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国现代童年回忆小说以对儿童世界的生动展示和对自我童年的深情回忆成为具有独特韵致的审美文本。这些小说鲜明的散文化与诗化的文体倾向及双重视角的采用,是现代小说在艺术上的创造性探索,而其丰富的文化蕴舍更可挖掘出巨大的诗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被称为“恐怖小说大王”的李西闽的小说中常常充斥着焦虑与恐惧。他的小说根植于本土传统,从人性出发,写出了现代人对生活的焦虑感和恐惧感,深入剖析了人的精神世界。以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理论为参照,李西闽恐怖小说中“焦虑的梦”直接源于童年经验,而这种焦虑与恐惧是中国社会当下信仰缺失与鬼文化影响的延续,其小说中无法消除的恐惧感正是恐怖小说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鲁迅的小说往往以表现的深刻震惊文坛,而惟独那些回忆童年的作品呈现出温情细腻、童稚可爱的一面,其童年回忆指向一种摆脱了一切桎梏,坚决、彻底的反抗精神和无压抑的、和谐的人生状态。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评读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新创作的儿童小说为引起,主要从儿童小说叙述方式中切入点和叙述视角的技术层面上,探讨典型儿童小说在创作上形成的、童年故事童年精神与成人创作理念相融合的一个无痕的二次元世界。即强调作品在贴近儿童心灵、附和儿童精神的同时,将成人作家所拥有的人生经验和思想积淀,潜藏在浅显朴拙的故事背后。并以此建构儿童小说的本体意义。  相似文献   

5.
童年经验在迟子建的小说中体现为童话般世界的塑造、美好人性的表现和充满灵性的动物形象的描绘。迟子建通过童年经验来表现的世界与现代文明世界形成对比,间接地批判了现代文明的弊病,体现出中国审美传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苏童、莫言的小说明显地存在着两个不同的世界:即现实的小说世界和超现实的小说世界。他们的小说是写实的:童年的回忆、家乡的生活、时代的变化给们带来的苦恼与冲突等等;而他们的小说又是超现实的:他们让神秘的色彩弥漫整部小说,给人物蒙上一层传奇的色彩,使读者在他们的小说中仿佛又解发了体内的另一种感觉系统。写实的内容构成了他们小说的现实世界,写意的感觉构成了他们小说的超现实世界,而且这两部分交错融合,使他们的小说变幻莫测,有如天马行空,行云流水。  相似文献   

7.
张炜的小说《九月寓言》深受西方现代派中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影响,作家创作时一方面难逃“经典阴影”对其的潜移默化,另一方面童年印象也深深影响着小说的创作和作家对精神家园的寻找。  相似文献   

8.
别有意味的色彩语言——苏童小说语言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色彩运用是苏童小说世界的一道亮丽风景。我们认为色彩的陌生化使用是苏童创作的重要手段,通过以文本为对象,具体分析了苏童小说色彩语言的意味。苏童对色彩的使用已经具有现代色彩意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对事物色彩的简单描摹,他突破了传统色彩意义,在描绘色彩时,甚至将客观事物色彩进行改变,融入主观的感觉。究其原因,这与苏童的创作心理、童年的生活环境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9.
色彩运用是苏童小说世界的一道亮丽风景。我们认为色彩的陌生化使用是苏童创作的重要手段,通过以文本为对象,具体分析了苏童小说色彩语言的意味。苏童对色彩的使用已经具有现代色彩意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对事物色彩的简单描摹,他突破了传统色彩意义,在描绘色彩时,甚至将客观事物色彩进行改变,融入主观的感觉。究其原因,这与苏童的创作心理、童年的生活环境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0.
诗性的本质就是真善美,就是雅。诗性的苏童为了逃离庸俗的现实世界,以小说创作来营构自己精神的"世外桃源",从童年的记忆到历史的想象,从现实到神话,为我们奉上了一道道诗性的小说大餐。  相似文献   

