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如果把爱因斯坦排除在外的话,玛丽.居里堪称她所处时代的最著名的科学家;如果把我们视野限定于女性,玛丽·居里几乎称得上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女科学家。众所周知,玛丽·居里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不过,她对科学真正的贡献在于她证实了放射性是物质原子的内在性质,而不是表面化学过程的结果。人们都知道,拿诺贝尔奖绝非易事,获过两届诺贝尔奖则更是罕见,而玛丽·居里就是这样一位科学家,她曾分别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和诺贝尔化学奖。她的生活无处不流露着坚定不移的决心、百折不挠的工作热诚,政治上的坚韧不拔以及科学实证主义的乐观…  相似文献   

2.
玛丽·居里     
一九一一年获奖 玛丽·居里是举世闻名的女科学家、两次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她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和她那崇高的思想品质,赢得了世界人民的普遍赞誉。 一八六七年十一月七日,玛丽·居里出生于波兰华沙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她原名玛丽·斯克洛道夫斯卡,是家里的第五个孩子。父亲乌拉狄斯拉夫·斯克洛道夫斯卡曾在圣  相似文献   

3.
导读:玛丽·居里(1867-1934),原名斯可罗多夫斯卡,波兰著名的科学家,曾两度获得诺贝尔奖。1867年11月7日生于波兰华沙的一个教师家庭,16岁中学毕业后,因家境清贫当了家庭教师。1891年,考入巴黎大学,后以优异成绩相继获得物理学硕士和数学硕士学位。1895年大学毕业,同年7月,与法国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结婚。1898年12月,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一种新的放射性元索,居里夫妇把它命名为镭。居里夫人写的这篇《我的信念》可以说是她一生的写照,她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作为一名科学家,可以说堪祢楷模,因为她对人类的贡献巨大却又无所求,而正缘于此,她获得了许多荣耀,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敬仰。这篇文章以质朴、真诚的文字,论述了作者的理想、爱好和情操,表现了作者热爱科学事业,具有坚忍不拔的精神、专心致志的工作态度。  相似文献   

4.
一、课文悟读在世界科学史上,玛丽·居里一个永远不朽的名字,这位伟大女科学家以自己的勤奋和天赋,物理和化学领域,做出了杰出的献,并因此成为惟一一位在两个不同的学科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我的信念》是玛丽·居里的自述,文中处处闪耀着这位伟大科学家灼人的人格魅力。1.勤奋刻苦,顽强执著。玛丽从小对学习有着强烈的兴趣和特殊的爱好,她脑子里充满幻想,急切渴望到科学世界探索。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表了介绍铀及其化合物能不断地放出射线向外辐射能量的报告,居里夫人发生了极大兴趣,这些能…  相似文献   

5.
吴健雄是一位献身于核科学研究并有卓著贡献的女科学家,象玛丽·居里和艾琳·居里一样,她也同一位物理学家袁家骝结婚,而且她的儿子也是一位物理学家。她1912年出生在上海。1940年在加里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西格雷(E·Segre)指导下获博士学位。在她和西格雷的早期工作期间,她在铀的裂变产物中取得了锝,数量比用加速器最初发现它时多得多。1942年她也证实了从回旋加速器的粒子辐射中识别的几种稀土元素的同位素,包括61号人造元素。1948年在田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科学史上,玛丽·居里(MarieCurie,1867-1934)是一个永远不朽的名字。这位伟大的女科学家,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并因此而成为唯一一位在两个不同学科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一、靠自学走进巴黎大学玛丽·居里于1876年出生于波兰华沙。玛丽的童年是不幸的,在她不满10岁时妈妈和大姐就相继病逝,这样的生活环境培养了她独立生活的能力,也使她从小就磨炼出了非常坚强的性格。她从小就十分喜爱父亲实验室中的各种仪器,长大后又读了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更使她充满幻想,她急切地渴望到科学世界探索。但…  相似文献   

7.
一九三五年获奖 提起居里夫人,大家是很熟悉的。她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是放射性元素镭的发现者,他们对镭的发现不但开辟了治疗癌症的新途径,在医学上作出了重要贡献,更重要的是为现代原子和核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斯础,他们被人们誉为“镭的父母”。但是,如果提起伊伦·约里奥—居里,也许有人就不太清楚了。  相似文献   

8.
一生“吝啬” 1895年,居里夫人和比埃尔·居里结婚时,新房里只有两把椅子,正好两人各一把。比埃尔·居里觉得椅子太少,建议多添几把,以免客人来了没地方坐,居里夫人却说:“有椅子是好的,可是,客人坐下来就不走啦。为了多一点时间搞研究,还是算了吧。” 从1933年起,居里夫人的年薪已增至4万法郎,但她照样“吝啬”。她每次从国外回来,总要带回一些宴会上的菜单,因为这些菜单都是很  相似文献   

9.
居里夫人-玛丽·居里是一位享有盛名、受到全世界爱戴和尊敬的科学家.还是在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从姐姐的书箱里找到一本《居里夫人传》,从中我第一次认识了这位坚强的女性.居里夫人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她的强烈的求知欲望.一个出生在19世纪末波兰贫困家庭  相似文献   

