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作为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手段——课堂设问,就显得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课堂设问进行精心地设计和全方位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卞祥 《教育艺术》2008,(10):17-18
课堂教学离不开问,恰当的设问,能启迪学生思维,让学生的思维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行;反之,模棱两可的设问,会导致学生思维的紊乱,让学生的思维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因此,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研究如何设计问题就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3.
有效课堂设问有助于师生沟通交流、激发学生思维和教师对教学效果的诊断评价。在思考与实践基础上,认为生物课堂设问策略应该做到:所设问题要有序列化,给学生提供承上启下、拓展生成的思维空间;所设问题要有探究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和良好思维品质;所设问题应与生活紧密相连,使学习成为学生乐于寻求的"内需"。教学实践表明,这些策略都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课堂设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有意识地设置疑问,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究。适当的设问不仅实现了师生的互动交流,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探究生物学问题的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  相似文献   

5.
彭瑞诗 《亚太教育》2024,(4):115-117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更是思维的动力。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在层层递进的思考探索中不断丰富认知,切实提升思维灵活性和深刻性。思维品质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事物给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以译林版英语语篇阅读教学为例,通过在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三个环节中巧设问题,引领学生深度思维,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以历史解释素养的养成为主线的课堂教学,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像历史学家一样去探究历史。它应具备以下特点:一是教师在唯物史观指导下,依据课程标准、精研历史、理性分析,形成自我认可的“历史解释”;二是凝练主题,梳理符合历史逻辑的线索;三是通过抛出有意义的问题创设情境,引发思维悖论,激活学生思维;四是设计问题链,辅以历史材料,促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充分的思考与讨论,引发学生深度思考;五是理性分析,运用批判性思维理解历史、辨析史料、评判史实,使学生逐步构建自己的历史解释。  相似文献   

7.
巧妙设计问题,能够有效引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在指导学生学习英语知识时,教师要挖掘问题、文本与学生思维之间的连结点,并利用课前设问、课中设问等方式,引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思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和思维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巧妙设计问题,能够有效引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在指导学生学习英语知识时,教师要挖掘问题、文本与学生思维之间的连结点,并利用课前设问、课中设问等方式,引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思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和思维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是激发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重要手段.有效设问能引领教学的开展,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是让学生获得数学学习体验的开端.1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设问的原则(1)问题设计应紧扣教学中心,不能偏离主题,  相似文献   

10.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准确、恰当地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思维进入竞技状态 ,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但怎样问、问什么应该有目的 ,有准备。以下是笔者的几点思考。问重点 ,保持思维清晰。重点是每个学生都应掌握的内容 ,因此对重点要反复设计提问的问题。要抓住重点的内容、词语设问 ,使学生明确重点 ,理解重点 ,掌握重点 ,从而保持思维的条理性、连续性和稳定性 ,并为学生进而解答一些相关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问难点 ,挖掘思维深度。教学中的难点 ,往往是思维中的障碍点。运用设问手段引导学生解决难点…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7,(25):43-44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如以旧促新,以"问"引导;抓住契机,设置矛盾,激活思维;问题难易要适中,体现教学的启发性原则;提问要注意层次性,体现循序渐进的规律;引思铺垫,多种方式提问;抓重点巧设疑;在设问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探求历史精妙,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问题群是指为了实现某种目标,从教学整体视角设计系列化问题,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教师需要理解高阶思维的内涵,遵循问题群设计的原则,可以从五个环节设计:设问,在情境中激发学习动机;追问,在归因时具身体验知识;变问,在建构中深度理解新知;寻问,在质疑中形成高阶思维;自问,在创新中实践学习价值.  相似文献   

13.
问题教学可以启动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灵感,触发学生想象,挖掘学生潜能,开启学生智慧。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展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创设情境;设计的问题要科学、准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以使学生学会提问;设计的问题还要有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李境文 《考试周刊》2015,(12):53-54
<正>一节成功的数学课离不开有效的设问。设问既是教与学的纽带,又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手段。设问如果运用得当,则对于学生学习新知,启发思维,开发潜能等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往往学生不喜欢数学课堂中的设问:当课堂设问的思维难度过高,提高超前于学生的反应时,学生容易产生挫败感,失去思考的信心;而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一些回答的"是不是""懂不懂"之类的问题过于频繁,又不能引起学生充分地思考,觉得无趣……因此,如何设置有效的数  相似文献   

15.
在课堂教学中,能否有效地设问,是激发求知欲、启发学生思维、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将直接影响政治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教师的课堂设问要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内容和社会生活,创设有梯度、有深度及有角度的问题,这是提高课堂设问有效性的应有之义,也是教学中需要持续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中,设问是教师的重要教学手段,它被运用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成为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从对问题的惊讶开始。”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注重问题的设计。当前课堂设问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表面性设问;习惯性设问;  相似文献   

17.
有效教学离不开深度思维,深度思维离不开合理提问,在数学课堂中教师需要通过精心设问激起学生真正的、高层次的思维。研究者基于以问促学的数学教学设计理念,精心设计“乘法的认识”一课的教学过程,通过对导入、探究、练习、总结这四个环节的提问设计来促进学生深度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巧设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放飞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学习与思考。在学习一年级教材“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  相似文献   

19.
没有"过程"就没有"思维","过程"是"思维"的载体,是培养分析综合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土壤.问题是知识的源泉,正因为有问题的出现,才有了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想法,才有了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学习过程的设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鼓励学生选择问题、评价问题;帮助学生探索问题、拓展问题.通过巧妙的教学过程设计,促使学生的阅读、思考、研讨与教师的设疑、设问、启发相结合,通过师生间的互动交流逐步把认识问题的过程推向深处.笔者认为,构建合理的学习过程、精巧的教师设问、和谐的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20.
王英 《天津教育》2024,(6):25-27
<正>提问是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最常用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小学生思维能力不足,在面对数学问题时往往不懂得如何思考,这时就需要教师通过问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而有效提问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确保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注意力,也有助于预设与生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内容的构建,更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发展思维,从而通过思维的转变实现深度学习,进而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需要注意的是,要想保障提问的有效性,教师不仅要基于课堂教学内容设计问题,还要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