11.
汪曾祺是一位连结了现代与当代文学的作家。汪曾祺小说这种"回忆"的视角,催生了其散文化小说的审美效果。其回忆视角体现在三个方面:距离的美感、童年的视角、暮年的回望,这三个方面构成了汪曾祺散文化小说的内在机制和风格特征:着重表现美好的事物,回避丑恶的因素,从而构成其完美、圆融、和谐的乡土世界。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作家之所以对童年极力礼赞与讴歌,除了深受西方浪漫主义思潮的客观影响以及作家自身多为青春少年之外,从作家的主观意志来考察,笔者认为主要出于如下3个方面的原因:将童年视为与世俗成人世界相对立的理想王国,希望借此驱除现实世界的残酷阴冷,以获得心灵情感的慰藉,是现代作家屡屡怀念童年的首要动因;其次,童年印证了自我本体的曾经存在,也使得自我价值曾经得以彰显;第三,怀念童年,本质上亦是现代作家对人性返朴归真的呼唤和对民族品德重建的期待.  相似文献   

13.
刘庆邦对儿童世界的关注应该是他小说创作的第三大主题。他以独特的儿童视角绘制出一方感伤、悲悯和压抑的儿童天地,这在某种程度上与他的童年经验有关系。  相似文献   

14.
莫言是一位在小说创作中不断进行探索和力图超越自己的作家,他的早期小说描写童年记忆的乡村世界,注重表现细腻独特的生命体验,达到了自然与感觉的奇妙和谐。1985年到1986年前后,受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影响,他开始文体实验,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传统小说视再现外部世界为创作的任务,而现代小说则竭力探索人的主观世界;传统小说的主题基本上是明晰的,现代小说的主题则相当隐蔽;传统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现代小说则多不以人物为艺术形象的主体;传统小说的结构多为线性结构,现代小说则追求立体叉结构。此外,传统小说与现代小说,在艺术技巧的运用上也有不同。  相似文献   

16.
论童年经验对张爱玲小说的渗透和影响崔淑琴童年经验是指从儿童时期的生活经历中所获得的体验。现代心理学一般把从出生到成熟这一时期称为“儿童期”。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童年,有生养自己的父母,有养育自己的故乡,有属于自己独特的心理事件和喜怒哀乐等等。这一切构成...  相似文献   

17.
我的童年     
沈从文(1902-1988),现代著名作家,湖南省凤凰县人,汉族,但有部分苗族血统。14岁他小学毕业后入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他用小说构造了自己心中的"湘西世界",完成一系列代表作,如《边城》、《长河》等。本篇《我的童年》(题目为编辑所加)节选自沈从文的散文体自传《从文自传》。全书以湘西为背景,其中记录了作者童年和少年时代的蜕变与成长,既有天真好奇的乡野童年,也有胸怀抱负与经历坎坷的青年生涯。这本书的语言非常口语化,像个湘西乡间野孩子在说自己的开心事儿,很有意思呢。建议同学们有机会找来读读。  相似文献   

18.
从诗学层面入手,《故乡》是鲁迅以回忆的诗学来批判现代性弊端、探询现代民族国家理想形态的小说。“回忆”不仅构成了鲁迅追寻失去了的童年乐园的真正动因,而且传达了鲁迅在现代性反思与批判的立场上重建了古典形态的世界。而且,即便从全球化时代整个人类的“类”的意义上讲,“回忆”所追忆的古典形态世界又是未来人类的一种文明的理想图景。  相似文献   

19.
"女孩形象"是严歌苓小说中经常出现的一类人物,这与中国现代小说中的儿童形象有一定程度的重合。严歌苓笔下的女孩形象一方面折射了作家的创伤性童年经验,另一方面体现出作家细腻而又活泼的女性叙事视角。严歌苓塑造的女孩形象可以分为"文革"与"成长"两大类型,她们均体现出了女性特有的心灵世界和真实丰富的人性内涵。  相似文献   

20.
卡夫卡在小说中以怪诞的笔法为人们展开了一个离奇诡异的世界。以小说的形式对现代人的异化现象进行了剖析和探讨。本文从其文本出发探讨了卡夫卡小说世界中各种形态的人的异化,通过危机蹲伏的生存、物质对人的异化、社会对人的异化和人与人之间的异化等方面的分析对卡夫卡笔下的异化主题做出较系统的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