10.
独立自主的人格 在世界名人对其子女进行的家教中,居里夫人是唯一获得盼女成凤的成功,因为她发掘到了两个女儿的天赋领域:大女儿伊雷娜·居里的天赋领域是科学,因“新放射性元素的合成”于1939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小女儿艾芙·居里的天赋领域是文艺,日后成为杰出的音乐教育家和传记作家。 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指出:成年的个性由童年养成。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诺伯特·罗素深有感触:  相似文献   

11.
用算盘做加法那很简单,只要把算珠一拨,就加上一个数。可是要往一个原子核里加上一个质子或别的什么东西,可就不那么容易了。从1925年到1934年,法国科学家弗雷得里克·约里奥-居里和他的妻子伊伦·约里奥-居里(玛里·居里夫人的长女)用了近十年的时间,才找到了进行原子“加法”的方法。当时,他们在巴黎的镭学研究院里工作。他们发现,84号元素钋(pō)的原子核在分裂的时候,会以极高的速度射出它的“碎片”——氦原子核。在氦原子核里,含有2个质子。于是,他们就用这种氦核作为“炮弹”,去向铝板“开火”。奇迹出现了:铝竟然变成了磷!铝是一种…  相似文献   

12.
作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却也是擅长写作的。我尤其欣赏他那些忆念前辈大师的文字,用古典文论家的话,真叫“寄托遥深”的。你看他那篇纪念哥白尼的演讲辞,竟是上了中学语文课本的。还有他于1935年写下的“悼念玛丽·居里》,也历来被收入各类“论文选本”、“说理文范本”。  相似文献   

13.
李可 《现代语文》2005,(5):47-47
获诺贝尔奖的夫妇法国科字家皮埃尔·居里和玛丽·居里夫妇: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法国科学家约里奥·居里夫妇: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科里夫妇:194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获诺贝尔奖的父子布拉格父子:共同荣获19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汤姆逊父子:分别荣获1906年和193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奥伊勒父子:分别荣获1929年和197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玻尔父子:分别荣获1922年和197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西格巴恩父子:分别荣获1924年和198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诺贝尔奖的夫妇及父子@李可  相似文献   

14.
居里夫人是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放射性元素镭的发现者,1903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和1911年度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她原籍波兰,名字叫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因为她的丈夫叫比埃尔·居里,所以人们习惯称她为居里夫人。  相似文献   

15.
居里夫人(1867—1934)是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放射性元素镭的发现者,1903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和1911年度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她原籍波兰,名字叫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只是因为她的丈夫叫比埃尔·居里,所以人们习惯称她为居里夫人。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人生单元”,所选文章都与人生修养、人生理想有关。其中第九课《我的信念》是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的一篇文章。文章表达了作者的理想、兴趣、爱好和情操,表现了她作为一位科学家的性格特点和人格魅。  相似文献   

17.
玛丽·居里是波兰化学家 ,1891年赴法国留学 ,学习成绩优异 ,具有高超的实验技能 ,毕业后留在巴黎做实验员工作 .1893年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刚刚发现铀化合物能放出一种射线 ,建议她做此项科学实验 .她终于在 1898年发现了新的放射性元素“钋 (po)”和“镭 (R浕)” ,这一发现轰动了科学技术界 ,它明确地证明了原子核是可以分裂成它的组成部分 ,也就是说原子核是复杂的内部结构 ,从此打开了科学家认识物质世界的大门 ,推动了原子核科学的发展 .  相似文献   

18.
两度获奖者1.玛丽·居里于1903年获物理学奖,1911年获化学奖。2.约翰·巴丁于1956年、1972年两度获物理学奖。3.弗雷德里克·桑格于1958年、1980年两度获化学奖。4.莱纳斯·C·波林于1954年获化学奖,1962年获和平奖。夫妻双双获奖者1.皮埃尔·居里和玛丽·居里于1903年共获物理学奖。2.弗雷箔里克·约里奥·居里和伊伦·约里奥·居里于1935年共获化学奖。3.卡尔·费迪南·柯里和吉蒂·黛丽莎·柯里于1947年共获生理学或医学奖。4.冈纳·米达尔于1974年获经济学奖,他的…  相似文献   

19.
2004年可以称为女性诺贝尔年,3位女士领走了一半的奖项。2004年12月8日,琳达·巴克成了颁奖会上最耀眼的明星之一,她是第11位获得自然科学奖的女性。当主持人希望巴克给年轻女性留下赠言时,这位女科学家站在演讲台上,淡淡而坚定地说出了女性解放的心声。她说:“请追随你的梦想!”是的,女性科学家正是在梦想的鼓舞下,付出更多的努力,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她们的经历和贡献使严肃的科学殿堂多了一份绚烂而迷人的光彩。  相似文献   

20.
<正>居里夫人(Marie Curie):1867年出生于波兰。她和丈夫法国物理学家彼埃尔·居里一起发现了镭元素的存在,从而获得了1903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后来,她与别人合作分析纯金属镭,测出它的性质,还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放射性的重要论著,于1911年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历史上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