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炎凉     
常常有人问:社会是温暖的还是冷酷的?也常常有人回答社会是温暖的或者社会是冷酷的。莫衷一是的答案常常令人困惑。其实所谓温暖、冷酷,都是社会的一种反应,反应由刺激而起。提问题的人和做答的人,  相似文献   

2.
心随我动     
贺栖 《今日中学生》2009,(11):48-48
常常为别人的努力而惭愧,常常为别人的欢笑而悲伤,常常为别人的成功而失落……我居然是这样不可理喻的人,我常常问自己:为什么?  相似文献   

3.
心随我动     
常常为别人的努力而惭愧,常常为别人的欢笑而悲伤,常常为别人的成功而失落……我居然是这样不可理喻的人,我常常问自己:为什么?  相似文献   

4.
记叙文中的议论,常常是作者思想观点的集中表现,也常常是文章画龙点睛之处。记叙文中的议论如果运用得好,常常可以起到深化文章思想内容的作用。一般来说,记叙文中的议论都是紧扣文中的人  相似文献   

5.
同学们在写作文的时候,常常要涉及写人,比如,印象最深刻的人、令人尊敬的人、最喜欢的人,或者是最熟悉的人等等。因为经常要写,同学们常常会觉得才思枯竭。写妈妈,总是写她如何在孩子生病的时候悉  相似文献   

6.
我们常常讲要与人为善,可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常常只看见他人眼中有刺,却忘记了自己眼中有梁木。我们常常讲要雪中送炭,可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常常只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我们常常讲浪子回头金不换,可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常常对那些曾经失足的人敬而远之。鸟儿无意中将一粒  相似文献   

7.
《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是根据一个水手的真实经历创作而成的。这个水手的名字叫塞尔柯克,英格兰人,曾经是一艘货船的副~船长。这个人刚愎自用,常常自以为是。不巧的是,这艘船上的船长也是一个蛮横专断的人。这两个人在航行中经常发生矛盾,常常因为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吵得天翻地覆。  相似文献   

8.
乐活     
《今日教育》2014,(3):72-72
1 段味 1.你的幸福 我们常常看到的风景是:一个人总是仰望和羡慕着别人的幸福,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仰望和羡慕着。其实,每个人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在别人眼里。  相似文献   

9.
《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是根据一位水手的真实经历仓怍而成的。这位水手的名字叫塞尔柯克,英格兰人,曾经是_艘货船的副船长。这个人刚愎自用,常常自以为是。不巧的是,这艘船上的船长也是一个蛮横专断的人。这两个人在航行中经常发生矛盾,常常因为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吵得天翻地覆。  相似文献   

10.
读了潘正奇同志《关于“人恒过,然后能改”》一文,(《四川教育》1985.12)有所启发。他指出了某些资料对此句译注的错误,并指出这种错误导致的恶果,是有创见的。但我认为译为“人难免常常犯错误,(但犯错误)以后要能够改正”也欠妥贴。因为如果把“常常犯错误”也看成是难免的,那些常常犯错误的人就很可能以此为借口为自己开脱。  相似文献   

11.
走向了建构儿童自己的语言的更高的境界语言是人的工具,这在理论上是清楚的,可在小语教学实践中却又是模糊的。因为我们常常以知识或规范而非人本身为出发点和归宿,所以在课堂上学生常常匍匐  相似文献   

12.
儿子个性强,对人常常“不服气”;妻子有脾气,对儿子常常起“高腔”。妻子和儿子是一对冤家,常常因一小事、一句话“闹起来”。他们闹起来,我不能旁观不理呀,于是我便常常兼任起“安理会主席”,斡旋他俩的紧张关系。我是怎么当好这个“主席”的呢?  相似文献   

13.
晕轮效应是指对某个人的认知和判断只从局部出发,然后扩展出较长期的整体印象。晕轮效应常常表现为以偏概全、以貌取人等特征,它常常以一个人某一方面的突出优点扩展到对一个人其他方面也予以积极肯定;或一个人某一方面缺点突出,它往往就会认为这个人的各个方面都不行。  相似文献   

14.
我叫小花,今年3岁,大家都说我是一个懂事的孩子。爸爸工作忙,家里常常只有我和妈妈两人。妈妈总有许多的琐碎事,有时她也喜欢一个人静静地看会儿书。从小我就习惯一个人玩耍。我常常一个人在房间里“不厌其烦”的堆积木。  相似文献   

15.
蹓跶     
在街上随便走走,北平话叫做“蹓跶”。蹓跶和散步不同;散步常常是拣人少的地方走去,蹓跶却常常是拣人多的地方走去。蹓跶又和乡下人逛街不同;乡下人逛街是一只耳朵当先,一只耳朵殿后,两只眼睛带着千般神秘,  相似文献   

16.
人生最难以忍受的是什么?也许有人会说是贫穷困苦、饥寒交迫,但在我看来,人生最难以忍受的是——遭受歧视!一个人是否坚强,关键在于他能否忍受外界的种种压力,这些压力常常包含了歧视。歧视“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它既容易让人丧失信心,也常常能够激起人心灵深处最坚强的力  相似文献   

17.
有些青少年,在与人交往时特别害羞,一说话就脸红。人多的时候,心里就更加紧张,不仅是话都说不清楚,甚至连做事也常常出错,感到非常的苦恼。羞怯是一种逃避行为的最常见形式,其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人在路上碰到熟人因羞愧  相似文献   

18.
寓语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一般人常常会根据外表来判断一个人的能力或人格,然而,实际上看走眼的几率是相当高的。毕竟,一个人的能力或人品是无法单凭外表来评判的。此外,人们也常常产生先入为主的偏见,以为只要腿长或脚多,就一定跑得快。然而像故事中的蜈蚣一样,虽然脚多,却不  相似文献   

19.
常常看到很多人感叹自己不会写作文,常常看到有人对着自己作文上的分数长吁短叹,常常看到有人拿着中考高考优秀作文一边羡慕一边沮丧,作文,辅助了多少人成功的梦想,也阻碍了多少人前进的脚步。作为语文项目中的重点考查内容,  相似文献   

20.
一、译文日本人称呼我们中国,一是说老大帝国,再是说老大帝国,这样的话,是沿袭翻译欧洲西洋人的话。咳!我们中国果真的是老大吗?梁启超说:不!这是什么样的话,这是什么样的话啊!在我心目中只有一个少年中国存在着。要想说国家的老少,就请先说人的老少。老年人常常想念过去的事情,少年人则常常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