史上,许多作家都通过自己的创作来缅怀古朴的宗法制社会,寻觅梦中的伊甸乐园。英国田园学多借“牧羊人”意象来阐释作家们对“爱情生活”、“田园世界”和“人品修养”的体悟,寄托他们的人生理想,表现他们对尘世纷争的厌倦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叙事中有关才子佳人小说的批评可以说是“有的放矢”。这种针对性提供了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比较研究视角:大观园中的核心爱情——宝黛之情突破了才子佳人类型小说言情模式的旧套与虚幻,成为情爱意识探讨新的生长点。文章将文本细读与比照置于雅俗文化选择的时代背景下。通过爱情机制的具体分析来把握曹雪芹聚焦宝黛“证情”的执着情怀、承担精神与超越意识。  相似文献   

7.
爱情如童话。没有一个孩子不渴望浪漫的爱情,正如没有孩子不是捧着童话长大一样。曾经她也期待,甚或带着虔诚的心去感悟童话中的爱情,她轻嗅到的却是散落一季的淡淡的青柠香;曾经她也有遗憾,细而闲花皆寂寞,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王朔开辟了市民文化中的又一片天地——顽主文学。在这片天地中,顽主以不同于普通人的行为方式、语言模式、爱情观念形成一个五彩缤纷的顽主世界,顽主文学也成为中国文坛的一道新景观,吸引着众人的目光,本文试从爱情角度对王朔创造的顽主文学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云崽子 《音乐世界》2012,(16):36-37
由胡夏和刘诗诗主演的爱情电影《伤心童话》即将于8月17日上映。这是胡夏的第一部影视作品,在片中苦苦暗恋刘诗诗的他在Easy独家专访中,透露了自己“第一次”的很多心得。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6,(45):22-23
作为19世纪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奥斯卡·王尔德身体力行地追求着他认为的真正的美——希腊式的美。文章通过文本细读法窥探王尔德童话中隐含的希腊式爱情,窥视王尔德内心的情感世界,探讨王尔德在爱情中的追求——美与反叛。  相似文献   

11.
市井人生,闾巷风俗--20世纪中国市民文学文本读解一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中国市民学大多是写市井的,其杰作也大多是写市井的。首先,通过对市井人生、闾巷风俗的描写,写出了这个世纪中国市民尤其是最广大的下层市民的质量;其次,营造了市民生存的化环境和化氛围,展示了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的变迁和不同时代市井间的风俗民情;再次,这类作品还对许多市井习俗习气作了充分的描写,这些习俗习气构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惰性和历史惯性。  相似文献   

12.
无法栖居的失乐园 --北村的爱情救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村的小说充满了对人类现状的不满和对人类未来的忧虑,但观察和描述的角度大多是爱情.爱情危机正是人的存在的危机,在北村的笔下,当他用一个基督徒的目光打量这个堕落的世界时,他看到的是,在神性缺失的20世纪,人已无力建立现实的爱情.北村作品中爱情主人公的失败,表明了爱情在现世生存中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人生与爱情分不开,文学是人学,因此文学与爱情也分不开,中学语文教材就有许多作品涉及到“爱情问题”。教师对处在“花季”的中学生一定要讲好这一敏感问题,这对于指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特別对于那些沉湎“言情”作品以及“追星”“发烧”的中学生正确把握人生航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池莉站在市民的立场,贴近社会生活,从爱情与婚姻的社会伦理学角度,描绘了改革开放近20年来人们生活、心态的发展变化,表现了市民化顽强的生命力和勃勃生机,直面并抗争着精英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中平的《爱情纽扣》是一部较为成功的微型小说作品。它通过小说道具“爱情纽扣”的运用.把微型小说文体的许多典型特征突显在读者面前,并在作品的结尾处理上花费了不少的心血,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老的文明曾经有过自由的辉煌,在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桎梏下,“爱情”成为被随意践踏、随意诬蔑的符号。“五四”作家们采取自上而下的视角,以一个精英知识分子的姿态俯视民众,开启国民灵魂,改造国民性。“五四”启蒙与20世纪40年代上海作家“启蒙”形态就是一对既有继承又有颠覆的不同的启蒙姿态。杨绛先生以幽默调侃的手法将“知识女性”对爱情的理想宣言消解为世俗的琐细和无奈的人生,来实现其对“五四”爱情神话的解构。  相似文献   

17.
美国的四代中国学家及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中国学完成了从传统汉学向中国学的转变,开始具备了当代中国学研究的多种特点。至今,美国中国学家已经历四代,从其研究方式来看,前两代较多采用“遥距性研究”,后两代多进入中国做实地研究。四代中国学家均取得了许多突出成就。  相似文献   

18.
明代中叶以后,随着经济领域中资本主义萌芽以及商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市民文化日益壮大。同时。反映市民阶层要求的理论逐步形成。在明代掀起了一股追求人性解放的文化思潮。受此影响,“三言”在婚姻爱情方面敢于打破封建传统婚姻“思无邪”、“耻于言情”观念的束缚,大胆讴歌爱情追求,对人正常情欲追求寄予理解和同情。但另一方面。传统儒家思想在当时仍占绝对支配地位,受封建正统教育的作者冯梦龙又免不了要维护传统婚姻道德观念,从而使作品陷入了道德羞涩和肯定爱情追求的两难选择之中。  相似文献   

19.
文学作品的爱情书写.本质上是一种爱情想象。从历时的角度看,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爱情想象有过几次大的修辞策略调整:主流意识形态的革命想象→收缩爱情想祭空间→关闭爱情想象空间→爱情想象的意识形态突围,分析这种调整的深层规约,可以反观文学修辞中意识形态介入的力度。  相似文献   

20.
托尼·莫里森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她为20世纪美国文学竖起了一座丰碑。她向世人宣告了黑人作家写作时代的到来。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在她的笔下展现在人们面前,但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当属那些因为种族、爱情和生活而导致的“畸形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