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在《中国图书馆学史论》、《中国古代图书馆学史论》两文中均已写明:所谓中国图书馆学史,顾名思义,就是中国图书馆学发生、发展的历史。我们把中国图书馆学史按照中国历史的分期,划分为中国古代图书馆学史(1840年以前)、中国近代图书馆学史(1840~1919年)、中国现代图书馆学史(1919~1949年)、中国当代图书馆学史(1949年以后)4个时期。由于中国的近代与现代时间不长,为方便叙述,我们将其合为一节,称为中国近现代图书馆学史。本文所探讨的,便是这一时期图书馆学的历史。一中国在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之后,终于被(?)所需资金,原则上由事业单位自筹解决。自筹有困  相似文献   

2.
著名华裔史学家何炳棣先生的《中国会馆史论》是其制度史研究的重要著作.作者学贯中西,不仅具有扎实的传统考据根底,而且对西方治史的方法相当了解.《中国会馆史论》借鉴了传统史学研究方法,以及用西方史学理论挑战传统史学研究,代表了当前史学研究的一种趋势.《中国会馆史论》中的诸多治史方法,对今天的史学研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书推荐     
《中国社会经济史论》;《三十年三十人之激扬文字》;《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始末》  相似文献   

4.
今年6月初在上海举办的"中国传播思想史论坛"学术研讨会上,又见到74岁高龄的徐培汀教授,他依然是那样精神矍铄,步履稳健,更为可喜的是科研成果不断问世.不久,在京便收到他的大作《中国新闻传播学说史(1949~2005)》(下称《学说史》).手捧大作,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历史编纂学漫长的演进过程中,学案体史籍在中国政治思想、学术文化方面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陈祖武教授所著《中国学案史》无论是对中国学术思想主流的把握,还是对各个学案内容细致入微的分析考证,都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获意义的新见解,显示出卓越的识断,吸引研究者的注意,启迪人们在思想史、史学史和文献学诸方面以更多可以开拓的新领域。此外,该书表现出的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学风,对于今日的学风建设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闻周刊》和新世纪一起诞生,一群年轻的新闻人希望以周记中国的方式,用一本杂志记述一个时代的故事,凝结一个时代的观念,把一本杂志写成半部中国思想史。每逢大事,从不缺席,每到关键,从不失声。  相似文献   

7.
卢卡奇被认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开创者之一,1923年出版的《历史与阶级意识》则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卢卡奇研究指南》从思想史的编撰原则出发,精选各个国家知名学者的卢卡奇研究经典成果,对卢卡奇各个思想阶段做出完整介绍与评价。《卢卡奇研究指南》是中国学界对《历史与阶级意识》付梓100周年的一场隆重纪念。  相似文献   

8.
“举撮机要”是北宋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时的编辑思想。《通鉴》是我国古代一部系统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全书294卷,约300余万字。记载了上起战国时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的最后一朝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包括16个朝代共1362年的历史。建国后,国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专门提到"焦作煤矿工人他们特别能战斗"。河南省档案馆对中福公司档案进行整理与开发并与中州古籍出版社、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合作,开展《中福公司档案史料汇编》编纂和文献纪录片《他们特别能战斗》拍摄项目。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河南省档案局与上述三家参建单位共同启动了新闻发布暨研讨会,旨在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协同打造文化产品,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一、"文化中国"的想象近两年,英国战后知名的社会人类学家杰克·古迪(Jack Goody)的书被相继翻译成中文,一本是1982年出版的老书《烹饪、菜肴与阶级》(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一本是2006年出版的近作《偷窃历史》(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两本书都呈现了杰克·古迪对西方现代性历史的自省。如果说《烹饪、菜肴与阶级》通过对以列维·斯特劳斯为代表  相似文献   

11.
《新闻爱好者》2012,(18):55
胡正强,江苏省睢宁县人,新闻学博士,现为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新闻传播系教授,研究方向为新闻史论、媒介批评,先后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当代传播》、《江苏社会科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多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年鉴全文转载,出版《中国现代媒介批评研究》、《中国现代报刊活动家思想评传》专著两部,  相似文献   

12.
邂逅阎宗临     
"阎宗临作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一近年来很少读中国人写的世界史著作,这一方面是因为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国外了,而那里能看到的中国书就很少;另一方面也是感到中国人写的世界史著作耐读的不多。里面缺乏真正能打动你的东西。但最近发现,后一理由多少有点片面。前些天朋友寄来一套广西师大出版社的"阎宗临作品",含《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欧洲文化史论》、《中西交通史》三种。"阎宗临"。何许人也?随手拿起书翻了翻。没想到这一翻就久久放不下,直至粗粗细细地把三本书浏览完一遍,才长舒一口气。  相似文献   

13.
王夫之晚年所作《读通鉴论》是一部史论作品,根据《资治通鉴》中所记载史料,对战国至五代时期的历史进行了评价,表达了王夫之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史学思想。本文,即对《读通鉴论》与王夫之的民族观进行简要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语境中,"启蒙"的本土内涵包括"阶级解放"和"民族独立"两方面内容.在这两个范畴的共同定义下,"中国人民"是一个相当具有症候色彩的概念,是社会主义启蒙的核心概念,也是《人民画报》在社会主义启蒙中向读者普及的关键身份概念.本文从刊物本身国有性和视觉性两种属性出发,发现《人民画报》通过独特的视觉表征实践与...  相似文献   

15.
界定“中国古代”、中国古代的“图书馆”和中国古代的“图书馆学”等概念,在与中国古代图书馆学的比较中阐述中国古代图书馆学思想研究在学术立场、目标定位和致思取向诸方面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揭示中国古代图书馆学思想之“史”的本质特点。  相似文献   

16.
1932年就到了北平的费正清,一生以中国为研究对象,这位被称作"头号中国通"的美国人有生之年写了许多部关于中国的著作。在《中国与美国》一书中,他充满困惑地写道:"一个西方人对于全部中国历史所要问的最迫切的问题之一是,中国商人阶级为什么不能摆脱对官场的依  相似文献   

17.
肖东发的新著《中国图书出版印刷史论》 ,在广泛吸收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对中国图书印刷文化做了系统概括和总结 ,理清了中国印刷术发明的脉络 ,进一步论证了是中国人发明了印刷术。该书反映了中国图书出版印刷史研究的最新成就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小说史论》阎浩岗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6目前文化与思想史的研究角度与方法成为文学研究的主流。文学直接经验的“流失”,也在文学史的书写中体现了出来。阎浩岗的新著《中国现代小说史论》(以下简称《史论》)则力图把文学当做作家个体生命体验的审美  相似文献   

19.
正林贤治以心贴心、灵魂靠近灵魂的方式,娓娓道出那些诗人的前程往事,解析那些耳熟能详的诗歌经典,这也是本书能够让人读得下去,并读出一种文字之美和思想之力的缘由。怎样将一本新诗史论著作写得好看,在这个思想淡出、学术凸显的年  相似文献   

20.
古人云:“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看来,许多时候,“史论”比“经书”更有营养,更易于消化,味道也更醇香宜人。作为新闻工作者,学习一点新闻史知识,特别是经过选择、提炼的新闻史人物评传,与学习新闻理论有异曲同功之效,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素养,认清使命,培养纯正的职业道德。本刊将陆续刊登一些有关中国新闻史人物评传。本期发表徐新平教授撰写的《论严复的新闻思想》,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