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当前学校德育存在着重少数人能达到的精神境界的教育、轻做人的基本道德的教育;重社会需要、轻人本身的精神需要;重道德知识的灌输、轻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培养;重主导地位、轻主体地位;重外在管理、轻内心塑造等问题.应树立"以人为本"的道德教育理念,以人文精神确立道德教育目标、用人文关怀营造德化环境,靠知情意行结合提升道德境界,这是夯实学校德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当前学校德育存在着重少数人能达到的精神境界的教育、轻做人的基本道德的教育;重社会需要、轻人本身的精神需要;重道德知识的灌输、轻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培养;重主导地位、轻主体地位;重外在管理、轻内心塑造等问题。应树立“以人为本”的道德教育理念,以人文精神确立道德教育目标、用人文关怀营造德化环境,靠知情意行结合提升道德境界,这是夯实学校德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一、当前学校德育现状 (一)重政治教育而轻道德教育, 用政治教育代替道德教育道德和政治是难分难舍的。政治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方向,道德是社会祥和、国家安定的精神基础。传统意义上的学校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三项内容,受“政治挂帅”观念的左右,三者的地位和重要性目前是按上述顺序排列的,这反  相似文献   

4.
诚信道德教育是知、情、意、行教育的有机结合。当前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存在着重他律教育、轻自律教育,重道德认知教育、轻道德情感和意志教育,重道德规范教育、轻道德判断能力教育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诚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高校应根据诚信道德教育的目标和特点,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的现实针对性,加强诚信道德自律教育,加强诚信道德判断力的培养以及加强诚信道德的实践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诚信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5.
家庭道德启蒙教育是学校道德教育与社会道德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它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与社会的和谐安定。目前我国家庭道德启蒙教育无论在教育观念上抑或在教育方法上都存在诸多误区:教育观念上重智而轻德、推卸责任、急功近利;教育方法上重物质奖励而轻精神关怀,重强硬灌输而轻主体参与,重明理导行而轻情感激发,重品德训练而轻道德养成,重自行其是而轻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6.
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环节。然而传统的道德教育有着重言传轻身教、重积极轻消极、重政治轻文化等问题。在研学旅行中渗透道德教育具有体验性、全面性、民族性等优势,恰好可以弥补传统德育的缺陷。在研学旅行中,可以通过研学旅行的体验教育、榜样教育和环境教育进行德育渗透,提升学生的道德认识,坚定其道德信念。  相似文献   

7.
试论道德知性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道德教育的提出虽然有助于走出传统道德教育重知轻行的误区,但如果过于强调生活、实践就有可能使道德教育走向另一极端,忽视基本道德知识的传授。由此提出道德知性教育概念及其特点,并就该如何进行道德知性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学校德育实效性差既有学校内的原因,更有学校外的因素。“高、大、空”的德育目标以及重道德认知、轻道德实践的德育模式是学校德育失效的根本原因。道德建设离不开教育,但关键在实践。  相似文献   

9.
论道德教育的实践性与制度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元 《教育与职业》2004,(17):65-66
我国建国以来学校的道德教育工作,虽然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校整体改革和发展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也存在某些弊端,如在途径方法上,德育教育过程和方法脱离生活实践,重认知、轻道德情感和行为培养;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校内教育轻校外教育;在德育评价上,尚未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在宏观上,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综合德育体制还不完善等。面对国内外形势教育改革与发展和青少年的思想变化,道德教育需要在这些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重点加强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和制…  相似文献   

10.
《教育》2014,(35)
正道德教育是道德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我国学校德育泛指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等,实为社会意识教育。政治教育指形成学生一定政治观念、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思想教育是形成学生一定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道德教育即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教育。道德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能从更广范围内规范人的行为。要树立起道德旗帜,最先应该是家长,因为道德形成是小时候受的影响,家长有直接的责任。其次是老师和学校,老师不仅仅是教书,还应该育人,只有先学会做人,才能够成才。  相似文献   

11.
一、由重政治教育转向重道德教育学校德育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等方面的教育,这些内容之间有区别又有联系,各项教育内容既不能完全割裂开来,又不能相互替代,它们统一于德育目标之中。21世纪的德育必将在以下两方面得到进一步加强:一是道德人格教育。道德人格同道德规范相比,是更深  相似文献   

12.
学校德育实效性差既有学枝内的原因,更有学校外的因素。“高、大、空”的德育目标以及重道德认知、轻道德实践的德育模式是学校德育失效的根本原因。道德建设离不开教育.但关键在实践。  相似文献   

13.
道德的道德教育:学校德育的伦理回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学校德育中存在着大量“非道德”和“不道德”因素。“非道德”的道德教育主要表现为非道德因素对道德的渗透、异化,甚至是直接取代;“不道德”的道德教育主要表现为有违道德基本精神的道德灌输和悖离道德基本原则的道德欺骗。“非道德”和“不道德”的遗德教育容易模糊德育的内涵和外延。引发学生的逆反、戒备和敌视心理,不利于学校德育的有效开展。确立道德的道德教育观念,让道德教育回归到道德的范畴之内,以合乎道德的方式进行道德教育,有利于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德育教育理论认为:就道德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来看,学校德育将不再单纯是从外部施加给人的说教和约束,而是以人为本,把道德作为人的内在需要,把学生作为成长着的思想道德主体来培养,以主体德性的发展和德性主体的建构为根本目的。学校德育理应重视"规范教育",把合理规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人类道德文明与群体自律精神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5.
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对道德现实的社会建构、道德权威的产生以及学校德育的社会建构、学校德育系统的形成、学校德育的社会化功能、教育权威与教育意识形态、研究者的立场与道德批判的困境等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有助于我们对道德教育理论问题的理解,从而走出道德批判的困境。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德育必须遵循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和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但是,传统的学校德育却重传递、轻思考,忽视了学生道德选择和辨别能力的培养;重灌输、轻交流,忽视了德育过程中由知到行的转化环节;重外律、轻内修,忽视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的学校德育模式,就必须积极探寻促进学生发展的学校德育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论中学生的道德体验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学实施体验教育是中学道德教育规律的要求,它可以充分发挥中学生参与道德教育的主动性,增强中学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克服中学道德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的不足。中学应采取得力措施落实中学生的道德体验教育。  相似文献   

18.
严英 《华章》2007,7(5):106
本文针对当前家庭教育中重智轻德、道德教育的失范等问题,分析了家庭教育在个体道德发展中的种种优势:基础性、针对性、感染力、广泛性等,建议家庭道德教育中应以素质教育为契机,更新、完善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者联动的教育网络,共同促进个体道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学校德育面对诸多问题:人和社会是否需要道德;为什么需要道德;需要什么样的道德;道德是否可教;什么样的德育最无效,这是我们开展德育活动最为关键的问题。学校德育对这五个层次问题的回避已成为理论探讨和教育实践的障碍。  相似文献   

20.
我们已经跨入21世纪。新世纪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学校德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强调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发挥学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是每一所学校都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一、道德教育的现状分析古今中外、古往今来,尽管存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民族文化的差异,但都普遍重视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的学校工作中,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重道德说教、轻行为养成的流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